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反侦查行为是否为侦查人员或群众知晓,可将其划分为隐蔽型反侦查行为与公开型反侦查行为.这两者存在密切联系,既贯穿于案件的各个阶段,又可能相互转化;同时,它们在实施的前提条件、行为目的与外在特征以及对侦查人员的影响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这种区分对于分析和预测个案中的反侦查情况,认识反侦查行为的不同特点并进而提出针对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作为观念性的东西,可以通过影响人的观念而影响人的行为,同样,侦查文化对侦查人员及其侦查机构的活动影响也是如此。研究侦查亚文化的主要目的是着眼于改善侦查主体内现有的不同观念和行为,让它回归主流文化。营造良好的侦查文化,以及排除不良的文化影响,使其发挥着规范建设所不能发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侦查焦虑     
侦查焦虑是侦查人员在案件侦破中面对危险或预感到潜在威胁的情境下所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状态。过度或长期的侦查焦虑 ,会降低侦查认知水平、影响侦查工作质量、损害侦查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对过度的侦查焦虑予以调适 ,才能维护侦查人员的身心健康 ,提高侦破能力。  相似文献   

4.
侦查效率最终取决于侦查人员职业思维水平的高低。侦查职业思维就是侦查人员运用侦查手段、措施、对策来分析案情、收集证据、发现和查缉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特殊的智能活动,侦查思维的独特性决定了侦查职业思维方式应该是围绕着侦查假说,思维沿着案情发现和案情求证两个层面展开,假说——演绎贯穿整个侦查思维始终的思维方式。侦查职业思维方式得以建立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在于侦查人员具备良好的理性思维品质、具有与思维直接相关的各种能力、达到实践理性的境界。为了使侦查职业思维方式有效地发挥效能,就需要侦查人员在具体的个案探索中注重对思维素质的养成与训练。  相似文献   

5.
侦查线索的获取是侦破案件的关键因素。侦查线索获取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思维途径不可或缺。它不仅标志着侦查人员对案件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侦查人员思维能力高低的指示器,而且会为侦查破案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要求侦查人员自觉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积极拓宽侦查线索来源。充分发挥思维方法在获取侦查线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侦查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或认识活动,与侦查人员的思维方法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侦查决策实践来看,思维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侦查决策的科学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即思维方法决定了侦查人员对案件的认知态度;思维方法决定了侦查人员的分析研究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是侦查决策的灵魂。因此,侦查人员应在大量的侦查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反思并改进现有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从而提升侦查决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风险社会,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面临更高的要求,但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仍出现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有侦查人员法律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规范意识淡薄等个体因素,还有侦查办案体制、考核机制等制度因素。应转变观念,理顺传统与现代侦查手段的关系、合理配置侦查资源,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提高侦查人员个体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8.
卧底侦查人员违法犯罪的免责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卧底侦查在对付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卧底侦查人员违法犯罪存在免责的可行性。法律应当对卧底侦查人员违法犯罪界限作出规定,对卧底侦查人员违法犯罪的责任问题应明确,从而进一步保护卧底侦查人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侦查工作实践中,案件的侦破过程即是侦查人员进行决策的过程。侦查决策的施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侦查工作的效率和侦破水平。可以说,侦查决策的施用正确与否,是关系侦查工作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予以认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侦查策略的界定、侦查策略的结构要素、侦查策略与侦查失败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侦查人员如何加强侦查策略施用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工作中,侦查假设是侦查人员破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智力手段,侦查破案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侦查人员是否善于提出假设,所提出的假设科学性如何,都直接关系到侦查工作的效率、成败。为了保证侦查假设对侦查工作具有正确导向,其构建必须遵守相应的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11.
辨认与指认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目前侦查中辨认与指认混用。侦查人员在侦查实践中应根据不同情形正确使用辨认与指认 ;再次修改我国《刑事诉讼法》时 ,应在“侦查”程序中专节规定“辨认”。  相似文献   

12.
侦查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侦查活动全过程,承载侦查基本价值,反映侦查目的和任务,体现侦查活动基本特征,对侦查结果有重大影响,并对侦查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保证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顺利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侦查基本价值是确立侦查基本原则的直接依据。侦查具有对抗性、秘密性、时机性、专门性、谋略性、诉讼性、证明性等基本属性。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和每一个具体、现实的人对侦查基本属性"善"的追求,与此相对应,侦查具有秩序性、正当性、效率性、独立性、合法性、科学性等方面的基本价值。为了保证侦查基本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决定了侦查具有侦查权国家垄断原则、措施比例原则、适度公开原则、及时性原则、独立办案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和科学证明原则。  相似文献   

