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威尔逊主义外交政策理念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尔逊对集体安全观的青睐以及威尔逊主义中浸透的理想主义精神,深深影响着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威尔逊时代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理想主义”外交虽然不是肇始于威尔逊,但威尔逊在美国外交处于重大转变时期把这种方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自此以后也就成为美国问鼎世界时所持有的一种思想观念。威尔逊主义对美国的外交理念及美国外交的历史演变,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时期,日本各界围绕国际新秩序提出了不少构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中谷构想。集中反映在日本《钻石周刊》1991年5月25日号“世界新秩序和日美关系”一文中。该文作者中谷严认为,从政治领导作用看,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超过美国,因此,今后一段时间,美国无疑将在建立世界新秩序方面发挥主导权。不过,美国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将人权外交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和外交政策的基石,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在当前以和平和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排除人权因素对国际合作的阻挠和干扰,建立真正有利于全球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4.
试论江泽民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符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内在要求,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5.
布什政府动员全世界应对新的威胁,但全世界公开质疑美国领导的全球秩序是否合法。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体系的逻辑翻转与布什政府的帝国—霸权观带来世界政治的变革。布什政府的保守主义外交政策聚焦于,利用单极实力保护自身利益。美国统治着世界,却并不遵守规则。这个帝国的政策在国内不可持续,在国外不受欢迎。赋予美国单极秩序以自由主义特色的政策建议,就是提供更多公共物品、参与多边规则和协议、分享战略决策等。美国应该超越均势和帝国的认识,成为自由主义的利维坦,以便建立美国单极权实力与广泛认同的规则和制度相结合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新世纪中国外交的奋斗目标之一。文章就有关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见解,文章强调建立国际新秩序必须把握好理想与现实、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局与局部等几项原则,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提出的国际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埋头苦干,加快发展;顺应当今时代主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8.
赵纪梅 《工会论坛》2003,9(2):78-79
冷战结束后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形势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愈益明显。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的显著特点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全方位发展对外关系 ,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与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调整了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冷战结束后,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战略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加紧推行其全球战略,试图创建一种新的“全球治理”理念,以谋求实现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就是依仗在军事上这种硬权力的优势,并结合美国文化、民主、国际规则制度等软权力的影响辐射,遏制所有竞争对手,重新塑造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建立美国独霸全球的单极世界。分析美国的全球战略的构成及内涵,是为了对其全球战略的未来走向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蕴涵着丰富的政治内涵:构建和谐世界是针对当前不和谐的世界提出的真诚而正当的呼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外部国际环境的延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合”思想基础上中国外交的价值回归,是中国和平国际主义的再一次宣示,是对“新安全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作为崛起大国的中国重塑国际新秩序的世界责任。构建和谐世界的倡导和理念必将在求和平、谋发展的国际社会得到广泛的回应,必将在树立中国国际新形象、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和建立世界新秩序方面起到观念建构与行为影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下半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同外国朋友谈话时、曾多次阐述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思想,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响。正当国际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关键时刻,我国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倡议,无疑将推动国际局势和缓的势头,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邓小平同志从国际战略高度提出国际政治新秩序这个命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许多政治活动家和学者怀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前不久我院国际关系史研究所同有关部门的专家一起举行学术座谈会和讨论会,探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代背景、内涵、方针、步骤、前景等理论、政策问题。现在选登几篇论述的摘要,供读者参考,望能得到研究国际问题和从事外交工作的同行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多边外交是一种重要的外交形式。二战之后多边外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球性问题凸显、全球治理的需要、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需要是多边外交兴起的重要原因。但多边外交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要充分利用多边外交的场合,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全球伦理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全球化趋势及其产生的全球化问题的解决 ,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国际新秩序 ,而全球伦理在国际新秩序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需要全球伦理 ,从政治与伦理关系的历史看 ,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考察 ,伦理道德能够成为国际新秩序的构成因素 ,“全球伦理”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到1997年,美国军事战略经历了由全球遏制、威慑向全球进攻的演变;美国现行军事战略的目标是确保美国军事力量在21世纪的绝对优势,以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北约东扩是其夺取欧亚大陆地缘战略的需要和称霸世界的必然产物;21世纪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将越加强烈,并以中国为其新的全球性对手,对我国实施多方向、多方面的总体遏制和打压战略;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切实落实军委的军事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后冷战时期拥有世界上首要的和最高的权力。这一现实令美国和世界各国都要做出新的抉择。一方面,“单极时刻”并不代表“单极时代”,在面临诸多竞争者的多极化时代,美国应自我约束,清楚地了解各国对付美国权力的策略,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外交战略;另一方面,面对美国的首要地位和最高权力,如何利用美国权力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获得最大国家利益,以便有效制衡美国权力的滥用,是所有国家都必须考虑的外交决策。由于对美国权力优势的制衡联盟难以建立,制衡战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制衡和反制衡将是国际政治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是人类对理想世界状态的追求.法律趋同化思想、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以及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思想都与和谐世界理念有相通之处.国际公法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实现国际政治交往的和谐,国际经济法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国际经济交往的和谐,国际私法通过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实现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和谐.和谐世界理念要求国际法更多地体现国际社会本位,要求国际法体系致力于自身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2月,邓小平对日本客人樱内义雄说,目前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时期,应该提出一个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理论。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和人民意愿的要求,我们需要探讨国际新秩序的理论,以有效地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努力。一国际新秩序要求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1974年4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两个重要文件。当时正是东西方关系呈现缓和的  相似文献   

19.
尊重世界多样性是建构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前提;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构国际新秩序的政治基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建构国际新秩序的最终目标;建立对话协商机制,化解矛盾、寻求合作,是建构国际新秩序的根本途径;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是建构国际新秩序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一、政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对伊战争的重要目标(一)伊拉克在美国中东战略中的作用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和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的结合部,素称“五海三洲之地”,沟通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世界上少有的陆海空重要交通枢纽。这个地区还有着十分丰富的战略资源———石油,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0%。中东这种独一无二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世界未来格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为谋求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单极霸权的世界新秩序,实施“两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洲(亚洲和欧洲)并重”的全球战略。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