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东地区历来就被俄罗斯所看重。在西方对俄制裁和战略施压的背景下,中东地区对俄罗斯的战略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近年来,俄罗斯加大了对中东事务的介入力度,并试图借此拓展自身的战略空间,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当前,中东地区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对俄罗斯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中东乱局,俄罗斯不断调整其中东战略,深度介入叙利亚问题、给伊朗以力所能及的必要支持、积极参与解决利比亚危机、重视发展同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的这些战略举措不仅提高了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拓展了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且缓和了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关系。展望未来,俄罗斯会继续灵活务实地介入中东事务,但因自身实力所限,其参与中东事务的能力也会遭到诸多掣肘。  相似文献   

2.
正俄罗斯以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开启了新的中东战略。运用交友联盟、发挥大国空间优势策略,在中东打开了局面,破除了美国和西方在中东主导的神话,显示了其实力和博弈的决心。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的前后,国际战略态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金融危机来势汹涌之下,西方世界主导世界事务的能力引起普遍责疑。若干年来,美欧推动中东、北非及前苏联地区名为"革命"的一连串政权更替后,"革命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2014年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对中东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无论从武装人员构成和财力状况、还是装备水平方面来说,"伊斯兰国"都已超越"基地"组织、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等其他极端组织,一跃成为全球实力最强和影响力最大的恐怖组织,并引发全球暴恐势力的纷纷效仿。尽管美国主导的国际军事联盟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发展,但由于它凭借不断把握政治机会结构、提升资源动员能力和强化意识形态叙事等优势,国际社会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摧毁该组织还只是一种愿望。然而,"伊斯兰国"生成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也正是目前国际社会打击这一极端暴恐组织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对大国实力对比产生了阶段性影响。美国的国际形象和战略信誉受损,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有所降低。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欧洲国家对中美两国的心态变得更为复杂。国际组织受到明显冲击,全球治理面临更大挑战,非传统安全在国际安全中的重要性相对上升。面对国际格局新变化,中国应着力提升产业链的自主生存和发展能力,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着眼长远确保中美关系总体稳定,深化与周边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以继续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5.
魏亮 《当代世界》2016,(9):58-61
正近期"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生存困境突显,迫使其开始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与增长点,鉴于它在南亚的扩张和经营已久,国际社会对"伊斯兰国"向南亚地区渗透的关注和重视也与日俱增。南亚是"伊斯兰国"在中东之外最为关注的地区。2016年尤其是入夏以来,"伊斯兰国"或将在孟加拉国筹建新行省的讨论再度成为国际社会与学术界探讨的焦点。然而,"伊斯兰国"在南亚地区的整体规模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对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生态产生巨大影响,并在穆斯林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代,在西方国家侵略和操纵之下,伊斯兰国家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政教分离与世俗化的政治制度.在伊斯兰世界内部危机、以色列威胁和西方大国的刻意操弄等内外因素影响下,中东地区的政治伊斯兰经历多轮周期性复兴大潮,但政治伊斯兰的兴起并未缓解伊斯兰世界的种种问题,反而给中东地区的国家治理与主权国家体系带来较大冲击.迄今为止,政治伊斯兰仍是塑造中东国家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力下降或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格局与亚太地区秩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美国不断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受中美竞争加剧影响,曾经奉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众多中小国家或将面临选边站队。对于中美而言,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这样的地区大国或中等国家将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其中只有印度尚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而印度根据自身利益,在"印太战略"中更注重印度洋与东南亚地区,更强调战略自主和大国平衡。对中国而言,妥善处理中印关系将成为缓和"印太战略"压力的关键。虽然中印双边分歧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但在两国领导人的努力推动下,中印关系将在相互调适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经济是美国和中国利益的深度联系点,中美经济间焦点问题既凸显两国经济关系在以金融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又是两国国家利益的交汇之处.因此,从消解中美经济焦点问题人手,在中美经济间建立一个强大、可持续的互利共赢关系对双方都将是一个明智之举,这也将惠泽世界.自1972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蓬勃发展,但目前却受到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和中国快速崛起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动摇的风险在日益加剧.2012年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中美经济关系需要一种新的"公报"来引导双边经济关系的战略框架以确保两国互利共赢关系不受经济争执焦点及公众态度和焦虑变化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正"伊斯兰国"在不断肆虐中东地区的同时,已将触角伸到了东南亚国家。在"伊斯兰国"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的影响下,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势力日益抬头,我们需要警惕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翟石磊 《国际展望》2014,(1):85-102
"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是世纪之交出现的关于国际权势转移的两种相对应的论调。传统的评价标准是通过衡量中美硬实力和软实力指标,最终确定两国国际影响力和对世界格局的主导力。但这一评估体系始终难以获得一致认可。而通过考察全球民众的感知和反应无疑对理解这样的权势转移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判断的依据。根据近10年的全球民调数据,"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变化,也是一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国际公众更加认可中国的经济崛起,在其他事务中,美国依旧是主导地位。而中国在实现崛起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公共外交等多重手段提高国际公众的信任度,通过赢得国际舆论支持以减少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安全担忧。  相似文献   

