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在10年前,西方一家通讯社有个调查,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两部书,一部是《圣经》,一部是《列宁全集》。不管我们现在对这些“经典”的评价如何,但今天,道德滑坡是否与经典的失落有关呢?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哲学研究专家郭齐勇解释说: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其实是指一个民族用以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资源。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文本意义上的,如《圣经》、《论语》等道德权威文章;一层是生命人格意义上的,如耶稣和孔子,他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民族道德的示范。经典的失落,就是道德资源的失落。郭齐勇教授说,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比如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在新疆古代民族中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虽有伊斯兰教一神主义和严格教义的约束,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民族由来已久的古风古俗。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民族文化和宗教传统的延续或者说是历史积淀。“万物有灵”、“灵魂不死”,至今仍是新疆一些信仰伊斯兰教民族宗教观念的组成部分,我们从麻扎朝拜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难看到这种原始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作为公民素质的基础,精神文明的核心,对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模范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人格化,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引导力。道德模范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一定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境内具有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道德价值观,为此新加坡政府注重统一国民思想,共同致力于发展。他们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相似文献   

5.
“平凡不是伟大,伟大出自平凡”这是一个被实践再三检验并证明的真理。北京的李素丽,一个公共汽车上的普通乘务员,她所从事的平凡工作注定了很难创出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她却有这样的魅力,当人们一踏入她服务的车厢,人们就会被她发自内心的和蔼、热忱、善良、恳挚所感化,情不自禁地变得彬彬有礼而谦和起来。这是为什么?看过报刊有关李素丽的报道后,我认为:这是李素丽的人格力量所在。李素丽的人格力量产生于她干好本职工作的认定观点。用力做才能达到称职,用心做才能达到优秀。人们常说:服务行业是“众口难调”,你能在某些时…  相似文献   

6.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标准。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知荣辱、明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很早就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理念。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提出“民无信不立”,以致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他认为无信、失信之人必将为他人、为社会所抛弃。孟子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民族地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调查显示,其道德人格呈现个人本位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弱、道德意识主体化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在进一步深刻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道德人格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文章对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和引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生命与道德发生冲突时,要前者还是要后者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个两难选择。如果把生命绝对地置于道德视野下,那么这个问题可能永远也难以解决;如果生命完全跳出道德界限,又有可能造成道德失控。生命在现代社会“悖论式”的存在,迫使我们不得不从逻辑上反思现行道德规范存在的合法性。而道德规范要想为自己的合法性存在做辩护的话,必须解决两个前提:一个是道德评判的价值标准;一个是道德评判的宽容性。在此前提下,道德实践的有效性也必须同时遵从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理想道德的“平民化”;另一个是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1从60年代的焦裕禄,到90年代的孔繁森,他们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却永远鼓舞激励着人们。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有行为规范,法律、道德都是人的行为规范。法律的规范是外在的、被动的,道德的规范则是内在的、主动的。在一个社会中,只有道德规范充分发挥了作用,才会显示出高度的文明。焦裕禄、孔繁森的成长轨迹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唯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的道德人格,才能自觉地扬善抑恶,达到崇高的人生境界。焦裕禄身患重病,但他拖着病体跑遍兰考的12O多个村庄,规…  相似文献   

10.
重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教化,是我国几千年来治国安邦、理政化民的一条基本经验。它对于我们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于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乃至对于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批判地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无疑是必要而有益的。在西方,教化(Bidung)一词产生于中世纪的宗教神秘主义,原意是指人性通过不断的精神转变达到神性的完满。在我国,“教化”是指“政教风化”与“教育感化”。关于教化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意义,古人曾有如下论述:1.民众不…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它为  相似文献   

12.
赵茂林 《理论探索》2006,3(5):32-3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在新时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面向时代的一次新总结和新发展。它所包含的内容,源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源自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既体现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它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冯骥才 《民主》2005,(2):4-5
又一个春节就要到了。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们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世界上很少有一个民族有这么长的节日。但这些年却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它前后紧挨着两个舶来的“洋节”,前为圣诞节,后为情人节。在市场和媒体的炒作中,这两个“洋节”红红火火,传统的春节夹在中间倒显得有一点落寞。最要紧的是人们在长达七天的假日中,不知该怎么“过”。于是商家出了  相似文献   

14.
一、深圳人应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村传统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处在东西方两种文明的交汇点。我们不仅要尽快把物质文明搞上去,而且要很好的显示我们应有的东方精神文明,弘扬我们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以礼义之邦著称,有优良的传统美德。在道德方面,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有精华有糟粕,绝不能搞民族虚无主义,把传统道德一概斥之为“封建道德”。无疑,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里它是有阶级性的。但是,道德是意识形态,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中国几千年…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构想的辉煌胜利●本刊记者姚晓娜香港回归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这不仅洗雪了我们民族的百年耻辱,实现了我们民族的百年愿望,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标志。它表明“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6.
付安玲 《学理论》2012,(5):179-180
道德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建构的过程。但实际上,我们往往只重视教育对象的服从和适应,忽视了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需要,这导致了道德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要发挥酒神精神,对个体的道德生活加以引导,满足其个性化的需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升他们的道德认识和判断选择的能力,并充分尊重其道德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道德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境界。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克服“重规范、轻人格”的偏向,加强道德人格的自觉修养意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比较重视多层次、多样化的道德规范建设,比如,家庭中有伦理规范,公共交往中有礼仪规范,朋友中有交友规范,研究中有学术规范,婚姻中有婚姻规范等等。这些道德规范对于形成划一的道德标准。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和废弃。但问题是我们比较多地注意了单纯向人们灌输这样那样的具体规范,甚至为达到某种近期效果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生硬地要人家遵守这遵守那,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  相似文献   

19.
宗教在科学发展历史上到底起了什么作用?一般认为,它严重地影响了科学的进步。这种观点确实反映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些情况,但却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它没有看到:宗教对科学还起过另一种作用,这就是积极的作用。宗教在科学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加强了“自然界是有秩序的”这一观念。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英国的科学家怀特海指出:“中古世纪在规律的见解方面为西欧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很长的训练时期。当时也许缺乏一些实践。但这观念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被冲淡。这个时期十分明显也是一个有秩序的思想的时期,完全是理性主义的时期。”中世纪有秩序思想的保持和加强,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宗教有这样一种看法:每一种细微的事物都受着神视的监督并被置于一种秩序之中。在这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而艰巨,“我们没有未来的全部答案”。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表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进入了自觉、主动、创造性回应时代挑战的时空境界。对江泽民同志这个论断,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第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表明我们拥有对未来的答案,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