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城市拆迁制度尚不完善,钉子户现象日益增多,给城市建设增加了额外成本和难度,不利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城市拆迁,尽快建立有效机制,如借鉴香港建立透明的独立于政府部门的评估机构,设立拆迁基金等,有效平衡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利益,遏制钉子户现象,顺利达到和谐拆迁加快城市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法学》2007,(8):35-41
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是国家收回被拆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本质上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强制取得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其定位为一种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民事关系,是存在合宪性争议的。同时,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并非处于"配角"的地位,政府应当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承担不作为义务和保护义务。北京酒仙桥拆迁案中所搞的"公民投票决定拆迁"和"同步拆迁杜绝钉子户"是不合理、不适当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并非一两个创新措施就能解决,需要从根本上突破制度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今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中,房屋拆迁中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本文从城市房屋拆迁中"钉子户"切入,围绕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属性,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及程序问题,以及个人权利行使与公共利益的矛盾解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这些关于"钉子户"表象之后的深入思考将对推动拆迁问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城市房屋的拆迁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房屋拆迁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近期,由于物权法的通过和重庆拆迁"钉子户"事件的影响,公众对于房屋拆迁问题的讨论变得更为热烈。本文试图对相关法条进行分析,以阐述法条规定的公共利益在实践运行中的不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房屋拆迁法律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房屋拆迁法律的概况前几个月.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案例震动了全国,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房屋拆迁法律问题的重视和思考,这也暴露出房屋拆迁现行相关法律在实务中存在着很多缺陷。现行房屋拆迁法律规范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年)和一些相关的行  相似文献   

6.
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立法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现行立法中,存在商业性与公益性不分、下位法与上位法相矛盾、政府角色越位、拆迁程序倒置等缺陷。相关执法中也存在重公法轻私法、重下位法轻上位法、司法救济渠道不畅等不足。城市房屋拆迁的立法完善,应从"破"和"立"两方面,把握以下要点:严格界定公益性与商业性拆迁、尽快出台土地征用法;政府从商业性拆迁物权贸易领域退出,并完善公共管理职能;程序上遵循先足额补偿,后发放拆房许可证等。应有过渡性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概念和种类入手,在厘清公益拆迁和非公益拆迁的界限的基础上,将城市房屋拆迁分为拆迁许可、补偿安置和强制执行三个环节分别论述,进而阐明了城市房屋拆迁在诸环节中现存的问题,并试图通过立法制度的完善、政府转变角色和司法审查范围的扩大等方面,探索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解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房屋拆迁按照被拆迁土地用途不同,分为"公共利益"拆迁和"商业利益"拆迁,两者法律关系存在本质区别。政府作为土地所有权代表人,在该两种拆迁中的职权也因此不同。相关拆迁条例对政府职权只作了统一的概括性规定、而未加以区别对待。为确切界定政府定位和职权,有必要明确区分不同拆迁性质、对其各自法律关系进行梳理,解决立法在此问题上的缺陷。这将有助于政府更好履行职责、有效解决城市房屋拆迁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案为起点,以公共利益与拆迁补偿为核心,探讨了《物权法》第42条的解释问题。政府即使基于公共利益征收私人财产,也要在征收程序与对价补偿方面充分体现物权神圣思想。公共利益具有受益主体的公共性、超越个体利益以及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与变动性,因而应建立由政府、利益受损代表和独立专家代表三方主体参加的公共利益认定委员会制度,并对公共利益认定采取"非公"推定态度。  相似文献   

10.
“房屋拆迁”纠纷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建  阎巍 《中国公证》2009,(2):29-32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房屋拆迁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拆迁各方利益的激烈冲突,使得"钉子户"和为拔除"而出现的"强制拆迁"这一特殊的名词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日益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服务行政理念的不断深化,政府角色的重新建构提升了公民保护个人合法权利的维权意识。现代行政国已经不再是国家的守业人,它逐渐成为维护人民利益的公仆。国家为有效实现调节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和谐运行的最终目标,就必须扩大行政活动涉及的范围,但是同时现代国家又面临着资源配置、利益冲突之间的紧张局势,因此,现代行政国家注重发挥行政规划、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的行为模式优势。目前,我国初步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其中的缺陷。重庆"最牛钉子户"案件、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纠纷、城市建设规划的不合理等利益冲突的激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司法救济途径真空造成的。因此,对行政规划的规制以实现行政规划的法治化、程序化,将行政规划行为侵权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中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因城市房屋拆迁而带来的纠纷,冲突也不断增多,上访率居高不下.违规拆迁、暴力拆迁等事件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作为城市房屋拆迁的重要主体,一旦其行为缺位、错位和越位都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被拆迁人权益保护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失范行为、政府应履行的职能,只有政府明确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职责,才能使城市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3.
北碚区位于重庆北部,经济和城市建设与中心城区相比有一定差距,老城区狭小,棚户区多,甚至还存在为数众多的水淹房、回城户等无证危旧建筑,加上被拆迁人中中低收人家庭所占比例大等因素,使城区危旧改造任务面广、量大,如何确保城市拆迁安置工作合法、公平、公开进行,杜绝恶性群体性事件和"钉子户"现象的发生,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成为摆在全区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重庆市北碚公证处着眼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充分挖掘公证在预防、化解纠纷和矛盾中的积极作用,主动参与到城市拆迁安置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一个月里,他受聘为人“死守”店面,抵挡强拆队伍的“进攻”,成了一名“职业钉子户”。颇具戏剧意味的是,“职业钉子户”陆大任,曾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拆迁队长,想方设法拆人房子。他还自曝,“干了12年拆迁,只挣了900万,算是没出息的。”  相似文献   

15.
周卉  魏莱  贡雪洁 《法制与社会》2012,(15):212-213
城市房屋征收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尤其在城市房屋征收过程中,“钉子户”,“暴力拆迁”等热词成了报纸头版的常客.保障公平补偿是这一问题的核心,而保障公平补偿的核心则是补偿的标准.合理科学的补偿标准时保障公平补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引述了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概念和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职能及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范畴,然后针对政府在房屋拆迁管理行为中的几点争议问题予以了论述,并以此为据对政府职能的完善和新的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关系的重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征地拆迁纠纷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中,资源需求的扩大带来了诸多社会矛盾,特别是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这些矛盾因何而起,政府应当在这些矛盾和纠纷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回顾了政府角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政府在征地拆迁纠纷中的角色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大规模的拆迁活动则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1970年左右,我国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住房情况都非常紧张,由于当时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人们的住房主要依靠工作单位或者政府提供。在这一时期,城市房屋拆迁模式是"政府出资,定标准,安置住户,一切由政府包办",  相似文献   

19.
郑文科 《行政与法》2005,(4):113-115
现在我国对于拆迁是以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但是,拆迁行为在本质上是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是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就拆迁范围内的房屋等财产如何进行补偿和对于被拆迁人如何进行安置而进行协商的民事合同关系,应当以民事手段解决拆迁纠纷。在拆迁过程中应当遵守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即: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和协商一致原则、公平原则、保护合法民事权益原则。对于作为经营场所的市场的拆迁还应当遵守特殊的规则。对于在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钉子户”,也是由于拆迁合同订立的协商机制不科学不合理的必然结果。通过与所有被拆迁人订立集体合同而不是分别与其订立合同就可以实现被拆迁人之间的平等,从而消除“钉子户”现象。  相似文献   

20.
私权滥用现象日益增多,公权与私权的对立也愈演愈烈,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很多私权滥用的实例,比如孙伟铭案、杨佳案、"我爸是李刚案"、拆迁中的"钉子户"案等.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从中引发人们对私权滥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