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墨子法律思想的自然法理论特征赵建文一西方自然法学者大都认为在国家和成文法出现以前,人类社会是一种自然状态,有的认为这种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有的认为是一切人完全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状态。墨子对这种状态的描写,类似于西方自然法学者霍布斯所描述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主要是指国家在相互关系上的行为规则.对于如何给国际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不同派别的法学家根据自己不同的观点,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不过从各种不同的关于国际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近代自然法学派或实在法学派,还是晚近的社会连带法学派或规范法学派,它们都公认国际法是对各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即承认国际法的法律性。  相似文献   

3.
法律是一个带模糊性的边际性概念;法学发展历史上存在自然法学派和规范法学派两大学说;从东京审判看恶法非法,那么自然法学派理论是国际法的最低底限而使国际法得以普济;在国际法上法律原则的介入,是自然法学派理论对国际法理论体系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早期斯多葛学派认为自然法是自然宇宙中的一种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该学派一方面赋予人以平等的理性,每个人都可以依据理性过自然的生活;另一方面,只承认人的有限理性或部分理性,人只分享有世界理性的部分理性,人类只能逐步地发展或锻炼自己的理性才能去把握外在世界,自然法也规定了人类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易甸 《法制与社会》2012,(29):220+226
卢梭在解释政治如何合法的时候,一方面承认人类不平等有其必然性,另一方面从法律和道德的原则的立场来指责这种状态,从而建立了一个道德的乌托邦.其对政治理论以及社会契约的研究,很显然的继承了霍布斯以来的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传统,试图以平等代替智慧,关心的是人类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种最佳的状态.在社会契约的掩盖下,人类的自然自由被替换成了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6.
立宪理念与良性违宪之合理性——评郝、童两先生关于“良性违宪”的争论●阮露鲁良性违宪论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自然法学派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17、18世纪近代自然法哲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自然法强调人类社会以人性为基础的理性法,转化到强调自然法中人的自然权利,...  相似文献   

7.
论自然法的否定之否定与国际法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强 《法学评论》2007,25(4):37-43
扬弃后的自然法,本质上是理性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发现性规则,它具有超实在性、价值中立性、抽象性、普遍性、进步性与可转化性等特性。自然法不等于道德。目前在国际法学领域,自然国际法要么被认为不存在,要么被等同于国际道德,这些错误的意识使得自然国际法在国际舞台上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自然国际法是自然法在国际社会层面的体现,是理性对国际社会规律的认识,是调整国际关系的发现性规则。自然国际法不等于国际道德。国际法应当一分为二,国际法是自然国际法与实在国际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刘潇 《现代法学》2003,25(1):141-144
格老秀斯以其巨著《战争与和平法》使国际法成为完整、独立、系统的学科,被称为国际法的“鼻祖”,他更是近代西方法学思想家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法理论的人。他认为国内法和国际法都应以自然法为基础,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应受国际法和自然法的约束。在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中,他第一个使自然法概念摆脱宗教神学的约束,恢复和发展了自然法的世俗观念,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或人的本性。他希望通过他所掌握的法理学、哲学和神学的渊博知识,以其具有说服力的文笔,有助于国际和平的恢复和国际间法律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任满军 《时代法学》2006,4(1):28-31
法律正义以一种整体性的至善理念形态长期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并成为法律的终结价值和绝对精神。古代思想家们从自然法角度论证人类的正当理性就是自然法,且制定法应当具备自然法的所有秉性,从而确立了法律正义根源于人类自然理性的基本命题。对法律正义的长期探索反映了人们对法律所应当具备的道德基础的理性关注。后现代法学的理论误区就在于对人类的这种恒定的自然理性的否弃。  相似文献   

10.
霍布斯的国家理论以逻辑严密、论证严谨而著称于世,但是法学界对霍布斯法律思想的研究却往往没有从其逻辑的高度去把握,对霍布斯自然法思想的研究就成了支离破碎的拼凑。于是,通过分析霍布斯国家理论的逻辑,找出其中的关键点,从而才能真正还原霍布斯的自然法思想的本来面目,才能真正促进自然法学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家和法是自原始社会以来就有的,还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阶级社会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和法是不是一种“歪曲的形式?”到了无阶级社会,国家和法是不是要“克服这种歪曲”,恢复其非阶级性(或社会性)状态?这是法的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即如何看待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和发展的问题。关于法具有非阶级性的社会性的观点,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法学家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表达过这一观点。如卢梭认为,在政府出现以前,人类处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中,人人生来平等,享有不  相似文献   

