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粮食销售体制改革的话题──从“粮本现象”看中国粮食销售体制的改革本刊记者胡俊凯,潘燕从去年底今年初开始,全国不少城市又恢复使用了前几年已经不用了的粮本子或粮票。用不用粮本或粮票,是各地为抓好城市居民的“米袋子”,保证城市居民口粮的有效供给,根据自...  相似文献   

2.
扶栏客 《各界》2010,(12):2-2
《战国策》上记载孟尝君曾经厚待过一位名叫夏侯章的高人,这位高人在盂尝君那里得到了一百个人的口粮(“百人之食”)的薪水,并且享受了出门坐四匹马拉的马车(“四马”)的待遇。《战国策》没有解释为什么孟尝君会给夏侯章这样的待遇,根据后来的故事发展推测,这位夏侯先生一定是当时的社会名人,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萍乡市近几年大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不少地方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贫穷走向富裕。萍乡上栗区长平乡蕉源原是一个“三多”(山多、人多、冷水田多)、“二少”(田少、粮少)、“二无(村里无企业、集体无收益)的后进村。以前每家都缺半年以上口粮、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有的村民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在,这  相似文献   

4.
有种现象也算是个老毛病 了,这就是“上下一般 粗”:上面一个政策下来,他既不“消化”,也不“加工”,就直筒筒地往下“贯彻”。而从传媒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时至今日,这种毛病在一些地方好像并无改观。 比如“退耕还林”。这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任务,也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好事,但有的地区却将试点平均分配到各乡各村及农户,致使该退的坡耕地退不下来,不该退的基本农田却退了回去;有的地方则将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和土壤条件较好的缓坡耕地也纳入试点一次退耕,形成了不少“全退户”,致使有的农民失去了基本口粮。如此不讲计…  相似文献   

5.
“要重视”,“要提高”,“要加强”,“要落实”,“要强调”,“要狠抓”,“要动员”,“要学习”……翻开报纸就可以看到,现在“要”成了某些官员的头号门头禅,常年“绕口令”。“要”让基层、让百姓、让受众,耳朵磨出了茧,眼睛长出了疔。  相似文献   

6.
佟伟 《侨园》2014,(1):76-76
1928年,张学良将军决定在东北发展农垦业,就和奉军驻营口海防部队负责人鲍英麟、东北海军副司令沈鸿烈等人联合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对营口辽河口的荣兴、辽滨等地退海荒原进行开垦。他们雇用朝鲜农工耕种,甩拖拉机翻地,用柴油机提引辽河水灌溉,终于将盐碱地改造成7万多亩稻田,不但保证了农工的口粮,而且成为当地百姓不可多得的粮食。这里还成为当时国内生产技术最先进、面积最大的水稻灌区。  相似文献   

7.
中共湖南省委提出并实行的“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选人用人导向,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三个不吃亏”具有深刻的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选人用人理念的具体运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三个不吃亏”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让“下岗”资产再“就业”江苏王洪武时下,对一些停工、倒闭或开工不足企业的“下岗”人员,要努力做好“再就业”工作,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对那些“下岗”资产,是同样尽量让其再“就业”,还是嫌弃不管,这就值得好好议一议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下岗”资产,在甲地...  相似文献   

9.
马晓军 《党政论坛》2012,(18):13-13
今年以来,证监当局连续出台了多项股市新政,其目的引用温总理的话来阐述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事与愿违,A股的表现还是让群众构想中的“财产性收入”变成了“财产性亏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的口粮在品种、来源和加工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农村粮油食品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因此呼唤更多放心粮油进农村。 农民口粮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食用,形成口粮来源的多渠道,除兑换外,有的委托加工、还有的通过购买,但不论是委托加工,还是集  相似文献   

11.
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多元发展、求同存异”为主旨,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做好“平台搭建、引导、促进、鼓励”的工作,让每个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最大提升,在员工“各美其美”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交流、优秀评选、先进展示等方式,使特色化团队让企业内的其他团队得以知晓、借鉴、推广,让这种发挥特色、构建鲜明文化的“多元一体”文化建设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秉承百年中行“追求卓越”的优良文化传统,立足经营发展现实,逐步摸索出具有分行特色的“务实”文化,坚持用“实实在在”统一全行思想,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启动了以“让客户少一分钟等待,让员工早一分钟回家”为主题的“一分钟”工程,动员分行各级条线协同,上下联动,  相似文献   

13.
让人民满意     
一段时间以来,“让人民满意” 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各级领导说“让人民满意”,各个部门说“让人民满意”,很多基层所、站的工作人员,在汇报、开会或面对记者时,也都说要“让人民满意”。还有的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放心不放心,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标准,并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那么,人民是不是都满意了呢?很显然,对很多的领导,很多的部门,很多的人员,所做的很多的事情,人民有“满意”的,甚至是“很满意”。但也无可否认,对很多的领导,很多的部门,很多的人员,所做的很多的事情,人民仍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后,神州大地,正静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会风在变:会期变短,能压半天是半天;文件变薄,能少一页是一页;会务人员变少,能减一人是一人。言风在变:言政求化,让百姓舒心;言声求雅,让百姓开心;言文求理,让百姓顺心。民风在变:讲排场的,拿掉了“扩音器”;比阔气的,少了点“自信心”;图虚名的,钻进了“地下道”。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15.
于猛 《党政论坛》2010,(22):27-27
什么样的城市让人生活得更美好?韩国首都首尔市想到了一个办法——“设计首尔”。“设计首尔”着眼于把钢筋森林般的“硬”城市变得“柔软”一些,营造一个亲近市民、放松身心的美丽空间,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更加方便、舒适,同时也享受到艺术气息的熏陶。目前,记者应首尔市政府之邀体验了“柔软”的首尔。  相似文献   

16.
杜永伟 《党政论坛》2014,(19):45-47
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化主要标志。在中国广阔的农村,进行城镇化,就是以城镇这一服务载体,承载着“化”一部分农民为市民,“化”一部分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让最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空间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转向集约高效的车间和城镇空间,让最大多数农民的生活空间由“秋风破歌的茅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民作主”是指各级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坚持从群众实际出发,尊重和保障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其核心价值是为人民服务。“让民作主”是指在事关群众利益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发扬民主,依法保证群众按自己的意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核心价值是人民当家作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的执政方式应由“替民作主”向“为民作主”转变,且与“让民作主”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记得住乡愁 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其中,“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表述让人耳目一新。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城镇化,注定了我们无法抛却“乡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相似文献   

19.
组织部门历来高度重视自身队伍建设,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组工干部的培养教育。我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是:“以人为本”,不妨先“以我为本”,组工干部应该经常自我反思,在自省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这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全面的”就是让自己德才兼备,全方位成长。履行好岗位职责,使自己具有到位的、高效的执行力;“协调的”就是让自己成为情操高尚、  相似文献   

20.
让“科星”成为“大众明星”安徽沈小平报载,为表彰1994年科技功臣和优秀科技成果,上海对一年一度的科技进步颁奖典礼首次采用了电视直播的形式。让平日在实验室默默耕耘的科技功臣—一走上领奖台,在千百万电视观众面前亮相,成为当日的“电视明星”。上海的做法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