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正>各位同学晚上好,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关于法律文化的体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新中国法学的主要摇篮,是中国法学的研究重镇,也是我们法学研究者非常向往的地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的法治虚无主义和法治浪漫主义。自从1995年提出依法治国以后,我感到当前中国不管是实务界还是学术界,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个是法治的虚无主义,一个就是法治的浪漫主义。我觉得,这是当前中国存在的两种倾向,也是两种思潮。目前中国在实务界,主要是法治虚无主义;而在学界中主要是法治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2.
法院、法官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肖扬 《法学家》2003,(1):3-10,43
今天,应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的"大法官讲坛",并作首场演讲,我感到十分荣幸.举办这个讲坛很有意义,它可以作为司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促进我国法学事业的繁荣,促进司法界与法学界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周永坤 《现代法学》2007,29(3):62-64
法学研究的自主性或曰法学研究的学术自主性,是指法学研究者与现实法律、与政治权威自觉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种外在的、学术的观点来对法律及其权威进行客观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的评价的研究姿态或学术自觉。一个失去自主意识的研究者不是合格的研究主体,一个失去自主性的知识体系是否可以称为“学术”本身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一个与现实同一的观念不具备学术应当具备的特质——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早在1847年,德国人基尔希曼就对这种法学进行了无情的嘲讽:那样的法学关注的“是实在法中那些谬误的、过时的或随意性的东西,是立…  相似文献   

4.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4,(2):117-131
当下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学研究者自身,因此需要将视线转向学术本身。基于学术史方法是学术最基本方法的判断,可以发现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学术史方法的缺失,这使得中国法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非学术性混淆不清;法学难以确立自己学科的独立地位;法学研究中引证混乱并难以发挥学术评价功能;法学研究中学术传统西化倾向严重。而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完善之路在于:实用标准与学术标准的适度分离,确立学术的独立性与学术评价的独立标准;增强对学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术史意识,强化学术规范;自觉推动法学学术传统的中国化。学术性、学术史方法并不是我们对法学研究的更高要求,而只是提醒我们在法学研究中首先要回到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再谈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5.
法学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应该说在法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的过程中就已形成了共识。它应该包括法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法学研究的范围等。但是,如果按照法学的本意来理解今天的法学,却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纵观1949年以后我国法学的发展轨迹,文化大革命以及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6.
利益法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纲要 亲爱的各位同学,尊敬的各位听众! 较之其他题目,今天这个客座演讲的题目对于我别具意义.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位大学教师研究的诸多问题之一,而且是本人毕生工作之所在.从写作教授资格论文起,我就是利益法学方法的支持者,无论是在课堂上,在理论争论中,还是在实践中.关于实践,尤其要提及我有关债法和物权法的两本《概论》.能在新的听众面前谈论这一方法,于我是一种快乐.但是,我首先必须对演讲内容作一定的限制,以不致各位稍后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7.
张卫平 《清华法学》2023,(6):187-191
<正>《清华法学》创刊时间虽然不长,却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国法学期刊中颇具影响力的、重量级的学术刊物。《清华法学》的快速发展并非“弯道超车”,与清华大学法学院自身实力以及法学院的大力支持息息相关,也与《清华法学》始终坚持学术方向,倡导问题导向、问题意识,尤其强调中国问题与学术研究的紧密结合、严守学术研究规范有直接的关联。不容否认的现实是,我国学术期刊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低质量重复研究的文章。虽然这些文章在标题、语言表达、注释、  相似文献   

8.
《法学》1986,(7)
法学研究的状况,目前仍不尽人意。长期以来法学界只满足对现行法律的注释、论证,对一些传统的法学基本理论问题很少进行思考、鉴别乃至科学地研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政治民主和学术自由的宽松环境,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政治民主是学术自由的保证,是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法学,作为研究法、法律及其规律的科学,不能简单地、片面地成为现行法律的注释和领导人讲话的论证工具。作为一门科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4,(1):191-193
<正>承继近年来法学期刊界持续关注的学术诚信话题,2013年11月16日,《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等17种国内主流法学核心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辑①云集重庆,就如何培植学术诚信、抵制学术不端畅所欲言。会议由本刊编辑部承办。现通过分析归纳,将各刊对学术诚信意识与措施的观点归纳如下,以飨读者。一、学术不端的原因不少与会期刊代表(以下简称"期刊代表")认为,学术评价机制不合理、考核机制不当量化是引发学术不端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学者的心  相似文献   

