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其中,对行政审批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方面,对行政审批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试验区,也有着自身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势。因此,立足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试验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核心一环。从地方政府政策文件视角,分析了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演进路径即动力机制、改革内容、结构框架等维度上呈现出的重要特征。动力机制上呈现出中央主导与地方跟进的特征,改革内容上表现为从单一平面向多元立体的路径特点,结构框架上呈现出由宏观到具体的改革轨迹。分析这些改革特征以及衍生的改革多维度不平衡的问题,包括行政审批与监管的关系格局、审批权力结构实质与程序之间的不平衡,对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构政府层级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权力结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它的根本意义在于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履行政府的职能。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特别是WTO规则对政府行为的要求,抓紧抓好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目前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着先天不足,一是历史的人治理念的惯性影响,二是现实的法制建设不完备。因此,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向应集中在六个方面:1.依法规范行政审批的范围;2.透明行政审批程序;3.切实加大政府职能转移与完善中介组织;4.严格履行行政审批原则;5.创建有效的行政审批新机制;6.着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4.
试论公众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权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公众与行政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政治报告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部分明确提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这样一种行政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 ,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使新的行政体制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更好地为民服务。从行政体制改革的这一根本目的出发 ,应当说改革是起因于民 ,目的为民 ,其检验标准也应当是以人民群众得到利益和实惠为准。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十六大的报告,博大精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特别是报告中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所做的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世纪进一步抓好人事工作,实施人才战略的行动指南。 一、深化改革、创新人事管理体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我市综合行政执法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政事分开,适时调整、完善相关部门职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  相似文献   

6.
积极推进行政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推行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和明确目标。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行政文化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思想文化根基。行政文化的创新与进步 ,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健康地进行 ;行政文化的滞后 ,必将成为阻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桎梏。行政文化的科学内…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推行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改革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是江泽民同志的一贯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 ,总揽全局 ,坚持与时俱进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就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 ,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 ,全面阐述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开创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切入点。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入世后所面临的挑战 ,必须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投资环境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运行规则相衔接的政府运行机制。笔者在对济南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对照全国其它一些省市改革进展情况 ,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前面临的难题及今后改革应如何深化与规范等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近几年来 ,按照国务院确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和要求 ,全国各省市都已…  相似文献   

9.
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政审批是政府的行政职能之一。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其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需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行政审批与微观规制、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中分析当前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 ,可以看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路是简化审批 ,强化规制  相似文献   

10.
浦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年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研究视角,在阐析浦东开发开放20年来行政管理体制的沿革与发展现状、改革的主要特征和经验,以及当前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努力打造"整体性政府";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的制度创新;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8.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景荣 《理论前沿》2001,(15):12-13
"三个代表"中的"文化",应是与经济、政治相对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将其解读为"大文化",缺乏必要的依据.我们应该"用综合的、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发展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是靠运用"大文化"范畴,而是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的辩证关系及其历史发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法是"理"与"力"的结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对法的认识和理解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