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混合所有制经济可界定为"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相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整体加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中"行政化"、"垄断化"与民营企业中的"家族化"等问题,缩小劳资分配差距。发展的关键是建立科学公平的资产定价或对价机制以及资本混合后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同时要坚决反对国有企业私有化和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对国企以管资本为主和有效推动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的混合可以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两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湖北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在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方面,涌现了枝江酒业等一批健康发展的成功案例。这些成功案例说明,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优化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非公有制企业信誉和社会影响力,提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信心和发展动力;有利于增强非公有制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升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3.
混合所有制在我国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是公有产权和非公有产权在企业内部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财产所有结构。混合所有制是一种新的独立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开放性、兼容性和过渡性。混合所有制开放型的企业财产所有结构,适应了社会化生产对财产运作的要求,是一种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有资本和国外资本等不同性质资本的参股,打破了我厂单一所有制企业的现状。形成了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混合所有制新型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资产所有者依法享有选择企业经营者、  相似文献   

5.
切实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提高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水平,教育和引导混合所有制企业广大党员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混合所有制的路径包括上市、合资、项目合作等多种,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财务相对透明,产权明晰,证券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监督较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为我国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开拓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民营、外资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相互参股,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的股东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相关联,产生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同  相似文献   

7.
季建林 《前沿》2005,3(7):36-4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论断,是对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充实和完善,同时,也为构建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所有制与混合经济体制的关系,研究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混合型特征特点及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选择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道路,以经济合作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竞争发展能力,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健康发展。在企业调查中,有3个案例记忆深刻:有一个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各占50%股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连续7年保持高速发展,每年30万辆微型车产销两旺,成为"国企与民企在汽车行业结合的良好典范"。究其原因,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合了国有企业管理规范和  相似文献   

9.
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难点所在。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尽快解决当前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实问题,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0.
薛莉 《群众》2014,(5):55-55
<正>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央企和地方国资闻风而动:中石化启动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中石油拟将搭建六个合作平台引入民资推进混合所有制;国家电网确定直流特高压等三个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领域;上海绿地借壳上市、中信集团于H股实现整体上市;广新控股敲响广东国资改革"第一拍";河北省国资委要求其监管企业每年吸纳社会资本不少于上年净资产规模的3%-5%……  相似文献   

11.
正荣桂公司作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试点企业,先行先试,以"混"为手段、以"改"为目标,在市场化运营、人才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结构优化、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效。广西荣桂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桂公司)是自治区政府直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市场因素对企业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新一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须重点解决企业向经济型治理结构转变的问题,而科学配置控制权是增强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的先决条件,唯有明确不同权利主体的职责,才能更好地优化组织结构,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弋夫  潘辉 《重庆行政》2015,15(2):76-78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2014年6月,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期间(2014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渝委发[2014]11号),指出“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关键岗位的管理者、业务骨干、核心技术人员等,以货币、物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出资参与本企业改制,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2014年9月,国资委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2015年将正式出台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实现国有资本增值,同时保证国家经济安全,这是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初衷和目标。目前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状如何,这项改革进程是否顺利、发展中存在哪些障碍、混合后效率如何等备受关注。通过对湖北省100家国有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问题,最后从政府宏观和企业微观层面提出六大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加快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国资国企的改革深化和战略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流动中优化,在混合中发展,成为国资国企改革日益清晰的脉络。混合所有制经济,改变了企业原有的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管理机制、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党建工作,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内涵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揭示的是企业中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而股份制只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因此公有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两者不是同一概念,股份制不具有特定的所有制性质。  相似文献   

17.
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晖 《岭南学刊》2004,(1):23-26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议题,是二十五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有制方面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要真正实现这一伟大的制度创新,必须以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进行正确定位为前提,以构建现代产权制度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渊源和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研究表明,马克思把所有制更多的看成是劳动对它的客观条件的关系,所有制的历史变迁正是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现实体现。生产关系的二重性决定了重建个人所有制既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包括消费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是为了否定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夺,这是纵向维度上体现在所有制变迁上的生产关系变化规律;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则是为了保证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是从横向维度上评判在特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下生产关系优劣的标准。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实现劳动者解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本质上是产权多元化,其法理依据是借鉴现代企业的委托理论,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开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章程、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等研究,明确其产权归属和监管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贯彻执行两个“毫不动摇”的经济发展方针。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双轮驱动、互相促进,共同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竞争发展与合作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双重特征,围绕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既要重视经济竞争发展,还要重视经济合作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集合经济竞争发展与合作发展双重优势的高效路径。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公私合营,恢复于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参与集体企业改制,发展于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或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时保留部分国有产权,拓展到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参与中外合资。2003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全国总体经济比重40%;3117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