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论语>、<中庸>、<荀子>为基本文献考察孔子、荀子的政治思想,认为二者的政治思想中有一个中心范畴,即"礼",而"礼"在理想层面能够造就一种和谐的政治秩序.但孔子、荀子的达致和谐之法有所不同,前者注重个体修身,后者注重制度规范,但从根本而言,两种路径都是"人治",即都主张以为政者为原点推动理想政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古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用“和”阐发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畜子以道,则民和”;老子:“知和说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旬子:“万物各得其和为生”;《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表达了世界万物万事都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在事物不同要素中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相反相成。“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和…  相似文献   

3.
一个伪命题:"台湾地位未定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不断有人炒作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最近,日本驻台代表斋藤正树又公开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海峡两岸舆论为之哗然.其实,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是一个蓄意编造的伪命题,是不能成立的.炮制者的用心,是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专注于<旧金山和约>是与非的争论,从而忽视以致淡忘<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重要规定,以掩盖另一个真命题,即"琉球地位未定论".斋藤选择在台湾政权更替周年之际,抛出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其目的是企图干扰和破坏两岸和平发展的局面,并与其强化在琉球的军事存在和长期霸占我钓鱼岛的战略进行舆论配合.  相似文献   

4.
漫歌和谐     
和谐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名词。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和美好模式。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为贵”的观点,并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孟子则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理名言。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画,主张“公正即和谐”。16世纪以来,在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  相似文献   

5.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也是中国古代和谐哲学的核心,二千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观念难脱中和之美的轨迹."中"表达的是一种合理、适宜的状态,这种状态由"两端"而形成,"两端"者是指相反的两个方面;"和"是指"两端"相济相成,也就是追求合适的中点便为"和",而这个中点不是指两端之间固定的中点,而是指两端之间随着具体情况不同而变动着位置的那一中点.所以说,"中和"具有时间与空间、质与量完整统一的内涵,指的是世界万物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涵盖了自然、社会、人生统一体系的最高法则.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4)
正"求真务实"这四个字,都不陌生。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实践。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活力之所在,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敢讲真话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6,(6)
不少学者认为《庄子·天下》篇"道术"是一种把握宇宙人生的学问,或者是研究怎样实现人的精神超越境界的方法,即往往把"道术"当作探索"求道""得道"的某种方法途径来理解。审慎地考察,我们会发现"道术"属于以"道"之精神境界为宗旨,用"道"来指引社会人生因循自然、顺应天然的应用研究。"道术"应当是讨论"化道"之用的"用道之法",而不可能是"求道之术""得道之法";与之相应,"方术"则因为天下之人"各为所欲焉而以自为方"导致忽略甚至背弃"道"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儒家看来,<关雎>中的后妃之德在其性情和谐,后妃性情和谐则可以使夫妇别、父子亲、君臣敬、朝廷正,王化得成.由关雎之乐到王化之成是儒家和谐观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自然及于社会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其实是因兴以为比的过程,也是逻辑推衍的过程,其关键在于作者与文本的认定,在于诗歌重心的调整.从<关雎>之解,也可见出儒家和谐观"和而不同"的等级实质与"礼乐刑政"四位一体的实践品格.儒家和谐观中强调差异、有序、理性与温和的特征使其在当今社会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和谐观的局限则主要表现在于本然状态的遮蔽,以及公正与法制的欠缺.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中"鲲",包含有小(鱼卵)和大(鲸鲧)的双重含义,这对矛盾的含义在庄子思想的观照下,具有代表了阴阳的生命力,并在鲲意象中如阴阳两极一般互相涵化、包蕴一体,以无形之小(阴)和无形之大(阳),总括宇宙、周流不息,从而使鲲成为道和万物之原的象征.同时<庄子>以"鲲"发端,以这一意象对道的完美阐释内涵,消解了整部<庄子>的言说,构成了一个庄子语言观下的终极反讽.  相似文献   

10.
墨家立论于"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命题,倡导"疾爱为先",由寻求心身(人格)和谐着手,展开为"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群己)和谐,进而落实于"一同天下之义"的社会和谐,表达了墨家独特的社会管理思想和主张,与儒家带有宗法色彩的有序和谐思想相比,表明墨家已有平民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头20年,中国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所谓全面小康社会,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更加和谐的社会。 追求和谐、追求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乃和谐之谓也。  相似文献   

