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把这一词语运用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进而谋划发展的思路,形成发展的模式,促进和加速其运动和变化的过程,无疑是对“发展”这一概念的拓展和深化。源汇区作为漯河市的源起之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在。“二次区划”后的艰难起点上,肩负起“试点”“窗口”和“排头兵”的使命,以“发展”的观点和思路为引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进入了创新、科学、和谐的发展轨道,形成了有地区特色的发展模式,丰富了区域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又快又好发展的哲学。它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目的、内涵和动力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进一步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什么”、“靠什么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是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影响。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发展问题,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展观集中体现在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理论的发展。他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邓小平理论 ,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 ,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在“七一”讲话中又指出 :“在新的历史时期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不断开拓前进。”在“5·31”讲话中再次强调 :“贯彻好‘三个代表’ ,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自十五大…  相似文献   

5.
卢佩民 《唯实》2014,(9):15-17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融合发展”是苏中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促进苏中崛起的根本之计。“融,合”既是区域之间的对接协作,又是要素资源的聚合裂变。泰州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不仅要在产业转型上彰显成效,更要在发展模式上创新突破。必须立足更高站位,确立“融合发展”理念,打破区域界限和体制机制束缚,在更高层次上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化解发展瓶颈制约,构建科学发展、统筹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发展的新模式,体现为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新原则、新的目标体系、新的发展方式和新的发展战略。自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到确定“十一五”规划并围绕这一规划展开全面实践,中国发展的新模式已初步形成。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新模式的基本内核发展观是发展模式形成的前提。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内涵、原因和方式的基本观点,它回答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这样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为中国发展新模式提供了原则性框架。中国发展新模式是在这一原则框架的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虽然有着不同的本质规定,但也有着内在关联,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现实载体,并通过人的发展体现出来。“中国梦”作为时代呼声、民族夙愿,其题中之义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在当前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正确把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始终坚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结构全面转型时期,出现了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剧烈震荡性的道德失范.如何积极地克服道德失范,建构一个超越“实然“的“应然“社会道德体系,是理论工作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基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视阈,从道德发展的政治保障、特质动力、精神支撑三个维度,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福建理论学习》2011,(3):44-45
1、福建提出的跨越发展,与科学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 省委提出的跨越发展,首先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在资源、环境承载允许的情况下,追求“好”,力争“快”,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这是大步伐、求突破的发展。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0.
向加茂 《新湘评论》2013,(24):35-35
作为民族落后地区、国家贫困县,古文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更为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统战职能优势,进一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形成服务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当好“三种角色”,在服务经济发展上发挥优势。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让统一战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好“三种角色”。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且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也着重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相似文献   

12.
行政发展的释义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颖 《新视野》2003,(4):32-35
本文从总结西方发展理论演进的过程出发提出了行政发展问题,并对行政发展的涵义、特征、内容进行了探讨与阐释。与此同时,本文着重分析了行政发展的动因。本文认为从哲学的维度理解的行政发展是一个“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复杂过程,它追求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共进;行政发展的动因包括内部、外部、自身和综合动因,并且诸动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一、总的看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个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私营企业。八十年代初,我们对私营企业采取了“不提倡、不宣传、不取缔”、“看一看”再说的“三不一看”方针。1987年的党中央5号文件,正式提出了“允许存在,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兴利抑弊”的总政策。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它们发展”的方针,在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改草案中,确立了私营企业的合法地位。1988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鼓励、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为总则,在舆论导向上过分扩大私营经济的消极作用,以“适当发展”的方针取代了“鼓励发展”的方针。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批判了“恐资病”,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  相似文献   

14.
黄三平 《企业党建》2012,(12):27-27
新疆阿克苏地区依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棉花等资源,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打造“64122”工程和“日月星珠”企业集群,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捉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三化”进程,开辟“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那么这种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的推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治统治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则反复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那么这种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的推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治统治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则反复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指出:“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地位与作用、发展方向、基本任务、战略重点、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形成了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当前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努力把握其思想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论证了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在考察了生产力的内容后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不仅没有改变马克思在一百多年以前所做的这一结论,并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曾予以高度的重视,使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误导下,马克思的这一科学命题被严重忽视了。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敏锐地洞察现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旗帜鲜明地重申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思想论断。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就提出:“现代  相似文献   

18.
发展唤良将     
有句老话,叫“国难思英雄,家贫念贤妻”,与这老话相对应的,有句新话,叫“发展唤良将”,显然这是以发展为背景,由发展而引出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大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就新在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眼下神州大地又出现了新的发展浪潮.波涌浪拍,也引来议论纷呈.特别是不东不西的中部地区别有阵阵躁动不安,其举措、动向更让天下关注。在感觉到不少令人欣喜的新苗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梅 《理论学刊》2004,(10):66-67
新自由主义是 2 0世纪 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它在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的“凯恩斯时代”受到冷落 ,在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涨”时得到兴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全世界不断扩张。新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表明 ,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其本质是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 ,它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整个国民经济消费市场过剩,内需不足的背景下,用教育启动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呼声很高,发展教育产业随之成为教育界和经济界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关于“教育产业”1992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将教育确定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列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同时明确的产业政策是:“主要由国家办”,但“不能过多依赖国家投资”,“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把教育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