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国新 《东北亚论坛》2024,(2):17-33+127
“一带一路”是维护共建国家安全、破解沿线安全困境、推动区域和平发展的实践创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区域安全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安全成就,即从理念、器物和制度三个层面构建了以发展为导向的区域安全合作新模式,积极破除“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批驳西方对“一带一路”建设非安全问题的渲染,对区域安全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治理平台,强化了共建国家的安全互信、抑制了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正在铲除战争、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等滋生的社会土壤,有效维护了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卫生安全、生态安全和数据安全。然而,共建“一带一路”依然面临诸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以及国际舆论的泛安全化渲染,导致单纯以发展来促进安全的成效相对滞后和减弱。为此,从以安全保发展的视角出发,共建国家需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不断深化多层次、复合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国际舆论的正向引导机制,持续优化沿线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2.
2017年4月6~7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2017年现代院论坛:‘一带一路’的风险应对”.来自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埃及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位专家学者及官员、前政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共识、风险挑战、合作前景和政策建议等进行深入探讨.两天的会议期间,如何提升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成效、“一带一路”建设资金的募集、如何妥善形成合力应对风险、“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更好地从多边机制层面发挥作用,以及美国等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等问题,均引起了与会专家高度关注,观点交锋、讨论十分热烈.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获得了上合组织国家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回顾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上合组织从安全合作转变为安全、经济、人文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两者能够顺利对接具备基础条件:“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高度契合,上合组织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安全屏障、制度支持与民心根基,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支持上合组织在基础设施、经贸合作、资金融通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中国与上合成员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为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始终是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与合作的关键力量,提出新“五观”为上合组织破解时代难题提供理念支撑,以“四个共同体”为目标为其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最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上合组织践行新“五观”、实现“四个共同体”目标、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关键支撑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以来,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双方合作硕果累累。以2018年“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为分界点,共建“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征是重点完成战略对接并启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第二阶段的特征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率先转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共建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加强发展共识、利用多层次合作机制、有效平衡发展与安全双目标等地区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具有示范作用与借鉴意义。未来,虑及中美博弈深刻影响地区与全球环境,尤其“一带一路”倡议已被美国视为主要“威胁”并加以遏制,中国应从地区秩序重构的战略需求出发,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东南亚的实施方案,以期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来在促进中国与合作国家机制与政策协调、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资金融通、产能合作、经济增长以及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也存在诸如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及效益待提高等问题。此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以及合作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红利期望值增加等等,均对“一带一路”高质量、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和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在考察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短板以及面临的新挑战,探寻解决难题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瀚海 《新青年》2023,(12):44-45
<正>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中央管理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以下简称哈电集团)是国内第一个让国产大型发电机组走出国门并承建“交钥匙”工程的中央企业。多年来,哈电集团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提供高端产品、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全力提树中国企业品牌,展示中国企业形象。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哈电集团以提供中国动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将企业打造为“一带一路”上的光明使者。  相似文献   

7.
在2017年5月14-15日举行的高峰论坛上,“一带一路”被多国政要盛赞为“改变未来的伟大倡议”、“一个伟大的构想”.从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到近期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议提出已近四年.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从概念界定到顶层设计再到具体项目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逐层推进,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但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内外风险和能力短板.“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宜谨慎面对推进中的问题,加强研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开启一场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8.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沟通、互联互通、经贸合作、资金融通以及人文交流.然而,自2013年以来,由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面临一定困难.在过去三年多时间中,“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究竟有无进展?南海问题是否阻碍“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落实?本文试梳理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进展、成果,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能否改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基于2005—2021年“全球事件、语言与语调数据库”(GDELT)数据,采用多重、多期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对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认知显著正相关;“一带一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赫希曼效应和贸易、投资的中介效应均会显著提升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和认同;“一带一路”与制度距离、文化差异、相互间的认知差异、外交立场距离的交互效应也会显著弱化这些距离变量对中国在东南亚形象的负面影响;“一带一路”对中美权力变化、中美战略关系和对中国威胁认知的优化、调节效应也会有效缓解、改善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的选择困境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东南亚之行引发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持续热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恰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面对海外环境复杂化和不确定性上升,如何有效凝聚华侨华人力量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与文莱关系友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文莱政府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两国合作成绩斐然。