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桥 《世纪桥》2012,(23):19-20
李大钊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李大钊,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李大钊,就没有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是认识、接受马克思主义,还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在实践中丰富马克思主义,都可以说,李大钊是先知先觉者、是第一人,无愧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出发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主要论述三方面问题:一是近代中国儒家文化的困境及其独尊地位的终结;二是西方思潮的传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理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5,(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对象的主体愿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体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5.
农民文化传统与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课题。大革命时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认真探索才找到农民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载体,并细致分析了农民传统的革命性与保守性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影响,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民文化相结合的结合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与中国农民造反精神的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①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有了播种它的土壤。不可否认.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人的道路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早期组织的作用功不可没。还不可否认,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望道、林伯渠、杨匏安等人为代表的留学日本的先进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奠基人.更有人成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非常值得书写和纪念。  相似文献   

7.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往接受、传播、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从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回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认识基础与前提.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终其一生,追求真理,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1927年至1937年,上海的中小型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往的研究多关注著作的文本变迁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未充分重视此类著作的出版和销行等具体的物质活动。研究中小型出版机构的出版和销行活动,可展示商业、市场等社会因素与思想传播的互动,全面勾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图景,亦有助于我们理解彼时马克思主义传播面临的诸多状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模式可以分成四个象限,对应于四种不同的传播模式,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部门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等级森严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临时体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竞争导向式传播。这使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全息图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并隐含了不同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虽然他没有李大钊、陈独秀那样大的影响。但他最早深入俄国向中国介绍十月革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新途径;他最早传播辩证唯物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主持党的宣传工作,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二个高潮。  相似文献   

11.
张江芬 《世纪桥》2015,(1):7-9,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重要环节。从传播者角度来看,青年学生最先接受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生力军,并在实践中树立和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借助大众化的过程得以发挥理论的生命力。文本,就是其存在、施力、做功的载体和形式。推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深入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文本类型及其传播特点、传播策略,这是增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传播效果,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大众化的重要前提。相对而言,实体文本具有直观、动人的特征,而虚拟文本则具有鲜明的流动性强、信息量大等特征。它们的功能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勇 《探索》2002,(2):64-66
科学主义思潮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体现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准备了组织力量,直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同时它也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了科学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阵地,培养了一大批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传入中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最初,晚清中国的士大夫们更多地是用新闻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其次,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的落后,人们当时在认同马克思主义文化、在进行文字翻译时存在着不少困难。复次,国民党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试图运用于中国的过程中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并关注中国社会现实的不平等;重视唯物史观,并用来解释中国社会不平等的经济原因,以找出社会革命的理论和政策。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来源看,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知识分子,无论是改良派、无政府主义派还是革命派,主要是经过日本这个中转站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马克思主义集中学习和教育活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组织传播形式,马克思主义集中学习和教育活动具备了典型的组织传播特征,体现在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等传播的基本要素和诸环节中。其历史经验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传播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简单地说,就是特定的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大众进行传播,使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问题,应积极思考和探索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来说,非常直接而且真正有效的思想土壤和背景。五四时期的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已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提供了资源,同时,主义文化的某些特性,也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带来了曲折。  相似文献   

20.
金宕莳 《求贤》2009,(3):25-26
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失败.迫使先进知识分子去重新寻找救国救民的新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使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天津先进分子增加了对苏俄十月革命的了解.看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希望.并找到了武装自己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