10.
<正>欣闻《中国法学》迎来而立之年,我谨代表中央政法委,对《中国法学》30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向全国广大法学法律期刊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中国法学》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步伐,以鲜明办刊特色站在中国法学研究前沿,成为中国法学理论创新的主阵地和中国法学学术的标杆。创刊30年来,《中国法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形成了法学人才培养和法学理论研究并重、法学学  相似文献   

11.
邓正来 《现代法学》2004,26(3):165-173
2004年3月22日,西南政法大学聘任邓正来先生为其名誉教授。受聘仪式上,邓正来先生作了题为《我的学术之路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的精彩演讲。邓正来先生的即兴演讲已经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一般的致辞,相信每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对其学术意义都会形成共识。该演讲实际是按“西南法学论坛”的形式进行,所以“坛规”设置了佳宾点评。需要说明的是,龙宗智校长和付子堂副校长代表学校所作的颁发聘书讲话实际上是在邓正来先生的演讲之前,但为了方便起见,均置于讲演之后。但龙宗智校长的另一部分点评又是在邓正来先生的演讲之后所作的,所以分为两段。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月 2 8日 - 3 0日 ,由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持召开的首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工作联席会议在珠海召开 ,教育部社政司和武汉大学的领导、全国六个重点研究基地的主任、副主任及所在学校的社科处处长都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讨论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注释规则 ,通过讨论和修改 ,大家一致同意以六个重点研究基地的名义呼吁中国法学界关注法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和注释规则的建设 ,并郑重地向中国法学界推荐下面的学术规范和注释规则。一、法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一 )目的为了有效杜绝法学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13.
蒋琪 《法人》2014,(3):50-56
正当前,仲裁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如果监督不到位,容易产生不公正裁判,企业一旦面临这种情况,应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借助司法手段及时纠正违法仲裁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仲裁员的自由裁量权与违法仲裁的司法救济》,选择这个题目作为我的演讲主题实际是十分冒险的,因为两位点评老师都是仲裁界的权威。但是为了增加今天的活动效果和与点评人的互动,我愿意抛砖引玉牺牲一下我自己。我今天演讲的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关于仲裁员的自由裁量权,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仲裁员的自由裁量权还是过大,但这并  相似文献   

14.
1993年8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等单位协办的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两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法学交流盛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代表都是两岸颇有名望的法学教授和法务界的专家,其中台湾人士60余人,大陆人士100余人。研讨会的议题有17个,内容涉及法学教育、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15.
《法律科学》2009,(5):F0003-F0003
改革开放30年来,法学教育经历了恢复、重建和迅速发展的历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法学教育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术使命。西北政法大学从1984年起创办《教学研究》内刊,1988年更名为《政法教育研究》,截止2008年,已经与300多家国内同类院校及相关院系和研究部门进行交流,在同类院校中取得了一定的影响。2009年起,西北政法大学将在法律出版社的支持下,每年定期出版《法学教育研究》2卷,立足法学教育教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14日至15日,由财团法人东吴大学章孝慈先生学术基金会、财团法人薇阁文教公益基金会和东吴大学法学院暨法律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研讨会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共分为七个专题,海峡两岸学者就目前存在的许多法律问题共同进行了探讨。现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基础法学之研究 东吴大学法学院成勇裕副教授作了“新世纪法律专业教育兴革之探──从法律专业人才供需之观点谈起”的专题报告,成勇裕副教授在此文…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 我首先祝贺北京市法学会第二届年会开幕。彭真同志、陈丕显同志是我们政法界和法学界的领导,他们很关心首都法学界的活动。彭真同志有事,陈丕显同志尚未回京,不能到会讲话,我代表他们向大家致意。首都是法学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今天我向同志们提出一个建设,希望大家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也谈法史学研究的学术定位舒扬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法学,今天的法学知识无一不是建立在过去久远的法学知识的积累上的。法学本身就是集过去和现在于一身的古老又年轻的学问。简单地说它是运动着的,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从历史的帷幕中走来,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是,它带...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法医学会计划于2013年召开"第九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这是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后举行的首次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会议交流内容涵盖法医病理学、法医损伤学、法医临床学、医疗损害鉴定、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学、法医人类学、司法精神病学以及其它相关或交叉学科。会议将以大会演讲、分会场发言以及分组讨论等形式,展示和交流近年来相关工作的成果、经验和体会。征文相关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龙 《法律科学》2012,(3):21-26
建国后,我国曾为构建法学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四次有益的尝试,但中国法学学术话语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今后法学界应当秉持民族语言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中国法治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有机结合以及合理借鉴中外优秀法律遗产与立足现实的理论创新有机结合的"三结合"原则,理性探讨、凝聚共识,着力研究中国问题,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从而建构中国的法学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