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09,(2):38-38
在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削弱了规范法官自由量裁权的效能。如许多人民陪审员难以发表独立意见,即便发表了独立意见,也很可能因“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而不起实质作用。还有的法院在确定人民陪审员时,不是“随机抽取”,而习惯根据案件当中的利害关系,有选择性地“指定”人民陪审员。有时,谁跟法官关系好,就优先指定谁。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于去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年多过去了,最近,有人提出:陪审员“应该趋向‘精英化’,甚至可以改人民陪审为专家陪审。”,另外,在实践中,陪审员还出现了专业化和“编外法官”的趋势:重庆市沙坪坝区法院一名人民陪审员,“平均每个月要参与审理10至12起案件,最忙的时候一周就参与审理了五起案件,比有的专职法官审案还多。”  相似文献   

3.
薛武明 《人民政坛》2009,(9):F0003-F0003
福清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试行)》,积极部署开展人民陪审员工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提供有力保障。2005年5月以来,共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案件3220件,其中刑事案件2153件、民事案件940件、行政案件127件,平均每人陪审案件70件,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中,陪审员的参审率分别为92.6%、8.3%和81.4%。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促进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来,对涉老精神赡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引起了不少法院的探索。文章立足对涉老精神赡养法律条文之立法意义的探讨,以重庆市某基层法院对涉老精神赡养的个案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涉老精神赡养案件审理机制的建议,以期确保该类案件的审理在"情、礼、法"上得到统一与实现。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颁布近十年,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为主线,以创新机制、完善管理为手段,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提高陪审案件质量为目标,较好发挥人民陪审员制度作用。促进了司法公正,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人民法院的社会公信度。和平区人民法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不仅得到了上级法院的认可,还为人民群众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颁布实施后,遂川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执行这一决定,在重视、关心和尊重人民陪审员的同时,加强了管理,激发了人民陪审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审判工作。决定实施以来,该院所有普通程序案件均有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参与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路易 《人权》2005,(3):56-57,55
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充分体现了人民参与司法、人民管理国家的特点,对于扩大司法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经历了从建立到取消、从恢复重建到改革完善的几个发展阶段。1949年9月,当时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首先将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司法制度规定下来,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法律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把…  相似文献   

8.
历时4个月有余,审理5起案件,共计13名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这些简单数字堆积在一起,却是中国司法体系内人民陪审员活跃的一大步。此次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试水“大陪审制”,打破了历时已久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状况,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  相似文献   

9.
崔世海 《辽宁人大》2006,(10):42-4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决定》实施一年多来。不仅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工作敞开了一扇门。也成为“保证司法公正的一项有力措施”。然而。在实践中。一些草案审议阶段担忧的问题,如“编外法官”“陪审专业户”、人民陪审员精英化趋势等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0.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在加强法院和人民群众间的联系、提高审判质量及审判效率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因为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法,所以出现各地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执行不一的情况。本文就此大胆地进行了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都在积极探索的热点。本文从司法实践中认真分析了涉老案件的特点以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5月8日是本市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审员上岗审案的第一天,笔者来到了首批人民陪审员上岗审案的金山区法院院。在第三法庭内.一起贩卖毒品案件正在公开开庭审理,审判席上除了两位身着法袍的法官外,还端坐着一名人民陪审员.他就是金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新一届人民陪审员李新强。这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并于今年5月1日式实施以来.本市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所参与审理的第一起案件。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0,(2):F0002-F0002
翼城县人民检察院全体干警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为中心,以解决涉检上访为重点,以开展“三争做”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各项文明接待制度,成功地化解了数起涉法上访案件。通过开展“每日一题”活动,举办检察官论坛、示范庭、论辩赛、多媒体、保密知识、文秘写作知识等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指由审判机关召集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并享有与审判员同等权利的陪审员参加对案件的审判制度。这种制度是在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的前提下,由人民陪审员与审判员构成的一种审判组织形式。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某些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需要。据此,现就如何加强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苗国 《中国青年研究》2023,(3):30-39+47
初职、初婚和初育作为生命周期三个最重要关键节点,是青年独立和自觉意识的启蒙窗口,不工作、不结婚、不育儿多由显性或隐性啃老作为支撑。啃老引发代际互惠失衡,正在腐蚀家庭认同基础、异化婚育文化,助长“间隔年”逆社会时钟思潮。隐性啃老能够部分缓解夹心世代的中年危机,但同时又构成“代际福利陷阱”。为避免“长寿时代”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对生育资源的挤占,中年危机应对需从青年阶段未雨绸缪,一方面利用宝贵的代际恩流时间窗口,积极成家立业抵御风险;另一方面,面对生命周期或将出现的中年危机自觉控制消费欲望,注重财富积累及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管理,避免“老后破产”。公共政策既要考虑政策之间的激励相容,又要对意料之外的负外部性保持警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仅关注涉老、涉幼福利补贴,“一老一小”支持体系建设应从代际平衡视角向中青年世代延伸,如生育友好、家庭-工作平衡、健康中国等,以此重塑代际责任伦理和社会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警方在应对“2·25”涉疆抢劫案过程中,通过积极稳妥的案件处置工作和及时有效的舆情引导工作,化解危机,使涉警负面信息、煽动民族对立情绪等有害信息得以遏制、消除,取得了媒体褒扬、群众拥护、嫌犯认罪、民警满意的最佳效果,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定。其成功之关键在于把好“三道关”:舆情研判、案件处置、新闻发布。该案应对处置的主...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特点,在诉讼民主的实现及司法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人民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中仍然存在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的突出问题。为此,要从改革人民陪审员的选拔制度、培训制度、参与案件审理制度等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已于2005年5月1日施行,社会各界和媒体对它的关注程度超出寻常。与亲历这个“决定”出台全过程的同仁探其究竟,结论竟是如此一致:这是对我们坚定地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肯定与褒奖。——作者题记一人民陪审员制度在80年前的中国开始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时的革命根据地、苏维埃边区、解放区广泛实行这一制度,成为审判工作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和人民司法制度中的重要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确认其为一项宪法原则,但十年“文革”动乱给社会主义法制带来严重破坏,使这项制度因“在实…  相似文献   

19.
“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司法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目前公民参与司法的两个重要途径,承载着“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的现实理想。然而,无论是人民陪审员制度还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现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精英化”和“法律缺失”的弊端让公民参与司法严重形式化、花瓶化。在这方面,宁波江北区人民法院的“大陪审制”实验,广安检察机关在人大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方面的探索,都为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无论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何时出台,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和决定权已经成为司法改革的一致取向。让社会民众参与司法、了解司法、影响司法、监督司法,进而改良司法。无疑将是司法改革的一条有益探索之道。因为公民参与司法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媒体观点人民网:涉老"带薪休假"助推公民尽孝北京拟出台涉老"带薪休假"新规,无疑在制度上帮助了那些欲尽孝而不能成行的子女走出困境。但是,要实施特殊"带薪休假"制度,并非是一件易事。政府不仅要直接增加经济补贴、服务支撑和技能培训等付出,而且要敦促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相向而行,开放绿灯。因此,还需要制定相关细节,增加涉老新规的可操作性,让涉老新规名副其实。《华商报》:为"照顾老人可带薪休假"点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