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3月,记者到江苏泗阳采访公选最差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的新闻,采访中的遭遇,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已有15年了,采访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情。尤其是2003年3月到江苏泗阳采访中所受的遭遇,至今令人难忘。2003年1月6日,江苏泗阳县在国内首次公选最差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差政府官员是怎样评选出来的?人们对此有何看法?3月10日,受领导指派,我专程赶赴地处江苏西北部、人口116万的贫困县泗阳,进行了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23)
正2001年5月17日,我第一次赴台驻点采访,这也是大陆报纸类媒体的第一次。记得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联合报》刊发了消息和图片。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今年,每年我都赴台驻点采访。足迹几乎遍及台、澎、金、马,319个乡镇,我去了274个。驻点采访,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见证并记录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驻点采访,让我提升了能力,也收获了友谊。这里我分享一段驻点故事。驻点采访十几年,多次有机会在台湾过春节。同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这一年的我     
《小康》2016,(29)
正做年度感受选题时,我突然想,2016年,一定是被人动了什么手脚,否则怎么会过得这么快?选题操作选了很多职业进行年终总结,那么作为一个记者,我也想在这篇记者手记上做一个从自己出发的、记者的年度总结。这一年,我采访了许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来自世界各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关于驻华大使的采访,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由于工作的原因,现在我尚不  相似文献   

4.
和高雄辉理事长谈话,他不讲大道理,单就给我讲了许多故事。那些故事,纯朴得很,赤裸裸地没有修饰过,反而更能感动我。之所以对晋中市榆次区的采访,一直让我迟迟不能动笔,原因是在这众多先进事迹和业绩的故事中,我无法做出取舍,哪方面也不肯放下。2004年,榆次区残联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又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而这两项荣誉,不都是一个个故事垒起来的嘛!故事越多,荣誉才越鲜亮,没了故事,我的文章还会有什么呢?这算是一个说辞,更直接的原因是我哪个故事都想说。于是,在交稿的最后期限,我决定单讲一…  相似文献   

5.
王铁喜 《前进》2012,(10):38-38
我在本县英武乡采访核桃树使这里的农民年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的新闻时,通过现场观察发现了不同地块的核桃树树冠大小不一、树干粗细不同、品种不同、栽植方式也不同。这一现象明显提示我,这成片成片的核桃树是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6.
从1989年起,我就一直是跑两岸新闻的记者,不知不觉已过14个年头。这么长的时间里,看尽了两岸关系的波折,更见证了大陆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事实。由于往往站在事件的第一线采访,这让我学习到了如何用现场的敏锐观察、用两岸的视野以及大中华的胸怀去看待两岸之间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7.
怀念张婷     
入警快30年了,因工作接触过许许多多的警察,有的不久就被忘记了,有的却永远难忘。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我采访的记忆中,一位敬业爱民的女警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因为她是我曾采访过却又未来得及报道的女警之一,然而要想再采访她却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她,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了。3月8日妇女节,许许多多人仍在讲这位警察的故事,仍在怀念这位战友。张婷系贵州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高级工程师,2001年10月29日中午,不幸被持刀抢劫的歹徒杀害,时年35岁。第一次采访她,是2000年6月1日,那天公安部和贵州省公安…  相似文献   

8.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技应先生日前刚从西藏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勺国他的临时住所,我们采访了陈教授。陈先生仿佛还沉浸在旅行的余兴之中,摊开地图,他把走过的路线——一指给我们,同我们侃侃而谈。下面,就是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内容。西藏,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在我的心目中,西藏的自然风光很美,也很神秘。关于西藏,我耳闻了很多很多,总想有一天能亲自踏上这块土地,去亲眼看看它。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这一行也可以算是~个小小的考察团吧,总共有10个人:我和我太太、女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尧夫妇(王教授担任过班禅的英语秘…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6,(2)
正2003年3月起,我担任了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是一年比一年多。不仅接受传统媒体的采访(报纸、广播、电视),也接受网络媒体的采访(长江云、动向新闻等),还玩起了自媒体。在采访中,很多记者问我:你为什么会提这么多的建议?我说:我是民主党派成员。问我:你怎么会一当了省统计局副局长,就建议公车改革?我说:我是民主党派成员。  相似文献   

10.
蔡戎 《政协天地》2007,(7):22-23
在厦门市,有一位年轻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他的事迹也被媒体广为宣传,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厦门市政协委员、共产党员冯鸿昌。6月5日至8日,我随省政协新闻采访团赴厦门采访宣传政协工作,有幸采访了这位年轻人。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2008,(9):44-45
自从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治安总队,到现在已经快10年时间了,应该说我也算个老民警.破获了很多起案件,和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也经历过各种纷繁复杂的场面。目前我在单位里也算是个“中层人物”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老觉得自己事业无成。  相似文献   

