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色彩革命"是继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国家确立新国家身份的延续.如果说苏联解体解决了这些国家"离开谁"的问题,那么"色彩革命"将解决"靠近谁"的问题.当前,独联体国家发生"色彩革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酝酿成立"民主选择联盟","古阿姆联盟"欲东山再起.俄罗斯维系独联体的手段有限、政策有误,独联体未来发展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古阿姆"集团是独联体框架内以乌克兰为首且横跨独联体3个地域(中亚、高加索、欧洲地区)的地区组织.该组织曾一度偃旗息鼓,但自独联体内发生"颜色革命"以来,它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整旗鼓,异常活跃,并于2006年5月23日更名为"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古阿姆".  相似文献   

3.
吉尔吉斯斯坦变局表明,独联体内部的新一轮“民主化”浪潮继续上涨。这是继苏联解体之后,原苏联国家确立新国家身份的延续。如果说,苏联解体解决了这些国家“离开谁”的问题,那么“色彩革命”则将解决“靠近谁”的问题。这一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独联体产生重要冲击。一系列“色彩革命”之后,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独联体“民主先锋”的角色、立场将发生重要变化,独联体内部因“民主化”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威信可能继续下降,独联体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4.
"古阿姆"集团是独联体框架内以乌克兰为首且横跨独联体三个地域(中亚、高加索、欧洲地区)的地区组织.该组织曾一度偃旗息鼓,但自独联体发生"颜色"革命以来,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整旗鼓,并于2006年5月23日更名为"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古阿姆".该集团的重新崛起加速了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分化进程和经济非一体化进程,并催生俄罗斯新的独联体政策.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北约对独联体地区的扩张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北约为实现向外扩张的战略目标,不仅蚕食了原苏东国家,还不断强化对独联体的渗透,并以乌克兰、格鲁吉亚为切入点,东扩目标直指独联体。北约此举引发俄罗斯的强力反弹,俄采取了援助关系密切国家、打压与俄离心国家,以能源诱压"西靠"国家等手段牵制北约渗透。未来,俄将会进一步强化对"战略利益区"的控制,北约也不会放弃向独联体扩张的战略意图。俄罗斯与北约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22-23日,由乌克兰、格鲁吉亚、摩尔多瓦、阿塞拜疆4国组建的"古阿姆"组织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召开首脑会议,决定将"古阿姆"由非正式地区组织提升为国际性组织,并更名为"古阿姆民主与经济发展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表明独联体内部新的山头形成,分裂趋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颜色革命"与美俄角逐独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底到2005年以来,“颜色革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独联体地区延伸。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政权在“玫瑰革命”、“橙色革命”、“郁金香革命”中相继更迭。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继上个世纪和平演变并西化苏联和东欧后,对转型中的前苏联国家展开了新一轮的“民主”攻势,试图通过“再西化”进程分化独联体,孤立和遏制俄罗斯。遍地燃烧的“颜色革命”,加剧了美俄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加速了独联体走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色彩革命"及其地缘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2003年10月以来,在独联体的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领导人更迭,媒体称之为“色彩革命”,人们不禁由此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为什么在苏联解体短短十多年后这里又发生“革命”?这种“革命”还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继续发展下去吗?它对地缘格局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一些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我们的一些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如何应对外国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府不断出台越来越背离西方民主观念和模式的治国之策,其强国理念和权力布局更引发了西方的极度不满和遏制。因此,外国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西方倡议型非政府组织也加紧活动,推进俄罗斯“民主化”。它们倡导的民主自由价值理念冲击着俄罗斯原有的价值体系,对俄罗斯政府形成愈来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独联体地区的“颜色革命”也引起了俄罗斯政府对外国非政府组织的警觉。面对此种情势,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之策,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运动理论视角下的"颜色革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社会运动学的角度考察了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发生"颜色革命"的结构性因素,将其纳入社会运动的分析范畴,视其为反权威主义政权的社会运动.在分析中,区分了导致"颜色革命"出现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宏观层面上,采用的是结构分析方法,考察了这几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和社会结构;在微观层次上,使用了政治过程理论中政治机遇结构模式,提炼出构成"颜色革命"政治机遇结构的四个因素社会运动组织和团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这些国家传统的政治生态、社会运动者的动员策略和政府对"颜色革命"的反应以及外界势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一心想趁俄罗斯虚弱之机扩大在东欧与中亚的影响力,企图彻底肢解独联体,大肆从事"民主改造",策划"颜色革命",并在乌克兰、格鲁吉亚与吉尔吉斯斯坦连连得手。美国还企图将"颜色革命"进行到底,对俄实施"和平演变"。美国的"弱俄"政策与俄罗斯的"强俄"战略终于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发生激烈碰撞,俄罗斯一改长期的被动防守,主动出击,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中亚有关国家的关系。美俄在独联体及中亚的地缘攻守态势逐渐出现重大变化:美国被迫从乌兹别克斯坦撤军,并一再乞求其他国家保留美军基地;俄乌两国则签署联盟协定。美俄之间不仅存在"单极"与多极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彼此在战略利益、价值观与发  相似文献   

