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不仅在月球正面着陆,还要在月球背面着陆,欧阳自远觉得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开端,一定要把这几个难关渡过,以后的路才走得更顺当。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在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上,人类开启首次"月背之旅"。  相似文献   

2.
9月3日,“智能1号”撞向月球,月表尘埃溅出20多米高的蝶形双翼,宣告人类第二轮探月热潮来临。探月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太空早就是国家间实力的角力场。人类的第一轮探月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全球争霸,也在太空较劲。那时,苏联共发射了32个月球探测器,美国虽然只发了21个,但终因率先登上月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后,探月热大为消退。随着人类对月球认识的不断加深,人类探月欲望再一次被点燃。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1999年,美国“月球勘探者号”撞击月球找水;中、俄、日、印度和欧洲也都制订了…  相似文献   

3.
人类曾几涉月球迄今为止,地球人类已成功地乘坐宇宙飞船、六上月球,计有12人曾在月球上行走。1969年7月19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二号上的登月舱成功地在月琢上登陆。人类首次在月球上行走,收集了月球上的尘土及岩石样品,拍摄了大量照片,安放了月震仪及测量...  相似文献   

4.
正月球正面的历史人类都很清楚,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在月球正面得不到,它埋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为此,必须去月球背面",把月球完整的历史提供给所有人"。就在我们书写这篇稿件的同时,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正以10.9公里每秒的速度奔向月球。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中国将发射着陆器与月球车降落在月球背面,开展联合科学探测,这是人类首次发射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我们将充分利用月球背面的特殊条件,开展甚低频天文观测和其他一系列科学探测,取得第一手创新性探测成果。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我们永远看到的就是这半个月亮。两亿年前的恐龙看到的月  相似文献   

6.
《传承》2003,(6)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全球航天事业的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遨游太空108分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离船五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的太空行走。1969年1月14日—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联盟五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对接。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抵达月球,并走出登月舱,在月球地面停留21个小时,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安》2016,(5):4
正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介绍,嫦娥五号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曾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诗句来吟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的西昌邛海月色,西昌市因此得名"月城"。西昌也是中国三大航天基地之一。2013年12月2日,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真正的探月之旅。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之旅。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被称为"玉兔"的月球车组  相似文献   

9.
蔡如鹏 《今日广西》2007,(21):72-73
“苏联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第一次发射了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第一次用无人探测器从月球自动取样返回。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他们还命名了月球上一半的地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则是人类的伟大壮举,它让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另外一个星球。”这是“嫦娥工程”月球应用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环球时讯     
正(2013年12月)国内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2月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24)
正在成功发射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后,"长五"火箭今年还将把"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长征五号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首个进入高密度发射的型号,也预示着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02-102
绕月探测工程 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阶段,将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是继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13.
<正>1969年7月2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阿波罗—11号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首次踏上月球的人。7月21日2点56分,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了后来众所周知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个历史性镜头可谓轰动世界,当年通过电视观看实况转播的,据说有6亿多人。  相似文献   

14.
《春秋》1994,(2)
美国发现了"月面金字塔" 苏联人在月面发现了塔状物,这件事对美国有关当局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冲击,然而1966年11月20日,美国的"月球轨道环行器"2号在执行月球  相似文献   

15.
这个新世纪,月球吸引了全地球的"眼球"。在沉寂了30年以后,曾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美、俄有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而欧洲、日本、印度也都公布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球探测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而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8月16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说。8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一号"卫星于日前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试、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通过了出厂评审。至此,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嫦娥一号"在人们翘首期盼中登台亮相了。  相似文献   

16.
1969年7月20日,美国登月船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登月船升空两周前,基地指挥部授予队长威尔逊在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转播讲话稿,此文属绝密材料。全文是,“我,哈泼·威尔逊郑重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拥有对月球的领土主权。美国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美国领土的扩展。”威尔逊登上月球后向全世界讲的却是:“我,哈泼·威尔逊,以全人类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9-100
太平洋时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炮轰”彗星是首次人造天象,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天文事件,表明人类迈出了走向太空的重要一步,是人类探测宇宙的壮举。  相似文献   

18.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经过23天任务周期,返回器于12月17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2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他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曾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诗句来吟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的西昌邛海月色,西昌市因此得名“月城”。西昌也是中国三大航天基地之一。2013年12月2日,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真正的探月之旅。  相似文献   

20.
《观察与思考》2007,(23):10-10
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飞控中心揭开图像,并发表讲话。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的贺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