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逻辑推理讯问法(一)逻辑推理讯问法的定义及其特征逻辑推理讯问法,是指围绕犯罪具体细节,按照逻辑规则,科学设置讯问题目,根据回答将推断出有关犯罪事实的讯问方法。即在提问前已就犯罪的具体细节预先设置了从外围入手、符合逻辑规律的陷阱式的问  相似文献   

2.
一、后果警醒讯问法 (一)后果警醒讯问法的定义及其特征 后果警醒讯问法,是指将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政策所可预知的不利结果告知被讯问人员,令对方在庄严的法律、法规面前产生惧怕刑罚的心理,以劝导对方在法律法规和国家专政机器面前"趋利避害",从而配合讯问工作.  相似文献   

3.
生理学方法生理学讯问方法,目前主要是测谎讯问法。长期以来,人们均将测谎讯问作为一种心理学讯问方法对待。然而,测谎讯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心理学知识,但更主要的,它是一种通过测验被讯问人的生理变化来推断被讯问人的供述是否真实的方法。因此,作者更愿视之为一种生理学讯问方法。测谎讯问的原理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或失误的时候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种精神动摇常伴随着一种‘害羞’的生理变化。”同样,被讯问人提出虚伪的申辩时总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又会引起一系列异常的生理反应,诸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微  相似文献   

4.
论侦查讯问中的暗示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桂芬 《政法学刊》2002,19(3):52-55
暗示法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有助于讯问目的的实现。常见的暗示方法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情境暗示。从心理与法律的角度,侦查讯问中运用暗示法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暗示法虽然没有被我国及其它国家法律明文禁止,但其一方面有隐瞒真实的一面,即隐瞒讯问意图及掌握证据的真实情况,与欺骗的方法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具有诱导被暗示者按照侦查人员的推测与想象回答问题的功能,与引诱方法有相似之处。如果暗示法运用不当,极易产生欺骗、引诱之嫌疑。因此,正确区分暗示与欺骗、暗示与引诱,解决暗示法的合法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ILPMs”是由Rationalization.Projection和Minimiz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分别代表文过饰非、归咎他人和淡化罪行三层含义,是三种经常使用的辩护技巧。侦查人员将这三种辩护技巧逆用到讯问之中,称之为“RPMs”讯问法或讯问要诀。“RPMs”讯问法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维护其必要的尊严,保全其颜面,对于获取口供常常会起到显著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抓住关键情节讯问法。在庭审发问中,公诉人在吃透案情,充分作好庭前准备的前提下,在特别注意倾听被告人的供述和辩护人发问的前提下,在准确判断出,凡是影响认定犯罪的关键情节,即是讯问的关键情节的同时,便应紧紧抓住这些关键情节进行讯问。这样,  相似文献   

