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主要是运用临床医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理论与方法进行的。而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来看,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学意义上的问题,这主要与我国国情和青少年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状况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吸毒的主体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吸毒人员的构成是低龄化的趋势。据1998年全国禁毒展览会提供的资料,在全国查获的吸毒人员中,17至35岁的占吸毒总人数的 85%。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主体原因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矛盾性及对其吸毒心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吸毒成瘾又称药物依赖、物质依赖,是指慢性的、复发性的,具有特征性诊断症状、脑功能受损、强烈心理渴求、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组精神障碍①。近年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下简称场所)通过实践与学习,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角度去认识吸毒成瘾和戒除毒瘾,基本确立了"戒除毒瘾需要以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元化的支持"、"没有单一的方法可以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等观念②,在戒毒工作实践中开展了医疗、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维度的探索,在积累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留存下大量的数据。当前,对于积累下的原始数据,场所戒毒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如何从巨大的数据信息中筛选  相似文献   

4.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群体结构以及高校的育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对大学生从众心理概念清晰界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莲  杨贵 《法制与社会》2010,(8):218-219
本文运用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等相关社会调查的方法,通过对M乡青少年吸毒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阐述该乡青少年吸毒的现状,并分析这一现象日益严重的原因,对遏制该地区青少年吸毒提出一些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而且很多青少年都参与其中并且参与度越来越高.而他们参与这些群体性事件频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特殊年龄阶段所具备的冲动心里,喜欢盲目从众以及觉得就算做错了事长辈也会原谅这样的心理所致.从青少年德育的角度来分析,学校在德育方面的空化、家庭对德育进入了一定的误区、社会上缺乏德育这几个因素是导致青少年会不断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这要求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不断关注社会新课题,关注学科之间的对话,关注实践的作用,让青少年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上深刻的受到德育的影响,并且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宋瑞超 《法制与社会》2012,(17):159-160
网络已经不再局限于电脑互联网,手机网络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如很多青少年网络成瘾等。本文试通过分析青少年当中的一部分群体——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来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进行高职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吸毒行为是一个从生理依赖到心理依赖的成瘾过程,俗话说:一日吸毒,终生想毒;身瘾可戒,心瘾难除.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分析表明,戒毒人员在吸毒成瘾的过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包括生理变化和人格变异.……  相似文献   

9.
武传家 《法制与社会》2010,(15):181-183
作为一个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正愈来愈多地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和兴旺。但这一群体又是相当脆弱的。触目惊心的自杀数字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大学生自杀数量正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对大学生自杀行为原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自杀行为的发生是生物、社会、经济、心理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了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认识并及早得防范这一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潘旋  季智明 《法制与社会》2013,(18):293-294
随着青少年犯罪率的猛增,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学术界的关注。同时青少年无聊症候群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以时间顺序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无聊的研究及无聊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无聊可能从情绪、药物成瘾等多方面影响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从社会、学校、个人及心理矫治等多方面对无聊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总结和扩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网络游戏也给很多青少年带来网络成瘾的伤痛。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烟草公司赔偿案,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网络游戏成瘾的侵权诉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向当今社会的全面渗透,互联网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它在丰富青少年工作学习生活、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如"网络成瘾"这样不容忽视的网络问题.网络成瘾已不仅仅是青少年个体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青少年的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使用网络逐渐成为时尚。而网络在给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上网成瘾巳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网络成瘾的主客观原因以及网瘾的危害,提出了戒除网瘾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谢伦 《中国司法》2014,(7):93-96
正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汇报时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形势下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指明了方向。彻底戒绝毒瘾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作为从事戒毒工作人民警察殚精竭虑、孜孜以求的目标。吸毒人员戒断难、巩固难,屡戒屡吸、高复吸的问题突出,究其原因在于吸毒具有成瘾性。吸毒成瘾是因吸毒人员反复使用毒品而导致的慢性复发性脑病。吸毒人员不顾后果、强迫性寻求及使用毒品的渴求是由生理和心理多方面复杂原因所致。因此,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从青少年自身的微观角度和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探讨了造成青少年偏离正常的社会轨道、走向违法犯罪的各种原因,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从犯罪主体方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所做的一种类型化的区分。我国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承认青少年由于年龄、智力、可塑性等方面的原因,对其犯罪行为做特殊处理,使之尽快复归社会的合理性。本文从青少年犯罪非监禁化的角度来阐述如何架设一条使其复归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蒋凤霞 《行政与法》2002,(12):93-94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并且越来越“少年化”。除了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原因外,青少年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从青少年(岁)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青少年心理危机的产12-18生根源和表现形式。希望能够引起家长和教育部门重视,了解青少年心理,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尽量避免青少年犯罪的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对青少年及暴力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这四个方面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闲散青少年作为重点青少年群体之一,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鞍山市的实地调研,在总结闲散青少年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其成因,并以社会工作的角度和方法介入研究闲散青少年帮扶,以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目前众多的研究材料大多以35周岁为青少年吸毒群体的上限年龄来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在构建戒毒体系时应以18周岁为界,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18周岁以上的成年吸毒人员实行双套互相有机衔接的戒毒体系。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其生理、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正在走向成熟时期,一方面生理上身体增长速度快,精力旺盛;心理上富于幻想,好奇心强,容易冲动。另一方面涉世不深,单纯幼稚、辨别是非能力不强,道德意志薄弱,易受友伴群体的影响甚至被左右行为。处在这种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就像一个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