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欺诈     
作者通过对厦门市金融诈骗犯罪现状的研究,归纳出诈骗犯罪常见的手段及特点,剖析了金融诈骗犯罪增多的原因,据之,作者认为,金融犯罪的防范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金融诈骗犯罪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危害日趋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金融诈骗犯罪出现了智能化、专业化、国际化等特征。金融诈骗犯罪的预防应着重从行业预防和法律预防入手 ,建立专业的经侦队伍和银行与警方的协作机制 ,强化打击金融犯罪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融风险也是一个无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八种金融诈骗犯罪中,法律仅对集资诈骗与贷款诈骗罪的犯罪目的作了明确规定。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该是所有金融诈骗犯罪都应具有的犯罪目的。金融诈骗犯罪属于直接目的犯,而"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属于主观超过要素。结合理论与司法实践,对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应当予以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交易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出现了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进行新型诈骗的多种多样的网络金融诈骗犯罪。通过对这些新型诈骗犯罪形式特征的归纳,明确其特殊的犯罪形态和构成,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对网络金融诈骗犯罪的刑事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金融诈骗犯罪进行刑法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揭示金融诈骗犯罪的法律特征、表现形式和危害性,并建议公安机关在打击这类犯罪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金融诈骗类犯罪的智能防控路径,是人工智能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对金融犯罪中银行防控贷款诈骗风险的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分析、评估,是运用数据挖掘模型探索有效防控贷款诈骗风险的重要路径。朴素贝叶斯模型、马尔可夫覆盖结构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均可用于贷款诈骗风险防控,且在风险预测中具有较好效果,可用于未来的建模预测。目前人工智能建模预测贷款诈骗风险还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黑箱模型的解释问题等。金融诈骗类犯罪的人工智能防控将是未来犯罪防控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务活动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诈骗犯罪异常活跃,案件的种类、涉案金额逐年增多,诈骗形式日趋多样化,并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与我国社会处于特殊的"转型"期和对农村金融诈骗犯罪打击不力,以及行业内部长期存在的诸多弊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科学构建金融安全防范体系,不断强化金融诈骗犯罪的社会控制,增加打击力度,加强金融立法,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是控制农村金融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金融诈骗犯罪具备以下特点:案发数量居高不下,涉案金额大,其诈骗手段日趋多样化和智能化,并呈现出跨地域性增强、呈国际化趋势,团伙作案、内外勾结作案突出和犯罪形式复杂化、隐蔽性强等。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应着力从完善内部安全控制机制、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加大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力度三个方面做好对金融诈骗犯罪的防范。  相似文献   

9.
诈骗贷款犯罪是一种严重的金融诈骗犯罪行为,它不仅对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产生危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恶劣影响。因此,为更有效地惩治诈骗贷款犯罪,就必须要完善诈骗贷款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对诈骗贷款犯罪的准确认定和量刑处罚。  相似文献   

10.
集资诈骗犯罪是金融诈骗犯罪中的一种,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骗手段非法募集公众资金的行为。集资诈骗犯罪严重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社会危害巨大。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应针对集资诈骗案件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并围绕其犯罪构成的诸方面积极开展取证工作中,构筑严密的证据构成体系,有效地打击和控制各种形式的集资诈骗活动。  相似文献   

11.
信用卡诈骗犯罪是当前金融犯罪的高发类型,已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在对上海市信用卡诈骗犯罪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了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总体特征,分析信用卡诈骗犯罪高发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有效打击和预防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对策及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成为一种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鉴于电信诈骗侵财案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及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所遇到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快电信立法、构建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平台、提高远程协助办案能力、加强与金融、电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密切国际和区域间司法互助等,以有效遏制电信诈骗侵财犯罪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金融诈骗犯罪进行刑法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揭示金融诈骗的法律特征,表现形式和危害性,并建议公安机关在打击这类犯罪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如今金融诈骗犯罪层出不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使诈骗花样手段不断翻新,法律的不健全、技术的不完善、经济发展导致的劳动力过剩和有些人价值观的扭曲使诈骗事件频发,公民稍不留神就会落入骗子的陷阱,血汗钱落入坏人的口袋。为了整治这类事件,必须从政府、社会、有关部门到公民自己,都要为防治金融诈骗犯罪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反金融诈骗犯罪的技术装备水平,合法致富途径的增加,国际反金融诈骗犯罪的合作加强是经济全球化对该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国家控制金融市场能力的减弱,易受国外偶然不良因素的影响,经济网络化、金融一体化使犯罪防控难度加大是其对该领域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所有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诈骗违法行为、诈骗罪和金融诈骗犯罪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卡诈骗犯罪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诈骗犯罪 ,在具体认定中涉及的争议问题很多 ,本文对伪造信用卡并使用、保证人履行了担保责任持卡人恶意透支、骗领信用卡透支诈骗、使用涂改卡诈骗财物 ,以及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等行为的定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非法集资和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手法也不断出现,致使老年人成为当前受到金融诈骗和金融不当行为侵害最严重的群体。犯罪分子将骗财目标从城市逐步向郊区和外省市老年人延伸,通过各种非法集资形式诈骗老年人,导致老年人身心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分析非法集资类案件中老年受害群体在金融消费领域的权益受损的共性管理问题,探寻老年金融消费者群体权益的特殊保护路径,从源头上加强金融犯罪领域的预防预警,以期对非法集资犯罪防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快速高发态势。由于电信、银行等管理环节的漏洞和相关问题的存在,电信诈骗犯罪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处于一种高发趋势,同时会随着科技进步而手段升级。电信诈骗犯罪的非接触式特点给侦查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集资诈骗犯罪是我国经济犯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了极大伤害。集资诈骗犯罪的频繁发生有其自身独特的社会根源。集资诈骗背后所蕴藏的不仅仅是复杂的法律关系,更是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厘清集资诈骗犯罪的构罪细节和类罪区别,是司法实践中强化对集资诈骗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