11.
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诞生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挑起叙利亚内战紧密相关,也与基地组织密切相连。在"建国"目标、军事能力、财政经费、招募手段、人员构成等方面伊斯兰国远远超过了基地组织,由此开辟了恐怖主义的新纪元。伊斯兰国极端恐怖组织与行为具有极端残忍性、种族主义、宗教分裂与教派冲突、国际化和国家实体化的特征。在美国及盟国、俄罗斯的打击下,伊斯兰国的军事攻势和侵略扩张将受到有效遏制,但伊斯兰国的组织及其恐怖行为将依然长期存在,而且有死灰复燃的可能;随着战略收缩,伊斯兰国有可能在中东地区以外的国家如欧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动更频繁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2.
李伟建 《国际展望》2014,(3):22-34,154
中东变局三年多来,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日益复杂。除了传统热点问题之外,由政治转型引发和激活的地区教俗、教派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和社会矛盾正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的新因素。埃及围绕支持和反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博弈不仅造成该国社会分裂,也对地区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叙利亚危机久拖不决致使地区极端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恐怖主义势力趁乱扩张并有向区外国家溢出之势。此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导致原有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造成地区国家之间关系出现新的紧张,而美俄等大国在中东乃至全球事务中的互动也对中东安全局势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东传统热点问题依然是影响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关系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深入转型将成为中东各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与中东关系将基于这一趋势而发展,中国的中东外交也应以此为重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中东事务,促进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并尽自己所能帮助中东国家实现平稳转型。  相似文献   

13.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两大常任理事国,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都有较大投入,但在具体的维和过程中,两国的侧重点、原则理念和影响力也各不相同。美国在经费、人员培训和设备供给方面投入更多,而中国在维和人员的派遣方面贡献更大,近些年中国也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以及重要岗位的人才培养和人员输送;在维和理念上,中国强调在尊重主权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下坚持维和三原则,而美国通常会要求他国接受美国民主制度的原则,并对武力使用标准更为宽松;在维和议程的设置上,美国一直以来都有较大影响力,中国相对较弱。中美两国未来在维和行动及在联合国框架下介入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方面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因此,中美在维和问题上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4.
非洲在美国和中国各自国际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作用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在国际体系深度变革、世界格局加速重组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非洲更多的是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的工具,但非洲却是中国外交"基础之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始终维系中非关系高位运行的缘由所在.目前,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但两国在非洲关系仍处于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化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全球性的,在非洲也不会例外.一旦美国将大国竞争引入非洲,也就意味着中美在非洲关系由"常态"步入"非常态",这必将对中国在非洲利益,乃至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帆 《当代世界》2018,(8):38-41
中美关系出现对抗,往往与美国看待中美关系的零和博弈观念有关。美国认为中美在崛起与衰落之间存在对立关系。笔者认为,中美GDP总量和综合国力差距尚远,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影响力的下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跟中国影响力的上升没有关系。在当今时代,美国的衰落更多是自身造成的,其他国家很难影响其主导地位。中美相互依存是新时期中美两国共同促进的,中美关系既是共生共荣共赢的关系,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国地区影响力的相对下降和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日本学界对日美同盟的可靠性和日本的国际地位日益感到不安,但主流意见依然认为,从长远来看,美国将维持其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主张更加积极主动地借助美国的力量以制衡中国,同时通过增强自身的能力和开展地缘政治外交来填补美国政策向内转而留下的权力真空。对美国认知的这种变化构成了日本战略转型的关键动因。但是,日本在战略上谋求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强的实力,仍然受到美国的战略利益、日本的民意及日本对华认识中的狭隘心态等因素的限制,其转型的步伐只能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后,美对外战略及其政策策略向何处去,布什余任内如何作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迹象显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美对外战略前沿仍会继续聚焦于大中东地区(沿北非、中东、中亚延伸至南亚、西南亚的"动荡弧地带"),美中东政策将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大中东地区仍是美优先推进反恐、防扩散战略的主要场所及推进"民主、自由"改造的重要试验场.大中东地区形势走向对国际局势和地区格局将持续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国"的兴起标志着恐怖主义浪潮与吉哈德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是根植于中东地区深层的宗教、政治和社会因素。同时,"伊斯兰国"自身的组织建设、经济管理和民众动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斯兰国"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与"基地"组织争夺全球"圣战"的主导权,而且对外输出暴力恐怖和意识形态,导致国际冲突与地区动荡,挑战传统观念和国际规范,加速了中东地缘政治关系的重塑与国际反恐力量的分化和重组。此外,"伊斯兰国"的兴起还推动着国际体系边缘群体的宗教化、集体化实践,造成了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和挑战。为此,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伊斯兰国"背后的恐怖主义运动与重建哈里发国家政治实践的双重属性,关注其背后的滋生土壤,以求更加妥善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新书讯     
<正>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阎学通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7月版定价、2.00元本书对比、剖析了未来十年中美两国的实力变化,认为到2023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两极格局也随即形成。本书还将世界主要大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走势进行阐述,探讨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必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化"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当前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中美在努力推动"跨越太平洋的合作"、避免双方战略意图误判的同时,也在亚太地区就地区影响力和塑造力进行激烈的竞争。面对美国构建的亚太安全体系对中国的战略挤压,中国外交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部署,以更好地维护和拓展自身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