7.
夏菲 《犯罪研究》2011,(2):103-111
英国警察最初与普通公民一样,基本上不具有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权。司法判例以及20世纪前期发展的法官规则认可了事实上存在的警察讯问权并确立了基本的适用规则。由普通法调整的状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制定法在规范警察讯问程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的沉默权予以限制。警察讯问权总体上不断扩张,在这个过程中,普通法和制定法都努力保持警察侦查权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讯问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讯问的预定计划,防止讯问偏离预定方向,避免讯问语言不能准确体现讯问意图和有效地表现讯问谋略、方法的情况出现,讯问人员在讯问时,必须对讯问语言有效的实行控制,使讯问人员始终占有讯问的主动权,有效的驾驭讯问活动,顺利推进讯问,最终实现讯问目的。具体的控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当事人讯问乃以当事人本人作为证据方法,以其陈述作为证据资料的证据调查方式。作为法定证据之一,当事人讯问为大陆法系民诉立法例所普遍肯认,由于当事人讯问对事案解明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各国民诉立法大多已将其作为独立的证据调查手段予以规范。在当事人讯问制度下,当事人所作之陈述乃当事人向法官报告其所经历、体验之事实,性质上为证据资料,与同为当事人陈述的作为诉讼资料的主张及基于阐明处分所作的当事人陈述迥然不同,与同为人证的证人陈述亦多有分际,不可不辨。因当事人讯问强调当事人对事件的描叙,故仅自然人始具有当事人讯问能力。而非自然人作为当事人的民事诉讼,应以其法定代表人作为当事人予以讯问。我国现行民诉法虽承认当事人讯问具有独立证据方法之地位,但由于在具体制度安排上存在缺失,故当事人讯问应有之机能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0.
刘景升 《法制与社会》2012,(31):127-129
"九步讯问法"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审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在侦查理论和实践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认为,"九步讯问法"的审讯者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倾向,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充分辩护权并不完全相符,应有比例地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吴秋玫 《政法学刊》2005,22(5):75-77
侦查讯问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侦查讯问活动的对抗性。在对抗性的侦查讯问活动中,讯问谋略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 讯问谋略的运用过程具有潜在危险性,因此,侦查讯问实践必须厘清讯问谋略与非法方法之间的区别:掌握合理合法运用讯问谋略与 甄别非法讯问的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2.
吴秋玫 《政法学刊》2003,20(1):67-70
侦查讯问的合法性,是指侦查讯问活动按照刑事诉讼法对侦查讯问的主体、讯问的方式、讯问的地点、讯问的顺序、讯问时应当保障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的要求来开展;侦查讯问的公正性,是指侦查讯问的实体内容和讯问程序过程要体现公平、公道、合理、正义等价值目标。但我国现阶段的侦查讯问仍存在着不公正性的问题,要克服这种不公正性,可以确立有限沉默权的原则,完善立法,提高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13.
肖庆平 《犯罪研究》2007,38(6):21-27
讯问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侦查措施,随着法制的健全,讯问受到了许多限制。那么为什么讯问看似普通的很,但真正意义上的讯问却很艰难,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于讯问对象和讯问所要获取的犯罪事实的本质属性没有一个充分深入探索。犯罪嫌疑人作为讯问对象在讯问过程中其属性是复杂和多样的,而讯问所要获取的口供更是一个属性复杂的客体。认识这些本质属性有助于我们在讯问过程中更主动、更自觉,从而把握讯问规律,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4.
讯问犯罪嫌疑人作为审查起诉阶段的必经程序和调查核实证据的核心环节,较之侦查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办案人员应当认识到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价值,对其慎重对待,为之做好充分准备,针对不同的案情、不同的犯罪嫌疑人采取不同的讯问策略和讯问方法,在讯问时规范讯问语言、恰到好处地控制表情、将说服教育贯穿于讯问过程的始终,同时注重讯问内容的全面、正确看待犯罪嫌疑人翻供以及如实制作讯问笔录,以期全面掌握案情、履行侦查监督职能,从而提高讯问的有效性,为法庭指控犯罪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5.
沈志宏 《政法学刊》2006,23(6):104-107
讯问对象的拒供动机是形成“讯问难”的重要因素。讯问对象的拒供动机形成因素主要来自于讯问人员和讯问对象自身两个方面;按照常态和变态心理因素分为现实性拒供动机和心理拒供动机。侦查讯问辅助方法在转化讯问现实性拒供动机的功能在于减弱讯问对象拒供的心理需要,明确或强化其供述需求,提供诱因,创设有利于讯问对象形成供述决意的情境;在转化心理拒供动机中的功能在于利用讯问对象心理病态特征,刺激讯问对象的挫折情绪,突破忍耐极限,导致心理崩溃,从而走向供述。  相似文献   

16.
侦查讯问工作是一项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问进行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讯问语言具有直接对抗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是建立与犯罪嫌疑人心理联系的基础.在具体的讯问活动中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类型的讯问语言并注意讯问语言着重强调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刘宇松 《法制与社会》2014,(3):120-120,125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严禁以欺骗的讯问方法来收集证据。但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侦查活动的对抗性,使得欺骗性侦查谋略在整个侦查活动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必要,因此,侦查讯问应该对欺骗性讯问具有一定的容忍度。本文认为,根据我国国情,一旦对侦查讯问中的欺骗手段提出容忍条件,将不利于非法讯问的有效控制,而应从欺骗性讯问的法律界限入手,对侦查讯问中的欺骗性讯问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讯问僵局是指讯问中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观念、立场、意志、情绪上一种严重的持续的对立局面。侦查讯问中,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因追究与反追究而形成的对立局面是客观存在的,因各种原因使讯问出现僵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旦僵局形成,讯问工作往往难以为继,甚至有时会使整个案件成为疑难案件。  相似文献   

19.
讯问录像是指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同步录制的反映讯问全过程的录像。新刑诉法实施以来,侦查机关在讯问大要案犯罪嫌疑人时,常常对讯问过程进行同步录像,而讯问录像的制作往往并不告知犯罪嫌疑人。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秘密制作的讯问录像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由于对讯问录像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实践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根据讯问录像的特点,笔者认为,当讯问录像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有无犯罪嫌疑的证据时,秘密制作的讯问录像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当讯问录像用作证明讯问过…  相似文献   

20.
李立坤 《政法学刊》2001,18(6):55-58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第一次讯问,在侦查讯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确定第一次讯问的目标和任务,可使讯问工作及以后的侦查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侦查人员在第一次讯问中,要认真研究案件材料,牢牢掌握讯问的主动权;深入调查、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以便在讯问中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心理对策;制定第一次讯问计划,使第一次讯问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讯问中的不同表现实施相应的对策;对不同到案情形的犯罪嫌疑人,采取不同的讯问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