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芨芨草 《检察风云》2006,(17):46-48
老民警莫名其妙受辱 2001年3月31日,瓦房店市公安局52岁的老民警吕启超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一个同事走进来,对他说:"老吕,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叫<追梦女人>的书,那里边写到了你."听说自己被写到了书里,吕启超有些兴奋,放下手里的文件盯着同事问:"是吗?快说说看,那书里写的啥?"可是,他看到同事的脸色很难看,同事说:"老吕,那书里把你写得很不好,说你像土匪,还办冤案.""这怎么可能呢?"吕启超吃惊地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幽默大王     
一无损失 某局机关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局内干部逝世,写讣告时必按 干部级别在"损失"一句上分别对待:一般干部写"×××同志的逝 世,是我局的一个损失";科级干部,则写"一大损失";处级干部,则 写"重大损失";局级干部,则写"特大损失"。一日,局内看门的老工 人病逝,写讣告的秘书在写"损失"一句时颇感为难,就去请示局长。 局长说:"这么屁大的事也要问我?是什么损失就写什么损失嘛?"秘 书说:"能否写'一小损失'或其它什么损失?"局长说:"一无损 失。"  相似文献   

3.
一个星期天,单位让副科级以上人 员去参加"三讲"考试,因为准备不足, 我们便带了书打算作弊。到考场一看, 却见很多人竟然都有答案,而且是打印 好的很正规很清晰。开考前主考官讲一 番话,大意是组织这次测试是因为省里 来检查,希望同志们配合一下,待会儿 有检查组来时大家"做"题要"含蓄"点 儿,耍等检查组走后才能交卷云云。等 发下试题来后,却见旁边一人不写也不 抄坐着玩,还不时地指导我们说某题很 长字写小点儿要不写不开,全然一副过 来人模样。等检查组转过去后她就拿出 一份早做好的试卷交上,见我们脸露羡 意,她说还有比她更好的根本不用来考 场,有人代做或连做也不做直接就写上  相似文献   

4.
论点集锦     
不宜提"××省公民"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布后,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落实该《纲要》又制定 了冠名为《××省(市)公民道德规范》。这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贯彻党中央精神的 态度自然值得褒扬,但有一个宪法性问题引起笔者的疑虑:"公民"是否有国家与地方之 分?我们是否可以提"××省公民"? 《××省(市)公民道德规范》中所出现的"××省公民",可能会产生两种涵义:一是 指"××省公民";二是指"在××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前一种认识,是一种观念 上的根本错误;对于后一种,应该说,认识是对的,表达是错的。  相似文献   

5.
犯罪数额是贪污犯罪构成的"心脏",决定着犯罪的成立,影响着量刑的轻重。但"贪污数额"究竟指什么,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存在较大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贪污罪中的犯罪数额指公共财产损失数额。第二种观点采"占有说"、"控制说",认为贪污罪中的犯罪数额就是行为人通过贪污实际占有(控制)的公共财产数额。第三种观点采"实得规则",认为贪污犯  相似文献   

6.
持有是作为与不作为之外的第三种行为;持有型犯罪的证明责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推定;持有假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法定刑配置过重;持有型犯罪与其上游或者下游犯罪之间是补充关系的法规竞合;持有型犯罪没有未遂和中止存在的余地,只有成不成立犯罪的问题;家庭成员之间一般不宜作为持有的共同犯罪处理;持有型犯罪罪状中的"明知"字样以去掉为宜.  相似文献   

7.
国王解梦     
郭易 《政府法制》2013,(14):28-28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  相似文献   

8.
一 依宪治国之"宪"(依据) 依宪治国的"宪"是指什么?依笔者理解,应是指宪法文本,依宪治国是治国者依据宪法治理国家.那么这里的宪法文本是指宪法规范还是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笔者认为,应是指宪法规范,但由于宪法规范多具有原则性,因此依据宪法规范应包括依据宪法原则;同时也很难找到脱离宪法规范的宪法精神,如宪法保障人权的精神、法治的精神都体现在一条条的规范里,治国时首先应遵守这些宪法规范,而不宜用抽象的宪法精神否定具体的宪法条文.  相似文献   

9.
看了某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渤2"案件的纪录片后,对法庭的审判活动无非议.但对辩护人的席位上写的"弁护人"三字却有一点看法."辩"按照现在的解释是辩论、争论、分辩."辩护"是指提出事实、理由来申辩."辩护人"是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根据事实和法律,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查阅了一些地、市、县法院判处罪犯的布告,其中有一些写得较好,但有相当一部分写得有问题,影响不好。有的布告对奸情案件的情节写得过于具体,一违反“隐私”案件的规定。有一张布告在叙述罪犯强奸幼女的犯罪事实时,说“多次进行奸淫均未入体”,最后一次强奸时,“女孩疼痛哭喊”,被告遂起杀人灭口恶念。有的布告把被告如何“揭开×的被子”和“搂住不放”等具体情节写上。这类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外法学》编辑部周志约我为该刊举办的"法律哲学研究笔会"写一短文。据笔者所知,在近十来年中,我国法学界对"法律哲学"一词本身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为此,笔者谨先对这一词的词义作一商榷。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而论,我国法学界在使用"法律哲学"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意义上的理解是:"法律哲学"是指法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或课程的名称。在我国自八十年代初以来,法学中基础理论学科或课程通称"法学基础理论"或简称"法理学"。  相似文献   

