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一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袁大将军和他的守墓人”。发表在《北京纪事》的创刊号上。袁大将军即明末抗击后金。保卫山海关和北京的着名将领袁崇焕。他是广东东莞人,宫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外族入侵,中原危在旦夕之时,挺身而出,勇负重任,连获宁远、宁锦、北京三次战役大捷,为后人树立了孤军奋战、以弱制强的光辉范例。后因崇祯皇帝中了清太宗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袁死后,无人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广西藤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根据外出流动党员的特点,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广州、深圳、东莞建立了藤县流动党员党支部,负责在广东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使该县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无“家”可归、一直没能过上正常的党组织生活的党员有了稳定的“家”。  相似文献   

3.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赠项斯》这是一首有名的赠友诗.现在流行的"说项"典故,是由诗中"到处逢人说项斯"一句衍化来的.诗人杨敬之,唐代中叶人,他留存的诗不多,《全唐诗》仅二首.他的诗名、政绩都不大.因这诗写得感情深挚,独具特色,使他在灿若星汉的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闻星 《创造》2004,(2):8-9
"中国制造之都",这是广东东莞人前久在传媒上做的一条广告用语."某某之都"的美誉,中国其他城市也可如此自诩且不去管,但"广货"盛行天下却是国人普遍认同的事实,这其中尤以东莞为制造产地的商品最为显眼.  相似文献   

5.
1967年,易远军出生于蒙山县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他选择自己出去闯荡。 蒙山有一条美丽的湄江,湄江顺流而下藤县,注入西江。沿河两岸,长着成片茂密的竹林。上个世纪90年代,广东建筑业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篙竹。1991年,易远军开始了首次创业。他从蒙山收购篙竹,运到藤县濠江镇的码头,再转运到广东市场。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输出已成为藤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全县到珠三角等地区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员多达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党员3311名,占农村党员数二成左右。根据流动党员在辖区内分布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该县采取“集中建立党支部,分散编设党小组”的办法,建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7个和临时党小组若干个,首批纳入管理的党员687人;在条件具备的广东东莞等地还相应建立了“流动党员之家”和“流动党员活动室”,使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同时,藤县在县内各非公经济组织建立了9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7.
覃志清 《传承》2011,(2):81-82
"十二五"时期,国家和自治区都将加快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贵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目标.这为地处西江流域重要区位的平南县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主题、主线、基本要求和重大举措,更好地促进发展指明了方向.平南面临诸多良好机遇,抓住和用好机遇,发展就能加快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相似文献   

8.
桂东明珠梧州市地处广西水运枢纽,三江汇合,上达滇、黔、湘,下通广东。一江春水向东流,经西江、珠江与东方之珠香港相连。梧州市至香港水路430公里,两地交往密切。秦汉时期,中原汉人经湘江──灵渠──桂江进入梧州定居。据史载,宋朝时梧州居民的衣冠礼仪与中州相同。在梧州的中原汉人经西江、珠江到香港,成为香港最早的居民之一。史家许地仙考证:“香港本地人来得最早的是由湘江入苍梧顺西下流底。这条路到宋朝还通。”(《国粹与国学》一书)。据统计,1988年原籍梧州定居香港、澳门的同胞有1.5万人。至1996年,梧州籍在香港定…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0,(9)
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出自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由赴台人员改编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曾在两岸开放初期风靡一时,真实地反映出赴台人员离乡背井近40年、一朝返乡时的悲喜心情。把这首诗放在常州籍赴台人员、原台湾《中国时报》报系创办人、台北武进同乡会名誉理事长余纪忠先生身上更为贴切。他离开大陆46年、离开家乡70余年后才重返故里,当年由他设  相似文献   

10.
方向红 《求索》2013,(9):141-143
《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名士的风流故事集。《世说新语》中的阮籍特立独行、不拘礼法,是魏晋名士风度的代表。然而,阮籍《咏怀诗》中所表现的自我形象孤独苦闷、谨慎胆怯,与《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却大相径庭。究其因由,《世说新语》的创作主旨不是平常记事,而是突出玄韵,阮籍外表的放诞隐藏着全身避祸的思想。《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和《咏怀诗》中阮籍的自我形象并不矛盾,其精神内质都是极度苦闷幽愤。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11月,佛山客商杨军全与藤县政府签下协议,前期投资8.4亿元在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园区建设陶瓷生产线。投产第一年,公司就实现了盈利。杨军全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藤县办厂,正是看到了这里地理位置好、原材料丰富、人力资源充足、通过水路运输成本低等因素。目前,像杨军全一样到藤县投资办陶瓷企业的佛山客商不在少数。2013年,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5.18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19%;完成税收7100万元,同比增长12.7%。这只是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个缩影。六年来,西江沿江7市崛起了珠链式  相似文献   