12.
韩颖龙 《今日浙江》2006,(19):23-23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和谐社会的根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在我国儒家伦理思想中“,和谐“”、仁爱”等道德观念受到特别的重视,人们经常听到的“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话语,就是“和谐“”、仁爱”等传统伦理文化的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互助增进团结。无论是一个家庭、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重视团结,维护团结,以互助行动搞好团结,才能同心同德,和谐发展。如果…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是法伦理或法伦理学领域中的基础性课题,本文结合<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尝试论述法律与伦理的恰当性"距离",探析法伦理研究的另一视野.  相似文献   

14.
作为海外赤子、抗日英雄的陈暑木,后人对其生平"充满传奇色彩,做出不少平凡的大事来"[1](P2)却知之甚少,有关其作品或文章著述更是缺乏.至今,仍有人对1942年夏秋揭阳大旱的黑帽戴在陈暑木头上,这都是对其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通过对<陈暑木诗文选编>探究,对陈暑木的英雄形象作一个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精神解放与文章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解放,不仅是近代史上文章变迁的重要原因,也是两千年来历次文章变迁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可以算是一条规律.最早而又最突出的事例就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文章的发达,在两三千年的历史范围内,简直是空前绝后的.产生于这个时期的文章,两千年来始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清人章学诚所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不是随便说的.诸子百家之文确实做到了百花齐放.不但<老>、<庄>不同于<论>、<孟>,韩非也不同于荀卿,<战国策>和<左氏春秋>也各有特色.体裁不同,风格多样,在几百年间,文章之盛,至于如此,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割裂的精神命脉,它源于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本位"的家国治理模式,在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文化、伦理宗教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并发展。家国情怀以"家国天下"的道德格局为突出表征,是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位一体的统一;是关乎个人生命秩序、家族生存秩序、社会生活秩序以及国家运行秩序的深层设计;是由点到面、由内向外的同心圆似的蔓延和扩散,是多向和多项的动态互动过程,其整体是无数多个同心圆的发散聚焦组合。"家国情怀"是文明时空的文化绵延,完成了从"知行合一"到"信行合一"的飞跃,实现了内在超越与外在事功、宗教功用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新时代,我们仍需培育公民的家国情怀,这既是培育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幸福和睦家庭的精神支柱,更是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收藏滇夷图册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云南民族图册的出现远早于"黔苗图",具有独特的绘制风格,以"苗蛮图"、"苗图"指称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是一种谬误,应当重新正名."滇夷图"是与"苗蛮图"并行的清代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滇夷图说>、<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云南营制苗蛮图册>、<滇省夷人图说>是4部成书年代清楚、今仍存世的重要夷图,"滇夷图"独具特色,比之贵州的"苗蛮图",其历史民族学史料价值更胜一筹.清末来华西洋人留下的"西式滇夷图"也有特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乌纱帽考     
乌纱帽原是官帽的代名词,演变至今,已成了官的同义语了.区区乌纱帽,何至于如此闪闪发光,浸透衙门气息?这自然也是有个发展过程的.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9.
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诗>的传承由周代贵族所垄断的现象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各侯国的官府系统、儒家学派与非儒家的诸子百家三个传承系统.在各侯国的官府系统中,在"礼变"与"乐变"的社会背景下,<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崇利"、"尚法"与"轻儒"的社会思潮下,<诗>也为各侯国统治阶级所轻视,<诗>在战国官府系统中逐渐处于"受黜"的状态,这必然导致官府系统中的"<诗>之亡".孟子所言的"诗亡"即是指官府用<诗>之亡.  相似文献   

20.
"和谐企业"是企业内部诸要素融洽互动和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全生态和谐的企业发展状态.在形上层面,和谐企业的创建不仅需要企业组织成员树立统一的"道德世界观",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和内部秩序的良序化奠定主体条件,而且需要企业组织实体建立面向人--自然--社会三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世界观",防止企业因集体个人主义蜕变为不道德的经济主体,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重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