12.
马丽  吴毅文  蔡华阳 《法人》2013,(6):87-88
当企业家二代的压力也很大--干得好,被外人说成是坐享其成,干得不好,又要被外人说成是纨绔子弟父辈们创下的产业,年轻一代怎样接过接力棒?"创二代"已成为最热门的名词之一,这么一群80后,手里拿着最  相似文献   

13.
不方便法院说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振杰 《法学研究》2002,(4):138-153
“不方便法院”说是指一国法院认为某个涉外案件更适合在外国审理或者本国法院不适合审理 ,而拒不行使管辖权的一种自由裁量权。它起源于英格兰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英美国际私法上影响法院行使国际管辖权的一项重要制度。该说缺乏合理性 ,没有统一的适用标准 ,且赋予审理案件的法官过多自由裁量权 ,很容易被当事人或者法院操纵 ,往往导致适用结果的不一致。除一些普通法国家和地区外 ,其他国家都拒绝接受该说。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案件中也不宜适用该说。  相似文献   

14.
在林林总总的算计招式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应属"无中生有"法。无中生有是指事先不写请示、不打报告、不明确告诉对方某些事项,事后却说合同本来就包含了这些内容。要是对方说"我不知道",算计者会一脸无辜地说:"对不起,那是您的事。"别以为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招式只在传统行当中才有,许多貌似非常现代的行业照样上演这种故事。航空业够现代吧,在这个行当里,也有"无中生有"的把戏——乘客买了飞机票,却上不了飞机。  相似文献   

15.
象形、象意与表意——论汉字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兰先生在"六书说"的基础上,提出"象形、象意、形声"的"三书说",裘锡圭先生对唐说提出质疑,提出了"表意、假借、形声"的"新三书说"。"旧新三书说"把"意"变成了低一层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汉字"象"的因素,其主要缺陷是对汉字这种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缺乏一种特异性的自觉和同情。而汉字中或凝练或抽象的形象,往往是事物精华的浓缩和概括,透过汉字的形象,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观念的凝聚。中国精神与中国知识,以仍然鲜活的形式,体现在文字的创造中。"象"与"意"作为一种特殊的统一体,在汉字的发展史中,起着深刻的作用。汉字构形中的"抽象",表现了汉字写"意"的特点,唤醒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写意"的传统意识。象形、象意,包含着"象"与"意"两大传统的交融,并通过"象外之象"、"意外之意",开辟辽阔浩渺的审美空间。因此,我们对汉字的认识必须超越认识层面,进入美学探索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某局局长胡某,虽初中毕业,水平不高,但喜欢附庸风雅。一日,到书法家刘某府上做客。他请刘老给他写一副“座右铭”。刘老平时看不惯胡局长的为人处世之道,但又不好拒绝。不敢明言,遂用篆书给胡局长写了一副“座右铭”。对篆书一窍不通的胡局长一字不识,口中却连连称妙,把它挂在新房的客厅中,每当有客人采访,都要对客人把“座右铭”大大赞赏一番。有一天,一位精通篆书的朋友来胡局长家串门,朋友看完这副“座右铭”后说:“你这个‘座右铭’怎么可以这么写?”。胡局长说:“这不是写得很好吗!”朋友说:“还好呢,我给你念念:‘…  相似文献   

17.
陌生的来信 接到一封信,打乡下发来的,挂号。 看罢全信,我才释然。他说,他的案子是我给复查纠正的,办得最客观,最可信,最公正。他还在信中说,现在他劳动致富了,要跟我交个朋友。字写得不好,但很清楚,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情,问我还记得他不? 经他这么一说,我才想起了那件案子。但与其说是我拯救了他,还不如说是公正的法律拯救了他。  相似文献   

18.
惯性思维     
单位一把手对我说:"明天上面要来检查工作,你赶快把今年的工作总结写出来,到时我要汇报用。"我说:"马上就去写,不过有些数字还没统计出来,你看怎么办?"一把手想了想说:"还是老办法,在去年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应当预见说,是指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其范围不得超过他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损失的学说。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9条和《技术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都采取了应当预见说。在学术研究中,有一种观点对应当预见说推崇备至,主张修改后的《经济合同法》也应采取应当预见说。我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的总的看法是:为了照顾到国际贸易的习惯,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采用应当预见说尚有一定道理。但《经济合同法》则不宜采用应当预见说。  相似文献   

20.
"其他不良影响"不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清晰的法律概念,也不是一个常用或通用的法律术语.从文字上分析,所谓"不良影响",是指起到不好的作用,但是标准不明确,什么是不良?对象亦不明确,是指对什么的影响?由于立法上选择了过于模糊的词语,从文义解释的角度难以得出"其他不良影响"的确切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