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肖中泽 《法制与社会》2013,(13):248-249
本文整合了目前我国劳动法领域关于利益平衡的三种理论模式,分别是静态制度规制说,动态法律实施说以及主体博弈说。主体博弈说能够较好的处理前两种理论模式的不足,比较适合我国劳动法利益平衡的实现。然而我国目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却造成主体之间不能够充分的博弈,需要进行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目的与利益平衡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冯晓青 《科技与法律》2004,9(2):84-87,97
知识产权法具有保护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具体就著作权法而言 ,它体现为保护著作权与促进作品的传播、利用的公共利益目的。特别是通过确立专有权而激励作品的创作、知识与信息的共享等。实现著作权法的目的需要建立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著作权法通过确立思想与表达的二分、公有领域的构建、权利限制等制度设计与安排 ,建立了这种机制 ,从而使其能够实现其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3.
Copyright与Copyleft的激烈碰撞,从而形成了两者相互博弈的模式。著作权法是保护作者人身和财产利益的有力武器,但是对于著作权的过度保护必然影响到公众基于合法目的对作品的合理使用,这势必影响社会公众利益。著作权的限制和例外正是出于对公共利益保护的考量。"实然"法为了实现"应然"法的目标,需要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来判定。而考量著作权的限制与实施,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Copyright与Copyleft博弈模式下,著作权保护应当注重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实现双赢和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4.
数字环境下恢复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张今 《科技与法律》2004,10(4):52-58
利益平衡是著作权法的核心目标。自诞生之日起,著作权法始终追求在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维系一种平衡。著作权法的平衡从两个层面得以实现分配机制和市场机制。分配机制,系由著作权法对各方权利义务作出规定,权利限制和例外就是这种机制的核心要素;市场机制,即通过授权许可合同使权利人和使用者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两种调节机制在模拟环境下为利益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环境下,著作权保护作品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的传统利益平衡如何实现?权利限制和例外规则是否适用、应作出哪些调整?使用许可合同这一平衡机制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已成为数字环境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著作权权利限制和例外的法律根据进行分析后,对如何进行调整提出了一些基本想法。第二部分分析了利益平衡的市场安排,提出一些可尝试的“获得授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海上保险中的保险利益原则主宰着国际海上保险的灵魂。而我国对此原则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对经典文献的翻译和国外相应法规的诠释,法律的规定也过于原则而难以操作。因此,在我国《海商法》修改之际,这个问题就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国海上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分析了海上保险中的保险利益原则的效力以及保险利益原则在海上保险中的具体适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修改《海商法》的一点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
"完善的法律"是一个绝对真理,法律修改仅仅是试图使其趋向完善,但却不可能实现"完善"的目标,著作权法的修改亦是如此。著作权法的修改工作逐步进入尾声,但对著作权法修改的探讨并未止于此。著作权法修改应遵循基本的法律制定原则,在引进其他国家已有规定的过程中,注重遵循法律制定基本原则以及激励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此次著作权法修改过程中,利益平衡和著作权权能变化是最为值得关注的两大问题。立法者如不能把握好利益的天平,就会引发相关群体的不满,第一稿的第四十六条即为例证。著作权权能的增减也需要立法者斟酌其必要性,以增强著作权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关系到公共政策的成败。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我国的房价调控深陷"改革陷阱"之中,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多重利益博弈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为了避免畸形的利益博弈导致社会发展失衡,必须为规范利益博弈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董惠江 《中国法学》2001,(2):112-121
文章通过对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性质、条件等问题的阐释 ,对我国票据法关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规定和其他国家及我国台湾票据法的相关规定作了比较分析 ,指出我国现行规定的严重缺陷及立法指导思想的偏差 ,并提出了修改方向  相似文献   

9.
专利法中利益平衡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利益平衡--专利法的独特视角任何一个部门法都体现了利益平衡的艺术,知识产权法也不例外,而且由于知识产权天然带有垄断性质,为了防止权利人滥用这种垄断地位,损害其他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在知识产权法领域中,利益平衡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在知识产权法领域中,《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各自的利益平衡又有所不同,专利法中利益平衡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利益主体,与作品相比,专利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具有作品传播的特点,所以《专利法》只对专利权人与其他主体进行"一重平衡";而《著作权法》不仅仅关注作者的利益,而且也重视邻接权人的利益,所以在利益平  相似文献   

10.
从法经济分析的角度解释,著作权法是维护创作者与投资者经济上诱因的制度工具,虽然其客体作为无形财产,具有不同于有体财产的特殊性,但该特殊性仅体现在法律构造的具体设计上,而不能推翻法经济分析的基本预设。法经济分析中的事前分析与边际分析,以及对理性人假设与财产权功能的正确定位,都有助于使著作权更好地融入现有成熟的财产权这制度中,而不是仅仅因客体的特殊性而主张将著作权与传统财产权分离。动辄以利益平衡解决著作权法中的问题,不但无法实现平衡目标,还将导致著作权制度在效率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张秋华  顾佳 《行政与法》2010,(6):118-121
利益具有尺度的功能,它衡量人类活动的有效性,也衡量法律的正当性。由于不同的目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每一个法律部门都侧重保护不同的利益层次与结构。民商法以保护个人利益为本位,行政法以保护国家利益为本位,经济法旗帜鲜明的以保护社会利益为本位。经济法对社会利益的关怀,要求它必须在个人、国家、社会之间进行利益的平衡与调整。  相似文献   