12.
己经记不清非典肆虐京城的这三个月里,去过多少家医院,采访过多少抗非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那些被病魔侵袭的非典患者了。然而,他们每一张脸庞却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烙在了我的心里…… 在我采访的非典患者中,有一位名叫李杰(化名)的非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7.8级地震灾难发生后,灾情立刻牵动了伊犁各族群众的心,社会各界迅速掀起了为灾区群众捐款的热潮,一股爱心潮在伊犁广阔的大地上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是在灾难面前越能看到许多普通人身上平时被我们忽视的闪光点。几天来笔者连续采访了几个单位为灾区捐款的新闻,在采访之余,很多我们平时并未注意的普通人却深深地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14.
说来惭愧,自己在作品中写过很多警察,但真正同警察打交道的情况好像一次也没有碰到过。书中有关警察的故事,几乎全都是采访来的。一直到了写《十面埋伏》时,才算正儿巴经地同警察打过一回交道。   那是一次解救人质行动。因为我在采访时曾向他们夸过海口,下一次如果有什么惊险任务时,一定叫上我,也好让我见识见识体验体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想到那次解救行动他们真的叫上了我。   大概是觉得新奇,当时我想也没想一口就答应了。等到了车上,看到刑警队员手里明晃晃的武器时,才渐渐意识到这可不是什么新鲜好玩的事情。出发…  相似文献   

15.
六年前,我和如月写过一本《中国当代警官的倾诉》。 当时风风火火跑过很多公安机关,热热闹闹交了很多警察朋友,沸沸扬扬收过很多读者来信,便自以为有了一份“警察缘”。有位热情的高级警官夸奖我:“你是咱们公安自己的作家!”我也就云里雾里地感到非常受用。 后来才知道,满不是那么回事。 今年四月,我们一行三人到景德镇采访。采访结束,主人执意派了一辆丰田取道九江送我们回南昌。那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想过但却没有深究过的主题.海外归国人员创业的故事,就像是头顶着梦幻般的明星光环,令人迷醉、神往.人们每每提及"海归派",总是用"携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桥梁"、"未来中国之栋梁"之类词语来形容、赞誉他们.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慢慢地把浮在表面的一些东西剥离开去.我开始真正理解这群被称为"海归派"创业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我的总体感觉是:在今天的中国,"本土派"企业家走向国际的意识和步伐,要远远大于"海归派"创业者"再本土化"的意识和步伐.其中的原因正是我们所要深究的.  相似文献   

17.
题记:人代会期间,作为大会新闻组的成员之一,我本身并没有具体的采访任务,但因为工作关系走进代表团审议现场,身为记者的新闻敏感仍被频频唤起。这里记录的不过是我顺手采来的一点"新闻素材"。"寒冬",既指自然界的寒冷,也喻指"金融危机"下的难关;而"春意",既指会场空调带来的温暖,也喻指审议现场争相发言的热情,更寓意着代表们的言辞里所传递出来的信心、智慧和希望……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看到贵刊8月号的文章《浪漫与臭虫的关系》觉得非常有意思,尤其第一个故事“浪漫是一个缩写”让我想起了过去。因为我和“她”也曾到过海边享受两人的世界,在那里我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浪漫。而“她”现在成为了我的夫人。“浪漫就是被海浪漫过头顶”这句话说得太经典了,因为我们也曾“遭到了海浪的暗  相似文献   

19.
时间_2010年4月6日采访地点_林芝我来林芝与这里的第五批援藏干部一起共事,已经两年多了。以前在阿里工作时,也接触过第三批、第四批的援藏干部,对这个群体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贡献很大牺牲很多不论是整个西藏,还是某一个地  相似文献   

20.
章仕金先生的这篇传记终于写成了。尽管我在格子纸上耕耘了一辈子,写过许多工人、农民、战士、教师、演员、干部等等人物传记式的文章,可是从来没有象写这篇传记这样棘手,这样犯难过。甚至,在长达三年多艰苦的采访写作过程中,我曾经怀疑能否把它写成功,怀疑即使勉强成篇,是不是首先能得到章先生的首肯。困难,首先在于采访。因商务繁忙,章先生每次从台北或新加坡飞到南京,总是行程匆匆,把短暂的几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难得挤出时间和我会见,交谈时又往往被许多介入者打断。唯有一次,章先生特意中断其他工作,"躲"到南京某家宾馆,单独和我交谈。但一整天的谈话,使我和他两个年已古稀的人疲劳已极,使得在旁协助工作的年轻人也昏昏入睡。就这样,断断续续,经过几十次的访谈,历时近一年多,才勉强了解了章先生生平全貌。然而,不仅我对台湾风土人情不了解,对台湾的相关人士无法采访,而且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找有关人士访问,许多社会历史情况需要查对。可是寻人的交通困难、对象的不善言谈、有关资料的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