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骗官”丑剧频演 2010年,一场性质恶劣的“造假骗官”丑剧,涌上公众舆论的焦点,甚至震惊了中南海高层。  相似文献   

2.
“法官不可怠慢人民赋予的权力”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第三次在太原见到山西高院的左世忠院长,聊起新时期法院的工作和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期待时,左院长笑着给记者讲了山西平遥县古城县衙署大堂上的这幅关于做官的劝箴对联。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县衙之一。县衙本身并不十分引入注目,但衙内的一幅楹联却闻名退迩,被广为称颂。其联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之所以久传不衰,大概就在于它用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当的。”本文揭示的就是一例典型的骗官案——  相似文献   

5.
汪瑶 《政府法制》2012,(6):29-29
“官人”本意是为官之人,一般是对为官之人的尊称。如《苟子》一书中有“官人益秩,庶人益禄”的说法。《旧唐书高祖本纪》有“官人、百姓,赐爵一级”,显然“官人”是区别于普通百姓的官僚阶层。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四《官人》认为:“是唐时有官长,方得称官人也。”  相似文献   

6.
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讥笑说,设官为的是做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井水不饮,不更胜公乎?”现实生活中,令群众恨之入骨的贪官毕竟是少数,而百姓感受最多的是被冠以下列称呼的诸官:一曰“懒官”,他们只动嘴不动手,在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时,不是在切实付诸行动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造声势、提口号、搞表态,把“说到”当“做到”;二曰“庸官”,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想的不是如何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党的六中全会公报时,想起中央领导评价过的两幅古楹联,故抄录于此,以供探讨。一幅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县衙前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另一幅是一代廉吏于成龙在藩司大堂上张贴的楹联: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我披枷戴索;一丝一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两幅受到领导高度评价的楹联,给人很深的启示:一是它表达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民是官的衣食父母,官是民的个中一员。所以为官者绝不能欺压百…  相似文献   

8.
官与民毕竟不同,总要有所区别。封建社会的这种区别单从衣饰上就够淋漓尽致的了。皇帝是黄袍加身,宰相是红袍紫蟒,文官胸前绣珍兽,武官肚上描着异兽。至于小小百姓倘若斗胆在衣服上描个小鱼小虫什么的,不剥你的皮,非得判个“儹越”之罪不可。现在,官与民大概从衣饰上就难以区别了。这不仅在于那些描龙绣凤的衣饰早已进了历史博物馆,更重要的是共产党要求“官”们做“公仆”。然而要求归要求,实际归实际,如果官与民分不出个子午卯酉来,不仅有些官不舒坦,有些民也深感不便。于是,不知从何时起,一种既方便适用,又能代替身价与官…  相似文献   

9.
今春,当记者踏上黑龙江九三农垦分局这片天高地阔的黑土地时,看到这里的民主选举领导干部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代表百姓利益的各级领导干部全部由职工群众公开选举,当场计票,当场任命。“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成了这里干部们的座右铭。“场官”、“队官”,官官都由民来选在九三农垦分局跃进农场和七星泡农场,记者亲眼目睹了群众民主选举干部的热烈场面。———2002年1月15日上午,正值北方隆冬时节,万物凋零,一片肃煞景象。但此时跃进农场的小学礼堂里却是热闹非凡,不时还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0.
多名县级干部在换届选举中拉票贿选骗官帽;从国务院虚报骗取300多万元移民建房补助资金;渔业站骗低保金、骗渔民活命钱……近年来,几乎年年因为各式各样的“骗新闻”而闻名全国的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日前再次曝出丑闻:该县全国闻名的“全国种粮大户”孙庆广的荣誉称号原是骗来的。  相似文献   

