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败变财富     
最近听说,日本政府正在着 手构筑“失败学”,把失败 和事故作为一种知识资源,用以指导未来的生产和科研开发工作。这项工作,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构筑“失败学”,无疑是把失败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而研究失败,首先要正视失败。可虑的是,虽然“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尽人皆知,但是真正能冷静、公正地看待失败的人却不常见。 现在有些地方,无论是决策失误了,还是工作遇到了挫折,首先想到的是捂着盖着,不让上级知道,不让群众与闻;实在捂不住、盖不住了,也是急于为自己辩解,开脱责任。很少有人对失败的原因感兴趣,也很少…  相似文献   

2.
每个新官上任之初,几乎都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决心不负众望,大干一场。恐怕没有一个人计划:过几年就贪污、受贿,被撤职、逮捕、判刑吧。从没有人这样计划,但总有人这样实践。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使这些“性本廉”的干部,在几年甚至几个月之间,变馋、变懒、变色、变贪?一种是变于成功。升官之时,也正是人容易得意忘形之时、自觉与众不同之时、涌来阿谀奉承之时、甘心享受优待之时。此时不慎,成功就会变成失败的开始。一种是变于环境。“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染自黑。”一种是变于诱惑。职位越高,诱惑越多。金钱…  相似文献   

3.
傅国涌 《各界》2010,(11):77-80
“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徐氏父子,陈氏父子。”戊戌变法失败后,有人以这样的对联嘲讽被革职查办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和徐致靖、徐仁铸父子。陈家几代人杰,徐家则被称为“父子三翰林”,徐致靖和儿子徐仁铸、徐仁镜都是翰林。  相似文献   

4.
提到产品,人们往往对名牌、精品津津乐道,而对一般产品却不屑一“谈”,对失败产品更是讳莫如深。其实,如同干任何事情都难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样,研制开发新产品也难免会遭遇失败。据悉,美国纽约有一个失败产品博物馆,该馆展出了美国大量不受欢迎的产品,目前总数已达8万多件。该馆还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美国每年推向市场的产品达5400多种,而真正受到青睐的只有ZO%。应该说,我们的许多生产厂家都能正视失败产品,并从失败产品中汲取教训,比如有的企业专门设立了失败产品陈列室、劣质产品样品仓库等等,但也确有一些企业不…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在他44岁那年摊上了个案子,这案子差点要了他的命。有人说,是王安石陷害苏东坡,正史、野史里都有这个说法,真是这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置苏轼于死地?  相似文献   

6.
孙昕晨 《党政论坛》2014,(10):11-11
这年头活着,大家都不容易,有人为事业操心,有人为财富打拼,有人为生存苦熬,人各有其志,人各有其苦,而俗世的生活,我想还是要从容一点才好,做个对生活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7.
正激进改革导向歧路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年了,苏联改革的教训问题一直令人深思。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恶果。然而,如果从苏联改革的历史过程来看,就会发现,苏联改革失败而中国改革成功,其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8.
梁笛 《党政论坛》2014,(4):58-58
近一百年来,许多美国总统都曾在全民医保的战场上无功而返.在1994年克林顿医改宣告失败后,许多人进行了反思,有人甚至声称,医改失败并不是因为医改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当今美国的政治体制已经无法进行任何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俄罗斯民族是为人类提供经验教训的民族。的确,无论是当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还是现在的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转轨,它都搞得轰轰烈烈,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招致了全世界的评论。在转轨之初,就有人宣称激进战略注定失败,此后持续6年的经济衰退更加证明了这一论断;但在俄罗斯经济连续7年快速增长后,又有人认为,俄罗斯的转轨已经成功,并以此论证说还是激进战略好。自从2003年美国高盛集团首次提出了“俄罗斯重新崛起”的说法后,这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实际上,历史离得远些才看得清楚,任何转轨或改革的绩效以及可持续性都是需要时间来检验…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投资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投资方式。曾经有人画过这样一幅漫画 ,在美国硅谷大街两旁的树上 ,到处都蹲着风险投资家 ,只要有谁喊一声 :“我有项目 !”就会立刻有人从树上跳下来给他投资。虽然只是一幅漫画 ,但它却十分生动地描绘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达。有人甚至断言 ,硅谷的成功 ,离不开美国社会发达的风险投资业。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风险投资在美国获得成功 ,自然也会引起我们中国人的兴趣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在中国能否获得成功。所谓风险投资 ,指的是资金投向潜在着较大的失败危险 ,一般投向高新技术开…  相似文献   

