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公正廉洁司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当前司法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应逐步建立垂直管理体制,实施"阳光审判",不断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切实完善人民陪审制度,全面强化司法监督,努力促进公正廉洁司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田雨 《唯实》2003,(10):52-54
现行人民陪审制度已经日益显露出诸多问题 ,在立法及其依赖的社会基础上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也不符合当前新的司法理念。结合我国司法工作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人民陪审制度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 :可以适当借鉴英美陪审制度 ,从提高陪审员队伍素质入手 ,改革陪审员合议庭的组成 ,明确陪审员的工作程序 ,建立陪审适用申请程序 ,成立陪审事务管理机构 ,完善陪审员的保障制度 ,从而建立一个有中国法治特色的新的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3.
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理念在司法上的重要体现。刑事诉讼中人民陪审制的实施不仅是社会主义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法律的重要形式。我国颁布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立法的形式对这项制度予以完善。但是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表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切实落实人民陪审制度和发挥其功能,仍然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干同志在全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五个方面内容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哪一方面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得到正确实施。所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陪审制度之反思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存与废问题 ,是近年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本文作者认为 ,尽管人民陪审制度本身确实存在一些缺陷 ,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废除这一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 ,更应该积极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审判工作 ,从而充分实现社会主义的司法民主 ,哪怕这种民主仅仅具有宣示作用 ,也表明该制度的存在还是必要的。对人民陪审制度 ,应在保留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完善 ,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陪审制度具有有利于司法民主、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以及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等价值蕴涵决定了它是一项有生命力的制度.我国的陪审制度由于其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病,致使其效能弱化、运作困难,难以实现陪审制度所蕴涵的价值.必须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化、法制化建设逐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7.
人民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审判、共同对案件做出事实判断及法律评价的一种诉讼制度。由于《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在规范、制度设计上有许多不足之处,该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不能发挥实效,使源于国外的陪审制度在我国失去其应有的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过渡时期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初创和奠基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法治建设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正确处理党法关系、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对于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1]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立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所在,也是我国现代法治与古代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的区别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法治实践中创造的伟大奇迹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满足人民需要的。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围绕人民性展开,始终把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置于首要位置。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并运用好法治中国建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0.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导向。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战略支撑和制度保障。共享发展理念与法治精神具有内在共通性,其法理基础体现在:公平正义是现代法治的根本精神,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价值。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目标取向。人权保障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宪法依据。权利限制是法治的基本技术,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法治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政法工作的重要思想前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核心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要有正确的认识,更要在实践中认真落实。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在思想领域的发展,是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念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本文从党校主体班长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义及如何用新的教育模式长期开展法治理念教育等方面做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3.
去年底中央政法委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全国政法系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4月11日至13日。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于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审判案件的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被人们视为宪政民主的象征,是确保司法公正、保障公民诉讼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我国陪审制度屡经起落,尚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制度体系。本文在分析现行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不足的基础上,从完备人民陪审制度的法律定位体系、明确陪审员的权利义务、完备人民陪审制度的具体操作等方面对健全我国陪审制度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价值理想、价值目标,其价值功能是凝聚人心、团结人民、增进动力,形成共同奋斗的共同理想。从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发展理念的层面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凸显了和平发展、竞争和谐、科技创新、法治共富等基本价值理念,这些核心价值最终要体现为社会的科学发展,因而具有最为广泛的群众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的关系,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人民主体地位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及其建构的始终。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既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理念,又汲取中华传统法治民本思想,兼顾中国共产党法治实践、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结合社会发展中人民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吸收了很多普适性的价值理念,如民主、自由、公正、法治、人权、公民意识等,这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目前在新形势下所谓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似文献   

18.
<正>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鲜明主题。在依法治国的旗帜下,我们党提出了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以法治来推动改革,以法治来加强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全国人民必须共同遵守和践行的价值规范,它从道德上、价值观上、理念上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与思想意识进行  相似文献   

19.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任领导同志在论述执政理念时,都突出了为人民服务。政法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大力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卫东 《理论导报》2013,(11):14-16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键在于找准有效的宣传和实践途径。围绕法治的“三个基本特性”来弘扬法治理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立足于法治的“可继承性”,正确把握中国法治思想发展的渐进历程;应本着法治的“可移植性”,尽量汲取西方法治的理论精华;应基于法治的“本土性”,努力正视我国当前法治的复杂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