12.
乌克兰是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重要经济体。2008年9月开始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乌克兰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从虚拟经济领域先向实体经济领域,再向社会领域传导,并扩散到乌克兰的政治与外交领域。为应对危机,乌克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主权民主"概括了普京执政八年的治国实践,符合俄罗斯中央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也符合俄罗斯民族的大国心理特点。主权民主中的主权和民主是两个并列的概念,互为修饰语,主权是民主实现的前提条件,民主是主权的内涵。主权民主的核心是为俄罗斯现行的集权政治体制辩护,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实施"颜色革命"而进行的一种意识形态宣传。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在某种程度上为实现稳定和秩序而牺牲了国内的民主进程,但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主权民主还强调国际关系,尤其是俄美关系中的平等和民主。总之,主权民主体现的是普京的大国理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非政府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政治的各项活动中,其作用及影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索罗斯基金会是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中的重要一员.21世纪初,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继发生了所谓的"颜色革命",索罗斯基金会便参与其中.本文希望...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俄美关系的"蜜月期"很快结束,矛盾和分歧不断加深,这突出体现在双方对独联体地区特别是乌克兰的争夺上.九一一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契机在中亚实现战略突破,并通过支持"颜色革命"在独联体地区推进全球"民主"战略,使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面临强大压力;同时,随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俄罗斯经济得以全面复苏,自信心日益增强,进而在独联体地区对美国展开全面回击.乌克兰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在后苏联地区仅次于俄罗斯的影响力,自然成为俄美争夺的"桥头堡",这也是造成乌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解读“颜色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颜色革命”的由来与特征2003年11月2日格鲁吉亚国会大选结束后,反对党领导人萨卡什维利因不满选举结果,带领数千抗议者手持玫瑰走上街头,要求时任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下台,被媒体称之为“玫瑰革命”。自此拉开了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序幕。一年之后,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近10万反对派支持者带着橙色栗子花作标志,在首都基辅举行抗议活动,谴责总统选举舞弊。2004年12月31日,乌克兰总理亚努科维奇被迫宣布辞职,反对党领导人尤先科当选为新一届总统。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反对党指责政府在议会选举中有重大舞弊现象,…  相似文献   

17.
“颜色革命”除了给相关国家政局造成不稳定外,还给整个独联体带来冲击。它动摇了独联体的生存根基,加剧了俄美在该地区的争夺,从而使地区局势产生动荡。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独联体成员国之间难以割断的经济联系、相互依赖的政治与安全关系以及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独联体仍有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俄格冲突的深层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底,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间谍风波”引发两国关系出现了自苏联解体后的最严重危机。俄格矛盾与冲突的背后是两国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对格鲁吉亚的地缘政治争夺。俄格关系恶化将对格国内和外高地区局势、独联体未来以及俄与西方关系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共和国(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 独联体:联合还是文明解体 说明和探讨苏联解体后成立的国家之间关系几乎只能局限在独联体的组织结构内。独联体是否是个可行的机础以及它会持续多久,尚且还很难说。起初,人们把独联体视为一个松散的联邦,即获得独立管辖权的正式独立国家之间的联盟或政治同盟,但同等的外交政策、国防政策、微观经济政策和独联体代表,使独联体管理机构的权力受到限制。人们把独联体和耿共体相比较,也认为独联体是个政治同盟,是个共同市场,是个安全联盟。然而,这些雄心勃勃的设想多半都不现实。1991年12月开始组建独联体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总统为了瓦解苏联和推翻戈尔巴乔夫所采取的策略。独联体变成了促使共和国和平脱离苏联的机构。哈萨克总统努·纳扎尔巴耶夫把独联体称作“空气泡和美丽  相似文献   

20.
独立以来,随着对外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加强了对独联体的外交和军事介入。在这种情况下,以解决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要求独立而爆发的武装冲突为起点,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双边关系开始缓和。但很快,格鲁吉亚在对俄罗斯失望之余,在美国和北约等外部强大势力对格鲁吉亚的介入下,俄格之间因俄驻格军事基地、往来签证和阿布哈兹等问题矛盾不断,双边关系很快冷淡下来,几乎爆发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