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与黄乔生先生相识是在2013年的春天。当时,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还没有离开小口袋胡同19号老校区,不过已经在新街口开建新的高中部了。黄先生作为北京鲁迅博物馆主管业务工作的副馆长到我的办公室来,我们谈得很愉快。他赠送我一本他的著作《鲁迅像传》,把鲁迅的一百多幅照片一一解说,角度新颖,文笔生动。交谈间,我了解到他正  相似文献   

2.
一2004年冬的一场大雪,给古老的北京带来一片洁白。我如约前往拜访一位著名画家,没想到,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文楼也去拜访,我们由此而相识,真是意外的收获。文楼出生于台湾,在台湾读完大学,如今是香港著名雕塑家,他曾协助徐悲鸿纪念馆在香港举办画展。他与徐悲鸿未曾谋面,却与徐  相似文献   

3.
冰样的女孩     
同她相识,是在求职时。我应聘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先按他们刊登的求职广告上的电话打过去。接的是位主编,我说了自己的情况,听出对方感兴趣,他让我把作品、简历传真过去,而我却要求直接见我本人。  相似文献   

4.
张运涛 《新青年》2006,(6):18-19
1 也是在这座天桥上,759天前我和麦秋在这儿相识. 如今,应了那句旧话:物是人非.相同的只是我的身旁依然陪着一位男生.Walkman的声音分向他的左耳我的右耳.我们不是恋人,他只是我亲如姐妹的晖弟.  相似文献   

5.
合格父亲     
什么样的父亲才是合格的父亲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也就是孩*如果你一遍又一遍地问他某一件事情,他会终于忍不住,就把一切都告诉你了。我总是提前3个月就知道我的圣诞礼物是什么了。(迪伦9岁)*我爸爸上街买的东西比妈妈买的好。他会买薯条、巧克力、小甜饼和冰激凌,而妈妈只会买蔬菜和其它没意思的东西。(瑞恩10岁)*如果你们像我一样有两个妹妹、一个妈妈,在去接妹妹们回家时,你可以和爸爸在一起谈一些男人该谈的事。(菲尔10岁)*我踢足球时,爸爸会当啦啦队,他总是对我说:“踢得好,梅根!”而且他经常给全队训话…  相似文献   

6.
擦肩而过     
他是我大学时的校友,与我不同系也不同届。我们的相识其实算不得偶然,因为我在刚入学的第一个月就被选中主持了一个面向全校的晚会,很多人通过那次晚会认识了我。他也是。晚会结束,人们陆续散去,我留下来整理会场,他过来帮我收台布,说我们是老乡。对大一的新生而言,“老乡”是很有杀伤力的一个词。接着他就说起了我们共同的母校,和刚刚“听说”的关于我的一些事。我很惊讶他竟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了解到了那么多关于我的事,可我的骄傲和我的戒备让我很“聪明”地拒绝了他与我同行的邀请。校园很大,可我们还是会不时相遇。很久以后…  相似文献   

7.
我与本书作者、山东《潍坊学院学报》主编徐隆彬教授可以说是以文相识的忘年之交。我们至今还没有机会谋面,而是在阅读彼此的文章和著作中相识的,我已年逾80,而他正值接近50的年富力壮之时,因此可说是忘年交。20多年前,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当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即现在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担任所长兼《苏联东欧问题》杂志主编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农村女孩,3年前,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他对我也很好,他曾经对我说:“我就喜欢跟你在一起,跟你在一起没有压力,说起话来自在。”就这样,我们总在一起无拘无束地闲聊。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很美好,他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每天都在偷偷地编织着自己的梦。然而快乐总是不长久,就在我们相识的第二年,他喜欢上  相似文献   

9.
1983年1月底,《湖南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寄自美国的信。拆开一看,原来是侨居美国、早年因《女兵日记》而蜚声文坛的我国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寄来的。信写道:湖南日报总编辑先生:你们好!我想与你们谈一件萦绕在我心头几十年的一件往事,并想得到你们的帮助。在大陆,我有一位老朋友叫严怪愚。解放前,他是国内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曾被誉为"中国八大名记者之一",我想,这位记者你们一定知道或认识的。从1948年起,我就一直未与他通信,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亦难于打听他的下落。现在,"四人帮"已被打倒。根据很多侨居美国的华侨介绍,已…  相似文献   

10.
航海散记     
七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开始航海生活,是从去厦门起。   我的一位远房堂叔在一艘洋人的轮船上当大买办,他的侄子在船上当二买办,他这一次船到汕头,原拟物色一位三买办,听说我要到香港找工作,他说,你就到我船上当三买办吧,我们都是一家人。   这大买办就是向洋人承包船上的事务,办理船上载运货物的收、交;搭客的安置、餐饮;船上的清洁卫生,就像一家店铺的经理。二买办管整理货物的总表、关单、协助大买办与船上洋人联系有关事宜。三买办帮助抄写、联系、跑腿。   如果遇到风平浪静,大买办可以每天高卧不起,只等轮船抵埠时…  相似文献   

11.
认识年红     
我认识年红先生已经十二个年头了。   1988年 8月,我应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歌德学院的联合邀请,出席在狮城召开的第二届华文文学大同世界国际会议。下榻于狮城半岛酒家的当晚,年红先生带着张慎修先生来酒店看望我们,虽是第一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谈得很多。那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人生于世,在茫茫人海,每年萍水相逢而遇的人何止万千,但能在记忆中永不淡忘的,毕竟是少数;由相识而相知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我和年红先生由相识而相知,友谊历久弥新。我想这是与年红先生的人格力量分不开的。从我们多年来的交…  相似文献   