12.
<正> 自然法学说是资产阶级法学中的一种历史最久、最早的法学理论。这种法学理论在西方法学的历史上曾经有过重大影响,起过重大作用。我们要研究西方法学理论,不能不首先研究自然法学说。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中,法律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事实上,也只有掌握了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才有可能运用国家权力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并制定或  相似文献   

13.
人为什么生而平等——论法律人格与自然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自然法的千古遗憾 自然法思想肇始于古希腊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几百年的历史。自然法的基本观点是人生而平等。古代的自然法学家提出的根据有:自然、正义、神意、理性、人性等,但都未能证明。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认为,人生而平等是不证自明的真理。这就回避了根据问题。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著名法哲学家菲希特认为,人的原始权利是“必要的虚构”。这表明菲希特认识到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自然法学说是一种假设。直到今天,自然法仍然没有拿出根据,因此仍然是一种假设。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了自然法无根据的“根据”,这就是马克思的一段名言:“人的本质并不是  相似文献   

14.
郭哲 《政法论丛》2013,(4):28-33
斯宾诺莎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真观念”为认识的起点,再辅之以几何学的证明方式.斯宾诺莎认为上帝的法则就是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也要遵循自然规律,人的自然规律或者自然权利就是人努力保存自己,这是人的本性.斯宾诺莎从人性论出发,论述了在自然状态下,人的生活受到了被动情感的奴役,人们要通过理性来签订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来摆脱这种奴役,并对违约行为进行处罚.这种自由具备的伦理特征使得斯宾诺莎在古典自然法学家中的地位显得比较特殊.  相似文献   

15.
恶法非法论和恶法亦法论一直是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各自坚持的核心思想之一,并以此阐发各自学说并产生了一种对立态势,本人在初步了解两大学派的理论后,认为两大学派的对立学说在法治的角度下应存在一种统一的可能性,并试图研究。  相似文献   

16.
白丽丽 《研究生法学》2004,19(1):114-120
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中,“自然法”(nartral law)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对于法律,正如上帝对于基督教,意味着永恒的正义和终极的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自然法学说是对上帝理念的理性洗礼和形而上的阐释,体现了人类在法律领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和最后原因的追问。  相似文献   

17.
西方自然法思想发源于古希腊时期,在其历经的几千年历史中,其被诠释为不同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相近或可以作为它的替换词有:宇宙法、上帝法、永恒法、人类法、道德法。名称的变换,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法所要求利用的角度。但自然法这种思想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却不断引导西方法律制度的构建。它也是组织人们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模式,是人们观察、分析和评价法律的参照物,它也对现代社会法律的研究提供了思想启迪。本文以期通过分析自然法的产生、发展以及新时期的转型,加深对其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西方自然法思想历经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发展阶段。虽然自然法传统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从17世纪开始,近代自然法思想家相较于古代和中世纪,更为强调自然法是事物自然理性的反映,更加突出人类的自利本性和自然权利论,并自觉运用理性主义方法论建构自然法体系。这些转折都显示出近代自然法与古代、中世纪的自然法具有根本区别,这是我们认清西方自然法思想脉络的基本前提。虽然理论界对格劳秀斯作为近代自然法的转折点还有质疑,但格劳秀斯开始将法律与数学进行类比,对于古典自然法来说是闻所未闻的,在格劳秀斯之后却成为自然法理论建构的常态。在中世纪到近代自然法的思想转型过程中,格劳秀斯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霍布斯看来,自然法必须以自然权利为基础,但在康德的立场上,这种意义上的自然法必定是假言命令。如何在自然法学说中容纳自然权利,同时又不使自然法沦为假言命令,《道德形而上学》对此做出了尝试。康德拒绝霍布斯关于不存在客观目的的断言,并在论证人性作为客观目的的基础上奠定了道德法则的基础,但如何从道德法则推导法权,这却成为一个难题。通过分析胡弗兰德和早期费希特法权推导的失败尝试可以看出,直接从道德法则发展法权论的方案不可能成功,为此《道德形而上学》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即在道德法则的运用维度中区分理性的法权立法和伦理立法,从而完成了从道德法则到法权的推导。  相似文献   

20.
孟磊 《政法学刊》2014,(3):5-10
自然法是西方历史上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但是讽刺的是,并不存在一个统一连贯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自然法定义。在自然法思想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条根本不同的进路,即古代自然法与近代自然法。自然法思想两条不同进路的差异表现在:从自然法的特性方面看是神圣性与世俗性的不同;在自然法的基点上自然理性与自然状态的区隔;自然法的内容区别则体现在自然义务与自然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