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摹拟画像技术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在1000多年前,古人已运用画像的方法缉拿罪犯。由于摹拟画像需要手工制作,因而这项技术发展非常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合成方法制作摹拟画像,才使这项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应用,形成了计算机摹拟画像技术,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掌握使用,使这项技术得到了普及。正确地运用摹拟画像技术,可以为侦查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在侦查破案中发挥重要作用。寻找目击证人寻找目击证人是制作摹拟画像的必要条件,这项工作在任何案件侦查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上说,进行摹拟画像的条件是普遍存在的。案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必然与周围的人有过接触。我们所以有时找不到目击证人,只能说明案犯正在实施犯罪的过程可能没有人看到,然而这并不表明其在实施犯罪前或实施犯罪后都没有人看到,只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摹拟画像已由过去手工画像发展到电脑人像组合阶段。计算机摹拟画像的核心问题就是制作者与目击者之间有效的合作。这是决定摹拟画像是否成功的关键。目击者在摹拟画像中的作用有现场目击者是进行摹拟画像的前提条件。摹拟画像的第一手资料就是目击者的记忆。目击:目击者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目击者的观察效果。如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目击对象的相貌就会有所差异。正面观察和有一定角度观察到的脸型就会有差别,后者观察到的脸型比前者观察到的脸型要瘦一些或长一  相似文献   

3.
漫谈摹拟画像计算机操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摹拟画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实用性,特别是近十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也赋予摹拟画像技术一种新的形式—计算机操作。摹拟画像计算机操作是利用人像资料进行摹拟拼凑和组合。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只有形式上的区别,在摹拟画像必须具备的记忆、沟通、陈述、辨识等诸多环节上都具有相对的同一性。计算机操作这种方式尚处于引用、发展的阶段,而非一场技术上的革命。在我们使用该技术时,有必要将它与手工操作进行一下比较。手工操作(绘画)的最大优点是随意性、灵活性。对专业人员来说,操作快速简洁,表现力极强…  相似文献   

4.
付旭东 《刑事技术》2003,(Z1):58-58
通常我们所说的摹拟画像是根据目击者的口述将目击对象绘制成摹拟像的技术,也称口述记忆画像。事实上,摹拟画像还包含一些特殊的摹拟方式如根据儿童时期人像资料,污损、模糊、变形的人像资料等绘制摹拟人像。在此,笔者就实际应用较多的用模糊(变形)图像摹拟人像的操作作一些探讨。1模糊图像的形成电子监控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防范和内部监控手段,已经愈来愈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在如交通、金融、商贸、服务等行为中,以其高效隐蔽等特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使用现状看,该技术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以至容易产生部分盲点,拿摄像…  相似文献   

5.
罗南宁 《政法学刊》2001,18(3):71-73
摹拟画像在18世纪发展,当前在国内外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刑侦中得到了应用。刑事案件目击者和被害人在摹拟画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其生理、心理、案件的现场环境等因素对目击者、被害人的描述有一定影响,在摹拟画象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刘辰 《刑事技术》1998,(5):24-25
摹拟画像是绘画在刑事侦察中特殊应用形式,它不是有模特作为写生对象,而是依据他人语言的描述摹拟出来的人像,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脸谱追忆还原工作,期间有一个印象——综合——形象的演变过程,从而实现由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7.
面像识别与摹拟画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像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外部标志。刑侦部门在案件的调查访问过程中总是将犯罪嫌疑人的面部特征作为要寻找的重要线索之一,所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人像摹拟技术很快应用到刑侦工作中并日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几年来,作者成功运用这一技术破获了一百余起案件。作者认为,摹拟画像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激活目击者的面像识别记忆,是否能够准确把握面像识别的整体性特征。1目击者面像识别记忆的激活作为侦破手段的摹拟面像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始终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扰技术员的问题:目击者认为自己没有记清楚犯罪嫌疑人的面像,而技术员用于摹拟…  相似文献   