12.
嫂子     
国庆 《新青年》2002,(4):16-17
现现在回想起采,我与嫂子相识已有近20年的光景了。那时我不过是一个刚刚穿上警服不久的毛头小子,因为爱好文学,便参加了市内一家文化宫举办的文学讲习班,在那里我与马君相识了。马君那年30出头,在班上当时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人长得朴实憨厚,总是一脸的憨笑,时间不长就赢得了周围人们对他的好感和拥戴。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大三女孩,今年21岁。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偶然与外系的一个男孩相识。此前,我从来没有和男孩交往过。对他,不知为什么我却关注起来。于是,后来就有了交往。在交往中我们的感情走近了,我似乎找到了那种依恋的感觉。但是,身边的人都说我们不合适,说我们是两条  相似文献   

14.
秀生老弟与我相识有年。一日,他将其一部厚重的《一半的月光》诗稿交我先睹,希望我能谈谈读后感。这当然是对我的信任,可惜的是我不会写诗,更读不懂诗。我一直以为诗是一种神秘的文体,无天赋无灵感不能为之,而我正是这样一个“二无”之人。但是,在我将诗稿通读了一遍后,为秀生的勤奋努力而惊讶而赞叹,被他洋溢在诗中的澎湃激情所深深打动。我觉得,起码,他所抒发的情感,获得了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21岁的青春女孩,并且有一份不错的职业,但我并不快乐。两年前,我认识了一个很帅的男孩,他甜言蜜语地宠我、爱我,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并且打过一次胎我们深深地爱着对方。很快,我们到了结婚的年龄,可是我的父母极力反对。因为他的条件达不到我父母的要求,父母又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关系到了这般程度。结果,他在他家人的一再催促下准备和另一个女孩结婚。在他结婚前两个月,我们还像初恋时那般甜蜜。后来,我们大吵了一架,他深深地伤害了我。经过几天的思考,我们决定分手了。我答应永远做他的妹妹,我们含…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2003,(8)
哈市税务学校的杨立萍,你的朋友立明给我写了封信,她在信中是这样说的:去年,我在《新青年》的一个交友栏目中交到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如今,和她相识也快一年了,我们时常用信和电话来交流,有时间我们还会在网上见见面、聊聊天。每当圣诞节来临之时,我都会为她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送上自己的祝福。就这样,长时间的联系使我们的友情日渐加深。现在她快要毕业了,并且马上要参加公务员的考试。我只听说这种考试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我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更不知该说些什么话来安慰她、鼓励她,我只想通过你来告诉她:立萍,加油吧,…  相似文献   

17.
去秋,我们陪同著名作家陈忠实西行,感受瞬间的超越与辽远,感受灵魂的无边无际。 我对陈忠实早已相识,我在大型文学杂志《现代人》任编辑时,他的中篇小说《四妹子》便光顾我刊并获好评,他的诸多作品尤其是《白鹿原》亦是我熟读的,虽然,我们未曾谋面。 毅然地,我们同行,登日月山,生命是永远的自然呀! 沿青藏公路西行。我们不断与他讲述沿路被人编织和演义好了的故事。青  相似文献   

18.
给我多少试验费 有一次,萧伯纳因脊椎骨有毛病需要从脚跟上截一块骨头来补脊椎的缺损。手术做完以后,医生想多捞点手术费,便说:“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没做过的新手术啊 !” 萧伯纳笑说:“这好极了,请问你打算付我多少试验费呢 ?” 终于兑现了 一次,好友帕特里克·马奥尼与萧伯纳夫人谈了许多问题,当他们谈到名人的爱情纠葛时,马奥尼问萧伯纳夫人:“您是怎样与您丈夫那些众多的女性爱慕者和平共处的 ?” 萧伯纳夫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则轶事。她说:“在我们结婚以后不久,有一位女演员拼命追求我丈夫,她威胁说,…  相似文献   

19.
继往开来 到达英国一周后,我就同戴维结了婚。我对他的家人很少谈我的身世和我在中国的生活情况。戴维的亲戚问起我的过去时,我只说我是个孤儿。每当我想起我的家和我对我父亲的谴责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然而,戴维待我很好,我有了一些平静。就我当时来说,那就足够了。 我确实很少谈论中国的政治。霍恩医生出版了一本受到广泛注意的、关于他作为一个医生在中国这些年来的见闻的书。我们在1971年10月参加了伦敦中国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那天晚上,新华社驻伦敦首席记者俞恩光走过我身边,对我说道,如果他能帮什么忙的话,欢迎随时找…  相似文献   

20.
马老师:您好!我是个25岁的青春女孩,刚刚遭遇失恋。刚走过一段一见钟情一厢情愿的恋情,又有一件事困扰着我。前不久,我遇到了小学的一位音乐老师。那时,他对学生非常好,上课也很认真,我觉得他是一位非常称职的老师。然而一年后,他却离开了我们。后来才听说他考上了大学学声乐。十几年后我们又不期而遇,当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想我们真是有缘。于是我萌发了跟他学声乐的念头,一是从小我就喜欢唱歌,二是我想以此来忘却失恋的烦恼。第二天我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寄给他。信中顺便说,我现在下岗了,想把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想不到他很快就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