11.
眼下如果有人说共产主义正在取得胜利,恐怕很少有人相信。苏东剧变、中国改革、资本主义世界稳定、美国称霸世界,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哪里有什么共产主义的胜利?相反,有人断言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已成定局,历史终结了。实际上,对于认识当今世界的历史趋势而言,以上事实都只是现象,只要不为这些现象所迷惑,我们就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所说的“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正在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方舟子 《党政论坛》2013,(12):62-63
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H5N1禽流感会致命地传染给人,轰动一时,禽流感从此进入了大众语汇。世界上每年都有人感染了H5N1,每年也都有人因此死亡。直至今年,中国还有2人感染145N1,2人都死亡,但有多少人关心它呢?现在大家关心的是新出现的HTN9禽流感。  相似文献   

13.
方觉 《瞭望》1990,(48)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于是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失败了;也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发生了怀疑。形势要求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一个突出点便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民族特点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14.
“此人太拘板,欠灵活;那人又过分活泼,不够严肃……”这是一些领导在议用部下时,常感“头疼”的问题。其实,这类“头疼”完全是自找的。因为它错误地将人的个性特点都看成了缺点。正如“千人难合一面”一样,由于生理遗传因素以及社会生活经历的不同,人的个性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人爱动、有人喜静;有人直率,有人深沉。这些不仅不能说是缺点,相反,倒为我们创造多彩的生活提供了条件。舞台上倘若都是卿卿“小生”,姣姣“花旦”,又怎能演出那么众多壮观的戏剧。所以,有人问及原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从政经验时,他回答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5.
陈鹏举 《党政论坛》2009,(22):21-21
文化是什么?有人说文化是学问,由文凭作证的学问。有人说文化是文明的后续,如果文明是穿衣蔽体的话,文化就是穿好看的衣服。有人说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的共识。有人说文化是一种阅读的技艺,以此读懂历史遗存的无尽的典籍。这些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觉得除了这些,至少还有个回答,那就是:文化是一种温情。温故而知新,温良恭俭让,让我们面对历史和立身人世。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远离挫折,立于不败之地,这是许多人都在苦苦求解的问题。 古往今来,对于成功,人们总是孜孜以求,因为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实在太大:成功的“成”好像一个“人”肩扛“金戈”,威风凛凛;而失败的“失”却仿佛一个“人”戴着“枷锁”,步履蹒跚。  相似文献   

17.
杨军 《理论参考》2010,(6):23-24
单纯靠政策调控价格,治标不治本,房价短期内可能少许下挫,当人们意识到基本面并未改变时,房价必定会报复性反弹。只调控,没有改革,这是一次次调控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现在谈马英九能否在2012年连任,看似还早,其实不然。五都选举之后,马上有人抛出这个话题,原因何在?关键还在五都选举结果。“五都”之后,“诸侯”各踞一方,蓝绿阵营此消彼长,政治人物各有沉浮。  相似文献   

19.
试论物质利益的实现贾乃物质利益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它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有人羡慕追求它,也有人曾诅咒反对它。从古至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利益。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虽然包含了“精神动...  相似文献   

20.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武培训,高职院校巳尝试将其引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但遗憾的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效力受到局限。原因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险隘: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游戏,有人担心它极不安全,还有人认为它属于体育课的内容。其实这都是对素质拓展训练的误解。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重要载体,能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内容的深化、方式的创新以及资源的整合与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