12.
论报刊的转载、摘编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连举 《政法学刊》2007,24(6):56-58
著作权法赋予报刊转载、摘编权是毋庸置疑的。在信息交流频繁迅速的情况下,报刊转载、摘编的法定许可有利于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共享和对重大社会事项及时知晓的需要,体现了社会公益和著作权人的权益之间的平衡。而报刊在转载、摘编过程中,除了要避免侵犯原作者获取报酬的著作财产权之外,也要避免侵犯原作者的著作人身权,还要避免侵犯首发报刊社享有的整体著作权和版式设计权。报刊工作者一定要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健全著作权保护规范,养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著作权的良好习惯,严格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从而合法有效地行使报刊转载、摘编权。  相似文献   

13.
孙山 《河北法学》2020,38(4):64-87
《民法总则》第126条中的"利益",与我国民法学界持者甚众的狭义法益说中的"法益"含义大致相同,指的是权利之外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客体,是立法者为解决其预见性不足的弹性规范设计。上述界定与"法益"概念的原意不符,和刑法学界的惯常用法存在明显差别,属于概念移植过程中的本土化改造。"民事权利和利益"的二分法和狭义法益说在法理、逻辑上都不能成立,也不具备法益理论应当具备的分类、区分保护和评价功能,必然会造成立法表述与司法裁判说理中的冲突。"法益"概念的本土化界定,应当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的、适用于包括刑法、民法等在内的各个部门法的"法益"概念。"法益"是应当受到法保护的利益,此处的法既包括实然意义上的法律,也包括应然意义上的法。法益是权利的上位而非平行概念,《民法总则》第126条中的"利益"实质上是未被立法明文规定的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未来修法时应将该条修改为"民事主体享有其他民事权利和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  相似文献   

14.
The so called “three-step test”, that the limitations and exceptions of copyright shall be allowed in certain special cases, provided that they do not conflict with a normal exploitation of the work and do not unreasonably prejudice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the author, grants copyright flexibilities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all stakeholders, especially within the European system of circumscribed limitations and exceptions. This is essential for the domain of computer law, confronted by rapid and unpredictable global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is, thus, enshrined in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treaties. Through the proposed third amendment to the Copyright Law of the PRC, the legislature intends to adopt this test while also introducing an open-ended list of limitations and exceptions that constitutes a China-specific “two-step test.” This contravenes prima facie the thesis endorsed by the WTO Panel in the case concerning Section 110(5) of the US Copyright Act in 2000. In contrast, court decisions in China frequently apply the fair use doctrine of US copyright law, neglecting to consider its peculiar context of the US common law tradition and, thus, unduly expanding the Chinese courts' discretionary power.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ase law in China and take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judicial application of cyber copyright law and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It suggests revising the proposed Article 43 of the Copyright Law of the PRC to capture the du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step test, thereby finessing the delineation between rights protection and free use with the compensation of remunerat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It argues that transplanting the US fair use doctrine into Chinese copyright law is feasible, but with the preconditions of endeavouring to strengthen judicial reform to integrate the IP adjudication systems, enhancing the coherence and efficiency of copyright enforcement, and facilitating consistent dialogues between scholars, practitioners, and lawmakers.  相似文献   

15.
论刑法解释中的利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解释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利益的影响。刑法解释主体,解释案的请求者,解释对象所代表的不同利益,解释结论具有不同的烙印。刑法解释中不同主体的利益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机构之间的冲突,出现人权保障和法益维护等刑法不同机能的冲突。因而必须确保不同机能的平衡,促进刑法解释过程中的参与民主性。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与公共利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著作权法是私法,以保障著作权人的利益为归依.然而,随着网络时代著作权人专有权的不断扩张,作为限制著作权人权利的合理使用制度越来受到重视.一方面,合理使用制度保障了公众对作品的接近、增进了知识和学习、促进了民主文化;另一方面,公共利益又是判定某一使用作品的行为是否为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从公共利益视角审视合理使用制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著作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青 《法律科学》2012,(3):103-112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著作权法中为个人目的使用作品属于著作权限制的原则开始动摇。网络环境下对待私人复制的态度应以利益平衡原则为指导,在原则上将其纳入合理使用范畴时,给予一定限制。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及相关行为应区分不同情况确定其行为性质。为更好地调整因私人复制产生的社会关系,我国应利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大好时机对相关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所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重大的经济或实际重要性的作品利用方式,原则上都应当保留给作者。中国著作权法“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为应对技术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制度空间。深层链接对著作权人具有重要商业利益,应属于著作权人专有权的涵盖范围;相比于适用兜底条款,采取扩张解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方式更优。借鉴国际版权法学界早期应对固定服务卫星传播的规制方案,并结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的文本与外交会议文件,可提炼出“间接提供理论”,以合理平衡著作权人、网络服务提供者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滥用条款”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过程中引起了巨大争议。尽管昙花一现,但著作权滥用问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当前关于著作权滥用问题存在的争议乃至误区进行了分析与澄清,提出著作权滥用有着不同于专利权滥用的自身特性,构成著作权滥用并不以违反反垄断法为前提,《民法典》中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规定并不妨碍著作权法中规制著作权滥用规则的构建。“草案一审稿”中的“著作权滥用条款”规定过于粗糙与模糊,未来待时机成熟仍然应该在著作权法内部寻求著作权滥用的规制方案。  相似文献   

20.
林丽 《河北法学》2007,25(8):152-155
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公益作为一种公共利益,已经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得到了认可和确认.通过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概念与特点的分析,指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在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