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南开区嘉陵北里社区居委会有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刘奶奶”,她一手创办的“中小学贫困生义务辅导班”,用爱温暖着困难家庭的孩子。100多个孩子在她的呵护下健康成长,60多个孩子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牧惠 《唯实》1994,(12)
有些电视广告实在让人生厌,它往往产生反作用。有一段广告说,只要每天喝一小瓶它这种什么液,马上精神抖擞,保证考上大学。我的反应是:谁如果竟相信它,马上放下功课,花重资去买几盒回来,其人的智商肯定成问题。光从这点看,他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只会更加渺茫。  相似文献   

3.
宫维民同志: 十几年来,我和爱人倾注了大量心血,就指望孩子能考上大学,可今年高考中他落榜了。孩子很伤心,我和爱人更伤心,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长春 伊仁  相似文献   

4.
<正>考上大学"跳龙门",曾被无数农村孩子看成是获得一个城市户口的最好途径。而如今,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却想重新跳回来,其原因,就是轰轰烈烈的旧村改造、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民不仅收入少,而且在生活、养老、看病、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跳出农门成为农村孩子的最佳选择。无法考上大学的人只好进城当"农民工",能考上大学的也尽量不选择农业专业。就读农业专业只能算是无奈选择,而且就业前景亦不容乐观。那么,远在欧洲的德国农民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6.
正"恭喜儿子考上了大学,好好学,将来报答父母,报效国家,成为对家庭、社会有用的人。"在第三轮"结亲周"期间,我和二师二二三团农四连结对亲戚土家族滕明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庆祝孩子考上了大学,并聊着团场这几年发生的一些变化。"自从连队干部来我家‘结亲戚’以后,我家变化大得很呢,特别是今年,我家是喜事连连,乘着这个机会,给大家说说家里的这三件  相似文献   

7.
新利 《先锋队》2014,(4):43-43
她是唯一考上好大学,而且带着感恩的心时刻关注家乡变化,并向我们致谢的女孩!虽然未曾与她谋面,但我们相信,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的人,她的人生定会有成就。  相似文献   

8.
硬道理     
老板:赚钱是硬道理;顾客:买真货是硬道理;学生:考上大学是硬道理;乞丐:填肚子才是硬道理;运动员:拿冠军才是硬道理;官员:晋升是硬道理;农民:大丰收是硬道理;老人:健康长寿才是硬道理。硬道理~~  相似文献   

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来,贫困家庭的子女,他们不畏寒窗、勤奋学习、刻苦读书,他们胸怀梦想,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展示了穷不失志的拼搏精神。"金秋助学"活动旨在帮助帮扶贫困家庭就学子女因为生活贫困频临辍学或已辍学的孩子重返校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民不仅收入少,而且在生活、养老、看病、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跳出农门成为农村孩子的最佳选择。无法考上大学的人只好进城当“农民工”,能考上大学的也尽量不选择农业专业。就读农业专业只能算是无奈选择,而且就业前景亦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山羊     
王晋是个苦孩子,家里穷,母亲早早去世,父亲靠养山羊把他拉扯大。王晋也争气,从小到大刻苦学习,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大学毕业后,王晋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正式报到前一晚,多年没喝酒的老父亲喝得烂醉如泥,抱着王晋又哭又笑:“儿子,要做个好官呐,要给你爹我长脸面啊!”  相似文献   

12.
随着酷暑的远去,凉秋的到来,高校录取工作结束了。看着孩子手棒着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父母们脸上荡着难抑的自豪与幸福。然而,有不少父母,在那自豪和幸福的后面,却掩映着无边的愁困,颇多的无奈:那不菲的学费哪里来?让子女考上大学,是多少家长的殷切期盼。然而,在国民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综合国力空前提高的大背景下,大学学费却让很多家庭有难以承受之感。对不少家庭来说,子女考上大学反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一位已经上大学的孩子的妈妈和我讲起了孩子小时候的启蒙老师,她说让她最难忘、最感谢的是孩子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相似文献   

14.
探亲(小品)     
人物:丈夫老张头老伴秦桂芝女儿张慧老张(边说边上):自从女儿考上大学后在上海工作,一晃都十几年了。往年都是我和老伴去上海看她,她就从来没有回来看过我一次,你说为啥?她说工作忙,这没良心的,你看啊这世道都掉了个个儿。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我们常把考上大学称为"金榜题名".但是,对有些家庭来说,孩子"金榜题名"非但不是家长最快乐的时候,其痛苦的程度甚至如同站在"地狱"门前一般.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收费的迅速增长,上大学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今,富裕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后欢天喜地,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则悲嘉交加。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家庭付出多少的代价,人们不禁在心里打上了一个问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开始了产业化的尝试。但是,在整体规模迅速膨胀壮大的同时,教育改革却越来越偏离既定的轨道,并伴生出以高校高收费为代表的一系列饱受争议的问题。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教育。在农村人口占多数、城镇人口靠式薪 ,并且仍有大批失业者的情况下,高校收费必须适度,只能是政府投入不足的补充,而非教育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成了高收入家庭子女的“专利”,那就不仅是失败,而且是死路。  相似文献   

17.
正8月23日,三都自治县九阡镇石板村,近200人围坐在一起举行2019年高考奖学表彰大会。全村27名学生考上二本以上的学校,其中,村里的文、理科状元分别获得3000元奖励,其他学生每人获得1500元奖励。韦明华是石板村姑用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3个孩子都在读书,去年以来,大女儿和二女儿分别考上大学,都获得了村里表彰。  相似文献   

18.
楚清 《党建文汇》2002,(8):24-24
北京有个“宏志班”,“宏志班”的孩子爱流泪,是因为他们穷吗?不!是因为他们感受的东西比别人更多。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宏志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强不息,都在奋发向上。“宏志班”的孩子100%都考上了大学,85%以上进入重点大学。“宏志班”的孩子走向了清华、北大和国外……这是为什么?本版选编的文章的作者都是“宏志班”的学生,读着这些特困家庭孩子们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相信读者会找到相应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父爱如山     
<正>父亲是继父。早年上过私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有着不凡的经历。我们兄弟姊妹六人当中,无一是他亲生,但对我们的抚育之恩,却令我们终生难忘。老大、老二都早早地工作啦,底下的老三、我、老五、老六,都是在父亲的期盼中长大。那年,正如父亲所愿,家里的老三考上了大学,至于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不重要,只要录取通知书来就意味着已经跳出"农门"了。八十年代的团场要是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全团上下无人  相似文献   

20.
义务邮递员     
艾孜买提是个可爱的维吾尔族孩子,正读小学二年级。早些年父母离异,他跟着爸爸在新疆生活。2005年春天,当草原上开满鲜花时,小艾孜买提忽然非常想念起母亲。关于母亲,他只知道她是辽宁省大连人。于是有一天,小艾孜买提偷偷上了火车,一个人跑到大连来找妈妈了。12岁,毕竟太小了,艾孜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