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被钱锺书誉为"旷世奇才"的饶宗颐先生归道山,各类媒体溢美盖地,"国宝"、"国际文化巨擘"、"通儒"、"国学大师"等等,大有眩目之感。"国学大师"的桂冠在启功、季羡林逝世前,皆曾被本人所谢绝。饶先生生前似乎还未曾予以拒绝。饶先生被弟子和媒介称为"国学大师"和"通儒",他自己曾归纳其著述可分为八大门类:"敦煌学、甲骨学、诗词、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书画,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见《北京青年报》2018年2月7月A15版)。果真"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乎?所谓"国学"的涵义其实很简  相似文献   

2.
正老友王湜华先生年届八旬,犹笔耕不辍,近年连续撰成了《玄妙观中三年少》《李叔同的后半生》等多部力作,近日又由华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作《旧学辨笺述》,使今已罕见的选注之学获睹重光,真令人羡煞。《旧学辨》原来是湜华先生的尊翁容翁老伯(王伯祥先生)写于1975年9月的一篇遗著。当时容翁年已86岁,而又身处"十年动乱"之中,几乎人人谈"旧"色变。即使是研究国学的专家,也震于"大洋古""封资修"之被扫荡无遗,不免心存顾忌,怵于淫威而缄口、停笔,可是容翁面对极左虚无  相似文献   

3.
魏传忠先生的《国学墨韵》丛书,展示了一个当代书法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责任的人文情怀。魏传忠先生说:"书法工作者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应自觉承担职责使命,秉持‘传播国学文化,彰显东方墨韵’和‘每个书法家要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的理念,通过书法艺术形式,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添砖加瓦,奉献力量。"魏传忠出生于山东聊城。聊城是一座千年古城。这里人  相似文献   

4.
傅斯年“学而博则仕”。1917年,留美的胡适至北大哲学系任教。当时北大文科生中,学问功底最好身是山东来的傅斯年,绰号“孔子后第一人”,被传统派教授黄侃、刘师培视为国学后继者。在胡适感召下,傅发起《新潮》杂志,与《新青年》呼应,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名门之后,勤奋苦读不辱家风
  曹景行1947年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文化名人之家。父亲曹聚仁以文名世,对国学有着极深的造诣和卓异的见解。22岁时他就笔录了章太炎的奇崛深奥的讲演录,并以此出版了《国学概论》,这本书先后印行过33版。为此,章太炎门旌自悬,收下了这位年轻的弟子。  相似文献   

6.
李土生近几年来笔耕不辍,继《土生说字》以后这两年出版了《土生说字精简版》、《土生感悟》、《你就是佛》、“说道”、“说儒”、“百家姓”等书约200多万字,还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在许多大学开课凡数十场。我很敬重他的刻苦勤勉。许久不见,一天他抱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卷轴来看我,说的“手抄国学经典”已完成,原件都装裱好,快要付梓了,嘱我写个序。  相似文献   

7.
正阳光清澈,无风。我们在小区门外等候片刻,远远的,石顺义老师朝我们招手。走进客厅,墙上有两幅字,左侧上书:"凌霄羽毛原无力,落地金石自有声。"一侧的书房,书架占满了一面墙。石老师说:"书,大部分是我儿子石一枫的。"石一枫,青年小说家,《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2018年刚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落座后我说:"您传我微信的视频,都看了,《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白发亲娘》《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时候》《家和万事兴》《报答》《我的士兵兄弟》,还有《军人本色》。"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学而博则仕”1917年,留美的胡适到北大哲学系任教。当时北大文科生中,学问功底最好的是山东来的傅斯年,绰号“孔子后第一人”,被传统派教授黄侃、刘师培视为国学后继者。在胡适感召下,傅发起《新潮》杂志,与《新青年》呼应,为新文化作鼓吹,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为《新潮》专辟了编辑部。“五·四”当日,火烧赵家楼,傅是带头者之一。北大毕业后,傅于1919年冬,从上海启程到英国留学,慨然有尽览西学壮志。同行的俞平伯到英国没有一个月,就乡思难忍,洋食难吃,苦不堪言,偷偷溜走。傅为追回好友,一直赶到马赛,也没能说服他。与俞平伯相反,傅…  相似文献   

9.
正启功先生与雍和宫有着很深的缘分。启功先生是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启功先生涉猎广泛,文史、语音、金石、诗词等皆有成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享  相似文献   