11.
“幌骗”型高频交易利用中性的高频技术,扰乱了证券期货市场的交易秩序,而被世界相 关国家严厉制裁。美国在首例“幌骗”型高频交易刑事案的司法实践中,从交易模式来界定“幌骗”行 为与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之界限,通过间接证据来证明幌骗“意图取消”之主观目的。在我国现行刑 法体系内,以《刑法》第 182 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兜底条款对“幌骗”型高频交易行为进行刑事 制裁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同时,在证券期货法律等行政前置法上明确其违法性,确立幌骗等新型 操纵行为的客观要件;以间接证据为支撑,合理适用刑事推定原则,从其客观行为推定“不以成交为目 的”之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12.
龚平 《政府法制》2014,(35):17-17
苏州胥门接官厅有一座“民不能忘”石牌坊。这个“民不能忘”者,就是曾在苏州任江苏巡抚的汤斌。现在再来读一读这位“廉政如汤”的清官,不无现实教育意义。汤斌不但勤政爱民、政绩斐然,而且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他为官早年,就立志要做一个“煮不出官味来”的清官。  相似文献   

13.
“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通常是人们用来评价领导干部的专门语,且是肯定性的。但是,细究起来,这短短的五字句,既是对一个好领导的定性,也是对一个劣质干部的定性。“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老百姓习惯于用它来认同那些没有“老爷”气、没有官架子、没有官派头的人民公仆。像焦裕禄,像王进喜,像孔繁森和李润五式的好干部,百姓就曾用“当官不像官”来评价他们。因  相似文献   

14.
1997年4月,闽中重镇莆田发生了一起重大政治诈骗案。诈骗分子冒充省里下派的“挂职副区长”和“中央××部党风廉政调查特派员”,利用伪造公章、招干表格,以招收公安干警和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为名骗取暴利。随着此案的侦破,也挖出了一串跑官要官骗官、行贿受贿、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全案共涉及48人,其中党员38人,处级干部6人,科级干部17人,一般干部11人。八闽大地为之震惊!犯罪嫌疑人在区委副书记家中藏匿1997年初,莆田市区风传,有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可以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热门的好单位…  相似文献   

15.
骗局双趣     
赵进一 《检察风云》2011,(23):48-49
记者揣摩拉翁的本意是:聪明人被骗,是一件趣事;反之,骗子被回过神来的聪明人所骗,更是一桩趣事,此谓“双重趣事”。当然,聪明人之“骗”,应建立在符合法律的基础之上。这样的“骗”,不但幽默,也是同骗子斗智斗勇的—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在著名的道教圣地江西省责溪县龙虎山下,一位耄耋老人仰卧在病榻上,满含热泪的双眼注视着东北方向,一遍又一遍地深情呼唤着:“茅山迎我!茅山迎我!”随即,溘然长逝。这位老人就是深受百姓尊敬和爱戴的知县徐九思。为表达对这位知县的敬意和纪念,百姓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把他当做神来供奉。新编《句容县志》和《句客古今要览》中均有徐九思传略。遗憾的是,道爱祠没能躲过岁月的洗礼,现已无址可寻,但他的“徐公三字经”与“画菜辅官”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邻居被骗15万元 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冯义飞近半年来一直“很闹心”,他到现在都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了,而且是被曾经接受过自己帮助的人骗了。“我很不愿意相信他在骗我,因为我曾经帮助过他,谁骗我他都不能骗我!”冯义飞说。  相似文献   

18.
高嵩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0,(10):222-222
“村官”是生活在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却是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事小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村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村官”的行政行为,影响着农村稳定和持续发展。“村官”虽小,但其犯罪行为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简要分析了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购员发迹混进新闻队伍,摇身一变成“名记”,十年挥霍近200万! ◇设色情陷阱套住高官,不择手段收集官员用过的避孕套,以色控官,以官榨钱! ◇捏住官员把柄狂骗钱财,充当地下组织部长玩转官员:记者竟赶走了副总编! ◇记者炮制省领导送花篮的超级传奇骗局,配备枪支与“黑老大”演绎黑道风云◇此案牵出震惊中央的腐败大案;冰箱里的DNA可能锁定好色、枉法的贪官……  相似文献   

20.
她曾是一家百货商场的“柜台妹”,对金钱,地位情有独钟,为此她开始“设计”自己的出身,骗周围的群众及一些小摊小贩,后来她吹牛的本领越来越大,放言自己是已故国家领导人的女儿。她不但用此谎言骗得一位处长丈夫,还抛出“15亿元贷款”作诱饵,骗得某公司总经理现金150万元和桑塔纳轿车三辆。骗局被揭穿后,外表一直盛气凌人的她低下了脑袋。2003年12月15日,她因涉嫌诈骗被检察机关批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