文章通过梳理分析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基础、实施进展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和文莱友好关系为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条件,但也存在亟须关注的内外挑战。基于此,文章研究提出继续深入发展中文友好关系,加强对文莱华侨华人的调查研究和与文莱华侨华人的沟通交流,重视发挥文莱华侨华人华商的桥梁作用,注重发挥华侨华人在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作用等推进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1月5~6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和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2016届年会”暨“全球治理与中国对外战略”研讨会,与会的16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战略疆域与国家安全”、“‘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地缘政治与区域国别研究”、“世界新秩序构建与中国外交”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不少值得思考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与推进,需要沿线国家,尤其是关键大国的积极响应、支持和理解.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尤为重要.印尼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相当有限,各界的态度和反应两极化,政府层面以支持和欢迎态度为主,但部分军方和反对联盟成员存在较大疑虑;“中国威胁论”仍有一定的市场,华人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较为支持;而印尼学界普遍持谨慎、怀疑甚至批评的态度.基于此,本文建议中国提高和加深印尼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协商解决纳土纳问题;适当调整中国对印尼的宣传重心和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加强人文交流与沟通;中企应重视项目质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沿线国家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对此反响不一.其中,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些中等强国和地区大国的认知与反应值得探究.例如,澳大利亚在东南亚有重要的经贸利益,其对倡议的战略影响不容小觑.准确把握澳大利亚政界、商界、学界、智库、舆论界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认知及其原因,深入分析澳大利亚对加入“一带一路”的态度,探讨中国的应对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组织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的利益相关方.本文从地域、职能、参与程度等不同的层次,选取联合国、上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盟、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亚信会议等20余种国际组织,并对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参与的程度和效率不一致;分布范围重叠度高,且海陆分布不均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区域协调、海陆并进;由点及面,稳中求进等对策来与国际组织更有效地共建“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包含了国际维度的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个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挖掘全球经济增长潜力的工程,一个对现有国际合作模式的探索性调整.“一带一路”之所以出现,与全球经济地理变化、产业调整、全球秩序失效以及民族国家角色变化等时代趋势有关.时代趋势赋予了中欧新的合作空间.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同时体现了时代背景和中欧关系自身逻辑,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体现了较强的“中国规划”色彩;“互联互通”成主要抓手;展现国际秩序合作的可能性;呈现出“多速”和“多维”发展趋势.中欧双方未来在经济融合、构建国际秩序以及文明互鉴等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10月12~13日,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主题为“跨太平洋安全:和平共处包容发展”的“现代院论坛2015”在京召开,来自现代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防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以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俄罗斯卡内基研究中心、美国笹川财团、日本再建基金会、韩国东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缅甸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50多位中外学者与会,探讨了当前亚太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及跨太平洋安全合作框架的构建。论坛共分三大议题:“‘一带一路’与地区合作”、“跨太平洋安全:挑战与应对”、“新型国际关系与跨太平洋安全合作的架构”。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提出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沟通,推动了发展战略对接、合作规范融合和发展规划协同的初步实现。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将在不断强化多双边对话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升级。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也面临一系列由国际地区环境噪音、沟通者内部政治运行噪音及内外部定向干扰噪音造成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周边次区域中,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最为严重,而该地区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具有重大意义。具备区域合作重要属性的“一带一路”倡议能有效缓解安全困境。东北亚地区之所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缺口,主要由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高居高不下、美国因素的负面影响、中日竞争关系的影响存在,这些因素的根源又是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将东北亚地区逐步纳入“一带一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并为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动力,两者有望形成良性循环。俄罗斯、蒙古国和韩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积极,朝鲜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日本和美国态度复杂,但已经很难置身度外。在推动东北亚地区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时,需先从双边合作入手,争取各国均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然后扩大到中日韩、中俄朝和中朝韩三边合作;进而扩大到多边范围,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设立“东北亚建设资金”,专注于东北亚项目投资;。同时激活和利用大图们江开发计划和长吉图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印度的回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的提出无疑符合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需要,是促进我国与欧亚非国家进一步合作的重要举措。鉴于印度在我国丝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尤其值得关注。尽管印度在回应中国所提“一带一路”上有所保留,但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比如探讨如何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与印度“跨印度洋海上航路与文化景观”计划的对接、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加大文化交流,舒缓和软化双方民意对立面等,实现中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是可能而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施锦芳  赵雪婷  闫宇 《现代国际关系》2023,(11):136-153+156
2022年5月日本宣布加入“印太经济框架”(IPEF),旨在拓展其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外交,保障重要商品供应链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及实现社会数字化转型。日本可通过深化与IPEF成员国合作获得短期收益,但IPEF本质上是美国基于地缘政治建立的经济合作构架。长远来看,日本加入IPEF不仅会阻碍中国在“印太”地区开展区域合作,挤占中国全球进出口贸易份额,加剧“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领域竞争,而且可能迟滞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有鉴于此,中国应认真研判日本加入IPEF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构筑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