8.
"3.7"抢劫杀人案电脑摹拟画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3月7日早7时40分左右,某区发生一起抢劫信用社杀人案,两名女营业员一人被杀死,一人被重伤,抢走现金12万余元。案发当天,作者通过目击者描述对犯罪嫌疑人做出了电脑摹拟画像(图1)。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许多群众向该案指挥部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尤其是在侦查人员沿着犯罪嫌疑人的行走路线一路访问到两市县的过程中摹拟画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最后,分别抓获了刑事技术2002年第6期跨省流窜、专门针对银行系统做案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和王某。电脑摹拟画像在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是一个成…  相似文献   

9.
口述记忆画像就是侦查人员在侦破案件过程中,对受害人或目击者陈述的罪犯或嫌疑人面貌特征进行描绘,制作成为供排摸、协查、通缉用的对象人像,为抓获罪犯、开展排摸工作提供一个直观的形象依据。口述记忆画像是将目击人他们头脑中记忆的罪犯或嫌疑人面貌形象通过口述形式用绘画的方法再现出来。据史料记载,这种技术早在我国古代三国时期就已经大量运用在缉捕案犯的过程之中了,可以说这项技术也是最为古老的实用侦查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目击人口头描述对象的面貌特征,然后操作人员根据这些口头描述经过整理后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将其形象再现出来,当画像基本成形后再根据目击人提出的修改、调整意见进一步修改,最终得到一张比较接近对象特征的人像,并以此来作为下步侦查工作中参考使用的画像。  相似文献   

10.
在摹拟画像中,画像专家与目击者的沟通并非单一采用语言的形式来进行交流的。人像照片资料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降低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为描述、问答以及回忆、再认等沟通活动提供更直观、准确的认知环境。1在沟通中运用人像照片资料的目的和意义1.1有助于目击者描述语言表达具有局限性,不同的人表达能力存在着差异。从实际案例中发现,目击者很难用诸如高低、大小、厚薄、长短之类的词汇对相貌特征作完整、  相似文献   

11.
摹拟画像是通过画像专家与目击者之间的沟通来实现的,是从目击者的描述中不断发现线索并逐步构建犯罪嫌疑人相貌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去再现目击活动、复原犯罪嫌疑人的相貌,还需要了解目击者,严格地讲后者更为重要,因为目击者是一切记忆的载体,这些记忆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从认知的角度讲,所有出现在目击者回忆或描述中的“事实”都是目击者“想当然”的结果,只有经过检验和佐评才能袖采胃。  相似文献   

12.
摹拟画像是一门沟通的艺术,画像专家总是希望通过目击者的描述并且从描述内容中挖掘素材、寻找灵感,从而在脑海中逐步构建一张与现实相符的脸。描述内容的重要性无容置疑,但实际的情形却令人堪忧,这些内容似乎永远满足不了需求。在沟通中我们发现,他们要么缺乏目的和动机,要么缺乏细致的分析,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琐碎凌乱、模棱两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口述记忆画像的操作是指口述记忆画像技术人员(简称技术员)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将目击对象形象特征进行组合或绘画,制成目击对象的摹拟人像的过程.其基础是目击者的描述和技术员对形象的认识与理解,而操作只是将它们用图像表现出来的方式.目前口述记忆画像一般采用计算机人像组合和手工绘画这两种方式.计算机人像组合的方法是把人像资料进行分类,一般分成:脸型、发型、耳、眼、眉、鼻、嘴、胡须和饰物等几大类,每类再由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档图片组成资档库,画像时,在各类资档中挑选出所需图片,用计算机加以组合,从而得到所需的摹拟人像.计算机人像组合技术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逐渐的更新.最初,它只是一种等比例的组合,而且资档图片一般采用线描的形式,所合成的人像缺乏直观性,显得很呆板,尽管如此,它还是在早期的侦查破案中创造出很多成绩.现在,我们使用的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已经变得耳目一新了.首先,先进的内存扩大了资档容量,提高了检索速度,简便了操作方法;其次,光影式的表现形式使人像体积感和可视性增强,方便了辨认和理解;再者,新设制的修改程序可以任意调整五官的大小,长宽,深浅等,增加了技术员对画像的操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模拟画像的绘画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辉 《刑事技术》2005,(5):44-46
模拟画像是指根据目击者或当事人描述的形象特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己的理解与经验,采用绘画的方法,再现出模拟对象类似的具体形象的一种技术手段。这项技术古已有之,可以说比现代运用的更加广泛,因为当时还没产生照相技术,不可能有照片,再现案犯形象、通缉案犯,只能通过画像手段。只不过,当时的绘画还没有发展到与结构学、解剖学和体积学等学科相关,画像人员只是运用中国画的线描的形式来完成画像,他们只能做到对对象表面上的轮廓线进行描绘,而不能做到对对象的结构与体积的表现。外轮廓线固然重要,而结构与体积的表现,特别是脸部的结构与…  相似文献   