12.
刘建华 《小康》2012,(6):46-48
正转型五年,壮士断腕,迎来的却是难以预料的下滑。无船可借,却仍要逆势升级,这对当下的东莞执政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东莞现在处于低谷之中。昔日"世界工厂"一季度的增速仅有1.3%,在广东21市中排名垫底。外界对此的解读不一而足,但东莞将往何处去的争议声却不断响起。  相似文献   

13.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乾隆时文人阮蔡生在其所著《茶余客话》中列举的几首诗,都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的。如《酒次戏为绝句》云:"滦鲫黄羊满玉盘,黄鸡紫蟹等闲看,不如随兮茶闲话,春韭  相似文献   

14.
媒体热点     
<正>"东莞丐帮"需要社会各界参与治理衣衫褴褛或者身有残疾的乞讨者以往都被视为弱势群体,然而,从近几年相关报道可以清楚地看出流浪乞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职业"。3月13日,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报道了"东莞丐帮"调查节目,再次颠覆了人们的观念,其突破底线的残忍、泯灭人  相似文献   

15.
朱伟 《现代领导》2005,(1):40-41
现在一说明史,就会说到明亡始于神宗,而直接崩溃于已已之变。金庸先生1975年写成的《袁崇焕评传》至今给我印象深刻,以至后来读到方舟子1334年写成纪念袁崇焕诞辰410周年的《功到雄奇即罪名》,总觉他的论述没能超脱金先生所构成的巨大影子。  相似文献   

16.
“一身是骨,嶙峋,槎桠\亭亭如绿宝石\连一片叶子也不要\栽一株于阳台\谁都说像我的一首诗。”这是皖籍台湾著名诗人大荒刚刚出版的诗集《剪取富春半江水》中一首题为《绿珊瑚》的诗。他将绿珊瑚比作他的诗,而他此集的诗也确像这株绿珊瑚“一身是骨”。大荒,原名伍鸣皋,安徽无为人,1930年1月2日出生,曾就读芜湖中学,到台湾后,毕业于台湾师大国文科,任国民中学教师,1951年开始写作,参与“创世纪”诗社的筹建,创办《现代文艺》杂志。小说有《有影子的人》等,写普通人性,流露出反战情绪,是台湾党禁时代最早反省战争本质的力…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发改地区[2014]85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最近,广东东莞"两会"火了一把。南方都市报一则新闻《东莞"超级壕们"如何提案?》复原现场——"富豪榜"上数得着的人物出席分组讨论会,"豪华阵容"却不时陷入无法发言的尴尬冷场。富豪们参政议政的状态,又成一场部分网民批判的狂欢盛宴。企业家作为阶层代表,在人大代表中也有一定数量。富豪"成功"、"光鲜"的标签,不可避免地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履职行为在聚光灯下纤毫毕现。  相似文献   

19.
正在民族学看来,婚礼是重要的人生仪式。在红河县阿扎河乡垤施村彝族尼苏人的婚礼宴席中,水芹菜和鱼腥草是不可或缺的两种食物。这两种植物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早有记载,如先秦《诗经·鲁颂·泮水》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吕氏春秋》载:"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汉乐府《江南》诗:"溪涧可采芹,芹叶何菁菁。"这些"芹"一般认为都是指水芹,  相似文献   

20.
根据粤、闽、浙三省新移民主要输出地和集居地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概述和分析了三省新移民的职业构成。粤、闽、浙三省新移民仍有不少人从事餐饮业,这与其文化素质和西方国家存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有关。相对来说,福建新移民在餐饮业当厨师和服务生及干其他杂活的人居多,而广东和浙江新移民中开餐馆者更多,这一点在欧洲表现明显。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是浙籍新移民职业结构的一大亮点,这主要归因于浙籍新移民主要输出地的“温州模式”。广东新移民的职业较为分散,从事白领职业的人数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广东新移民的文化层次相对多元化,新移民中留学移民和城市居民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