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取消限制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区域间流动的规定,打破就业的城乡壁垒和地区壁垒,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是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一些城市出台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的规定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在事实上部分剥夺了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劳动的自主权,限制了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区域间的流动,不仅有碍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也不利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当前,一定要从缓解城乡就业矛盾的双重压力出发,积极探索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新路子,建立城乡双向调节的…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劳务输出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但在劳务输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改善就业环境,切实保障务工人员的权益,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住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吴昌林  王光栋 《求实》2007,(5):36-38
跨区域的对外劳务输出是调节各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中部地区失业问题严重,而且,由于本地区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就业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中部地区富余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就业就成为缓解本地区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中部地区要发挥劳务输出对促进本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关键是要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劳务基地作为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的生产经营实体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聚集地,正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针对此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会泽县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大胆选派干部带领农民转移就业。直接对务工人员实行面对面的管理和服务,让务工人员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7.
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通过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对策选择: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并重。依托城市,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坚持劳动力就地就近开发就业。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就业模式;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评估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长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更多的问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系,扩展农民的就业领域,完善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9.
<正>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农村就业、促进社会稳定。"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将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能力,将对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呈递增态势:近年来,贵州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呈现什么态势?夏一庆:贵州省在后发赶超的发展进程中,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近就业,同时,大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人数逐年递增。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致力于首都特色的就业政策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规模。继续围绕首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工作的开展;健全公共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倍增计划,落实小额担保政策,鼓励失业人员创业;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二是完善城乡就业管理服务制度,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积极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制度;在各区县职业介绍中心建立与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村级就业服务站的信息传递机制;强化城…  相似文献   

12.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理论初探:内涵、特征与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与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劳动力市场从城乡二元分割状态向城乡一体化状态演变的过程,能够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它应具备城乡劳动力流动自由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化、城乡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化、城乡劳动力市场监督调控一致化等四个基本特征。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应满足五个条件:加强制度创新以建立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法规体系和运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以建立城乡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促进体系;统筹城乡教育培训资源以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完善劳动力市场管理以营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和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宁夏丰富的农村劳动力,是发展劳务输出的重要资源。如何开发劳动力资源,开拓就业领域,扩大就业容量,缓解城乡就业压力,把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邯郸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于2003年8月成立。主要职责是: 统筹管理全市城乡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就业培训;社区就业服务;失业保险的管理和发放;农村劳动力开发转移和劳务输出;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派遣业务;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光栋 《求实》2005,(11):37-39
促进中部地区就业增长是缓解中部地区就业压力的根本。从实现就业增长的路径选择来说,中部地区一是要采用依托外源型发展模式,培育和完善外源型增长模式的市场经济环境,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二是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三是通过教育培训改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结构,提高本地区跨区域就业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跨区域劳务输出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支部生活》2009,(2):71-71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可申请享受岗位补贴;按照城镇职工标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可同时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农村就业困难人员,指全市范围内的具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要求的“4050”、残疾、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农村劳动力;还包括绿化隔离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矿山关闭地区、保护性限制地区的未就业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王燕飞 《探索》2014,(2):93-97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发展迅速,产业集聚现象明显,为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乡城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空间。应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产业集聚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城市产业集聚在东中西部劳动吸纳上的不同表现,研究得到提高城市产业集聚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农村劳动知识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需积极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加大区域产业发展协调力度。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8)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产生三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就业、环境差异以及体制不健全导致的要素分配扭曲。政府在治理不同类型的收入差距时应具有针对性:通过积极创造就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向非农转移的就业机会以解决城乡差距;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通过税制改革缩小要素分配扭曲,在兼顾公平的同时缩小行业差距。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部在年初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全国12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职业供求信息,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报告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继续存在,其中需求呈稳中有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省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上还存在着理论误区和政策失误,要在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的同时,制定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政策和制度,一是拆除藩篱,城乡制度要创新;二是培土固根,扶塑农业奔正途;三是夯实教育,启民、智民与益民;四是保障有力,解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