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5)
本文在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教育、宗教文化三个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并提出通过地区经济与政治参与同步协调发展、增强教育力量、适应宗教文化等举措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祖国举足轻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共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少数民族及其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形成了它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这也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有它自身的发展逻辑和特殊内涵。探讨少取民族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应理解为包括政治发展在内的全面意义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做好少数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相比,由于他们在地域特点、教育水平、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饮食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差异性很大,只有准确把握住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促进民族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发展,同时也是确保民族高校稳定和谐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过程中的几个政治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西部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政治问题 :一是民族关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地区既存的民族关系格局会受到触动 ,甚至受到冲击 ,从而使生成民族问题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这里的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但自治地方的非自治民族的利益保障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成员还有可能提出增加本民族政治权利的要求 ;三是政治发展问题。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 ,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政治发展的新高潮 ;四是政治稳定问题。从长远来看 ,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将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在开发的一定阶段 ,也会生成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 ,因此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避免政治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理性化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对国家政治系统的整合有着重要价值。本文认为,应该改变民族政治研究中过分关注少数民族特殊性的思维定势,而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同质性的一面给于必要的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也在经历着现代化过程,因此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也在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日益理性化。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积极后果,它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少数民族高度认同传统权威的习惯,更加符合现代政治心理特征,但这种转变也对少数民族基层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主动适应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边疆多民族地区,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以及地缘特色的强烈影响,这里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中出现了一种特殊形态的参与方式--群众性街头讨论,这些街头讨论的政治参与方式与西方国家意义上的街头政治大相径庭.有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这是由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以及边疆地区的地缘特色所决定的.这些街头讨论,对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基层政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起到了传播政治信息和增强人们对国家时政的了解,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参与方式,应当引起重视并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地区的新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现阶段,积极组织引导民族地区新阶层有序政治参与,满足新阶层的政治利益诉求,不仅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建设,而且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9.
袁雪彤 《学理论》2012,(10):42-44,98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妥善处理民族问题,保持民族团结与稳定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定至关重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实施多年,但民族地区仍有不安定因素客观存在,尤其是对于幅员较大、地处边陲的地区",维稳"越来越被强调和重视。借用以民族区域自治为重要特征的民族型政区,以行政区划的有关理论,分析民族地区不稳定之原因,并进一步探究制度层面的问题;同时借用"专区"概念、放权及政治制度的有关理论探讨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5)
加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少数民族的地区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方面完成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开发西部、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我国边疆的建设者.搞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思想观念、教学方式、基础教育、国家政策的执行和法律的完善不够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最终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给予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民族国家建设理论为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民族国家建设初期云南佤族乡村传统政治体系的现代转型历程中,国家政权通过一系列柔性整合的方式实现了对佤族乡村传统政治体系的全面改造,取得了在佤族乡村社会进行民族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此进程的启示有三点,即民族国家建设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体系实现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国家政权的主导规划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体系现代转型的主要动力机制;国家政权的主导规划必须采取切合实际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思想状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均具有较为特殊的表现。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区域经济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甚至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族的振兴。因此,积极探索、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是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稳定隐忧、思想观念陈旧、基层组织涣散、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等问题是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提升民族地区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必须基于系统论的视角,从提高党的执政绩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推动农民政治社会化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苏日娜 《学理论》2009,(15):246-247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的规律,必须注重建设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机制。主要思路包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等。建设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各方面也有了长远的发展和进步,这当中国家的各项公共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性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特殊性,然后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系统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再从特殊性着手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要从主体、客体、环境、机制等方面来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同时也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是研究政治发展的重要分析变量之一,它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四川作为西部的农业大省和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农民政治参与有其独有的特点.四川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目前的障碍因素,主要在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治参与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以及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促进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除了发展经济和教育外,营造良好政治文化氛围和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甘肃民族地区的非制度政治参与往往是与经济的贫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贫困不但导致了制度性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和制度性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短缺,而且还导致民族贫困地区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只有在经济扶贫的同时,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公民的素质,健全民族地区民众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民族地区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历史时空中,政治参与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适应不同历史时空中的社会变迁趋势,自觉转换和更新政治参与样态是任何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因为这是影响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管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的历史嬗变,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域分析,不难发现,我国政治参与呈现革命动员型、内爆私域型和对话博弈型的图式变奏。  相似文献   

20.
"三个认同",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这是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在内当代中国大学生基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转型期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发展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性"发展问题。以"中国梦"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改革现行民族教育,开展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