13.
当前侦查讯问存在的困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侦查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刑事案件侦查对侦查讯问过度倚重的现象,这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侦查工作应当在过程与结果双重价值下运行的要旨相背,导致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出现心理偏激和行为失范,更是案件"诉不出去"的重要原因。侦查人员应当确立"审讯的功夫应在审讯之外"的基本观念,才能充分释放侦查讯问的法治效能。  相似文献   

14.
侦查讯问作为侦查措施的翘楚,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争议也颇多。然而,纵观时代的变迁,不论是在侦查技术水平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在侦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国;不论是对刑讯逼供从未停止的研究,还是对心理强制时代有罪供述的新研究,侦查人员对侦查讯问这一措施的依赖始终没有改变。探究侦查人员依赖侦查讯问的缘由,总体上是从思想来源、功能价值、制度设计及经济成本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对侦查人员心理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因此,笔者试图从侦查讯问制度变迁中的变与不变,提出其存在的强大根基及理由——道德慰藉,剖析道德慰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如何弱化这种慰藉的影响来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口供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侦查阶段,对有关酌定量刑情节的侦查直接影响着整个刑事诉讼的质量。我国单轨制的侦查模式对酌定量刑情节的侦查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导致酌定量刑情节证据的缺失。要消除这些不利影响,面临着主体上、法律依据上等多方面的困境。但现阶段探讨完善对酌定量刑情节的侦查还是应该在单轨制侦查模式的前提下,通过培养侦查人员的诉讼观念,优化律师执业环境和加强侦查理论研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使用假身份证实施的反侦查行为,是指犯罪行为人针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使用假身份证向侦查机关传递虚假信息,干扰侦查视线、破坏侦查线索,以躲避侦查、逃避打击的行为总和。使用假身份证实施反侦查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有科技水平、犯罪亚文化、个案的侦查措施和手段。其表现形式有:犯罪预备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犯罪后潜逃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对此类反侦查行为的利用,侦查人员应主动收集反侦查信息,把握犯罪活动中的信息转移规律;同时还应采用传统侦查措施与信息化侦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判断嫌疑人身份。  相似文献   

17.
侦查中的失望是侦查人员对案件侦破失去信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与侦查人员的生理、个性及侦破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有关。失望能对案件侦查造成很大的危害,必须采取改变侦查认知、强化信息刺激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措施,以尽量减少失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反侦查是当前犯罪的一大特点,它严重误导了侦查方向,干扰了侦查思路,阻碍了侦查的诉讼进程和案件事实真相的查明。只有认识反侦查,侦查人员才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反侦查,全面、正确地认识犯罪行为人,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侦查措施。对反侦查研究的深化离不开对其概念的确认和界定,只有充分分析其构成要素,即反侦查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才能够对反侦查的本质有深刻把握,对反侦查的概念作一个较为准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侦查错误理论要求侦查主体在侦查过程中正确、全面、发展地诠释和抑制对科学侦查有负面导向的侦查主体、侦查客体、侦查方法和相关人的致错因素。侦查主体未能形成正确的侦查错误意识,不明确侦查错误的表现形式,缺乏探求侦查错误成因的勇气,将很难在侦查错误预防上大有所为。对侦查人员来说,运用侦查学基础知识,准确界定侦查错误概念,明确侦查错误表现形式,探求侦查错误原因,进行侦查错误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偶然性、必然性与或然性是基本哲学范畴,反映事物因果关系特性,应为侦查工作所重视。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强调必然性的积极作用是:有助于侦查人员在观念上树立侦查破案的必胜信心;为侦查人员提供对案件情况的认识依据。但是,过于强调破获案件的必然性容易导致违背客观规律、不切实际;或者导致认识僵化,难以突破思维定势。偶然性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重视侦查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过于强调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偶然性将使侦查人员丧失工作及积极和主动性,陷入神秘主义。侦查认识的核心思维方式是或然性思维方式。它有助于侦查人员处理好经验定势与突破惯性的关系、主要侦查途径和次要侦查途径的关系,以及理想追求与现实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