15.
人像组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目击人的口述把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刻画出来。笔者认为,摹拟画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画像员要找准人像组合的“切入点”。把握“切入点”的第一步就是公安部刑侦专家张欣同志所讲的:一是熟悉现场情况;二是判断目击者的记忆能力;三是掌握目击者的心理状态;四是画像与对象接近相似程度的预测。此外,还要对犯罪嫌疑人的脸型、胖瘦、年龄有一个大概的判断。1发现“切入点”1.1“一针见血”的外貌特征实际工作中能遇到的高素质的目击者是不多的,他们往往说出一些民间通俗的外貌特征描写词汇,笔者把它们列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影响画像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刑事技术》2004,(1):47-48
目击人口述记忆画像在侦查破案中的运用 ,这些年来在全国侦查实际工作中越来越普及。但是画像的质量参差不齐 ,实际效果好坏相差很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操作人员本身的素质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口述记忆画像不是简单的拼凑 ,而是集心理学 ,人体结构学 ,光学以及美术造形和个人经验的综合 ,本文就影响画像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作如下讨论 :1 记忆是画像成功的关键按照心理学的说法 ,当一个人对某个人引起注意就形成了记忆。当目击人所经历的一件事情能引起他当时强烈的情绪波动 ,刺激了他的情绪 ,特别是威胁到安全时 ,这时大脑能够非常清楚和牢…  相似文献   

17.
蔡璐  张欣 《刑事技术》2013,(3):43-45
口述记忆画像是根据目击者的视觉印象,运用绘画技术综合绘制出案件相关人员肖像的技术。这一技术为刑侦破案提供快捷、直观的犯罪嫌疑人形象,给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便利,但想灵活运用这门技术要求技术员既要有高超的绘画技能,又要有丰富的办案  相似文献   

18.
制作摹拟画像需要一定的条件,除了目击者本身的记忆有能力之外,发案后抓住最佳的时间及时进行画像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地讲,每个人对形象的记忆和记忆其他东西一样是有时间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消退直至忘却,特别是对陌生人的形象记忆,这种时间性的差异就显得更加突出了。间隔时间越长,记忆就越淡薄,误差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袁中标 《政法学刊》2003,20(6):65-66
相貌侦查是指刑事侦查部门从事模拟画像及颅骨复原等专业技术的人员专门绘制嫌疑人或塑造死者肖像用于通缉疑犯、查找死者身份的专门侦查工作。这种技术员再创造的能力需要侦查人员的丰富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强辉 《刑事技术》2010,(3):51-52
笔者从事刑事模拟画像工作多年,运用该技术协助省、内外公安机关侦破了一大批重、特大案件,近年尝试对无名尸体的相貌进行画像复原,运用复原画像结合其它特征信息,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大范围的查找,对获取的信息,运用DNA技术进行排除、认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