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论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悬赏作为一种特殊的悬赏方法,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我国的刑事悬赏还不够成熟,没有真正形成制度。构建刑事悬赏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具体设想:海报的制作;适用范围;赏金来源;赏金数额标准及发放原则;举报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2.
刑事悬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侦查机关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在充分肯定其打击刑事犯罪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的同时,必须针对当前刑事悬赏实践中存在的悬赏的案件和金额无规定,以及悬赏的经费无保障和主体多元化等突出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即从刑事悬赏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原则这两大根本问题入手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3.
马加爵案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刑事悬赏问题的关注,我国尚没有关于刑事悬赏的专门法律规定,理论界的探讨也多限于民事悬赏广告,我国刑事悬赏仍然体现了群众路线,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单独法律行为,悬赏人只能是司法机关,而赏金的给付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刑事悬赏是一种行政奖励行为。自首的犯罪嫌疑人不能成为刑事悬赏的相对人;构成立功的犯罪嫌疑人、罪犯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的,按立功处理,不能成为刑事悬赏的相对人;协助公安机关查获与自己案件无关的犯罪嫌疑人,构成立功的同时可以成为刑事悬赏赏金给付的相对人。  相似文献   

5.
悬赏通缉措施在侦破有影响的案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其许多法律问题仍缺乏深入研究.以法律为视角,对悬赏通缉的法律地位、悬赏行为及赏金的性质认定、可能获得赏金的对象范围及复杂情况下赏金的分配方式、进行悬赏通缉应当把握的标准、悬赏纠纷的解决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助于促进悬赏通缉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悬赏通缉在侦破重特大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待进一步理清。对悬赏通缉的法律地位,悬赏行为及赏金的性质认定,可能获得赏金的对象范围,复杂情况下赏金的分配方式,进行悬赏通缉应当把握的标准,悬赏纠纷的解决机制等问题应进行深入探讨,以提出完善悬赏通缉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一项解决与犯罪行为相关联的民事责任的诉讼制度。因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审判实践中往往出现诉讼主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标准、法律适用及其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坚持最大限度补偿被害人原则、适当考虑被告人赔偿能力原则、追究共同致害人以切实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原则和先刑后民原则,从保护被害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使一起命案能及时破获,公安机关张贴公告进行悬赏。然而,当案件顺利破获后.悬赏方仅兑现了部分赏金.余下的赏金以抓获的是死人不是活人为由.一直不予兑现。无奈.检举人李书杰老汉在河南通天路律师事务所律师侯金海的帮助下,一纸诉状将悬赏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以下简称金水分局)告到了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人民法院.要求该局兑现余下的悬赏金。  相似文献   

9.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把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列入特别程序之中,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该程序目前还存在着程序启动主体单一化、适用对象范围过窄、执行机关不明确、费用的承担主体模糊以及救济方法不科学等一系列不足之处,亟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以增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实现该程序的设置目的。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中叶刑事被害人学的兴起以来,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权益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保障被害人权益的重点之一是实现其因犯罪而招致的损害赔偿。我国《刑事诉讼法》为被害人寻求损害赔偿提供了三种途径:刑事和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事部分处理完毕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三种程序在价值功能、提起时间、适用案件范围、赔偿范围、国家刑罚权与被害人求偿权融合度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当案件属于刑事和解适用范围时,选择刑事损害赔偿程序的规则为:被害人应优先考虑刑事和解程序,其次是附带民事诉讼,最后才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