10.
南极治理机制的挑战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国际观察》2014,(2):95-109
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1959年的《南极条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南极条约》为核心,涵盖1964年《南极动植物养护协议措施》、1972年《南极海豹公约》、1982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1991年《环境保护南极条约议定书》以及大量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通过的措施、建议或决议在内的南极条约体系。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不断的体制变革,南极机制成功克服了由"联合国化"与"人类共同继承遗产"动议引发的合法性危机。1991年《马德里议定书》及其附件的签署使得南极条约体系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南极机制仍然面临着南极海域主权要求、南极法律执行困难以及人类活动多样化引发的商业与资源挑战。面向未来,南极条约协商国有责任采取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南极国际治理机制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多少代人以来,“三百千”乃是中国小孩们发蒙启智的最基本用书。近年作为国学新重镇的辽宁,传统蒙学读物的普及率也在全国领先。 不过,孩子们在看《百家姓》时,多少有些遗憾:好几百个大姓小姓,咋没有几个姓的郡望在辽宁呢?这个得怨《百家姓》成书的时代。该书粗成于宋初,写书的是钱塘人,那时的东北地区还远远不在著者的视野之内。  相似文献   

12.
董卿,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先后在浙江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主持节目。2002年5月,董卿走进中央电视台,主持《欢乐中国行》、《魅力中国》、《春节联欢晚会》,在2005年度"国际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中一连捧得"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及"最佳电视女主持人"两项大奖,是中央电视台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甘钧先在《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虽然表明美国愿意放弃"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行为,转向以"巧实力外交"为主要手段的多边主义外交,但与小布什时期的安全战略报告相比,  相似文献   

14.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曾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传唱。然而,1977年,当"江姐"的第二代扮演者孙少兰唱出歌剧《江姐》的这首主题曲时,她会知道这一版《江姐》在多年之后会成为历史的"绝唱"吗?《江姐》的首演可以追回到1964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观看过的唯一一部歌剧。演出  相似文献   

15.
破产机制是对市场主体的"硬约束",而《破产法》则是这种硬约束的法律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破产法》是市场经济中其他法律的前提.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破产法》可以称得上是"市场经济的宪法".我国新《破产法》经过长达12年的反复酝酿,历经社会各界激辩,2006年8月27日终于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实现"三读",获得高票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由此开始市场经济体制下全新的统一的《破产法》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8月16日上午,由中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政协报》《中华儿女》《新天地》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新世纪之声·美丽中国"征文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苏省苏州市高级刺绣师徐祥云女士被评为"建设美丽中国德艺双馨刺绣工艺艺术名家"。她走上主席台,从全国妇联副主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手中接过获奖证书。  相似文献   

17.
再议琉球     
"历史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署名文章《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详尽阐述了日本利用殖民侵略窃占钓鱼岛的史实,并特别在文章最后强调:"《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没有能力重提琉球,台湾以及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岛列屿)、澎湖列岛、琉球就被日本夺走了。但是,1941年中国政府对日宣战,废除《马关条约》。随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做出了战后处置日本的规定,日本天皇接受了这些  相似文献   

18.
正杨绛翻译过兰德的一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她说:"我得洗净这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她"回家"了。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杨绛更是因其突出的文学贡献、深厚的文化积淀、智性人生的修炼和深邃生命意识的觉悟给世人留下了宝贵财富。杨绛文学作品有《我们仨》《洗澡》《干校六记》《走到人生边上》《将饮茶》,另有《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19.
<正>薛兴国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载《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中指出,俄罗斯建国以后,其国家安全战略围绕大国复兴这一主线,总体上经历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再到"战略反攻"的演变过程。2009年5月公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表明,俄罗斯已经结束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李硕儒虽然早慧,但在他所热爱的文学事业上,却可谓是大器晚成。一直到冬去春回的1978年,已近"不惑"的他才从被"发配"的内蒙古重回故里,被借调中国青年出版社试用工作。虽属"借调"与"试用",他当时却只感到能作为一名文学编辑的满心喜悦。很快地,这片"绿叶"便投入到"扶持红花"的大量工作中,并先后成为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叶辛的《蹉跎岁月》、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白桦的《妈妈呀,妈妈》、王朝柱的《李大钊》,以及《张抗抗中短篇小说集》、《王安忆中篇小说集》和她的第一个长篇《69届初中生》等书的责任编辑。如今,这些"名人名作"都已经在共和国的当代文学史上各安其位了,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