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一段时间,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成为传媒热点,也向行政法学界,甚至法学界、教育界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其中尤以某博士生诉北京大学一案反响最大。一个仍无定论的问题是:学生以学校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应否受理?换句话说,以学校为主体实施的管理行为能否成为行政诉讼的标的?笔者认为,教育权与其他国家行政管理权一样,应该接受法律监督,是行政诉讼的标的,学校作为教育权的行使者之一,其行为被包含在行政管理范围之内,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这是教育权的本质决定的,也是法治行政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管理国家社会治安的职责。公安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自己的行政职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在公安机关的具体要求。如果公安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管理相对人不服,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作为被告的公安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负有主要的举证责任。笔者就公安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作以下的研究: 一、公安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负有主要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又叫证明责任,是指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应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如果仅有主张,没有证据予以证明,则其主张不能成立,甚至会导致该当事人在诉讼中败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根据此规定,公安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作为公安诉讼的被告,在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其作出具体公安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和规范性文件,这是由公安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公安机关收集、提供证据要客观、全面、及时、合法,要充分运用证据,证明自已作出的具体公安行政行为合法有效,也要全面、联系地综合使用证据,搞好证据的组合,更要实事求是地使用证据。公安机关在公安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履行得如何,对于应诉的公安机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诉讼法》仅规定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而未规定原告的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它是对被告就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承担举证责任这一基本原则的补充。不能将原告的举证责任与被告的举证责任等同。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仅限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在司法实践中 ,对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范围应当严格限于法律所规定的事项 ,而不能作任意的扩大 ,否则 ,将构成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整体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些教育领域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的出现,法学界、教育学界等学术界人士也开始从学理上探讨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既不是典型的行政法律关系,也不是典型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具有多重属性的复合型法律关系,总体上是基于教育与受教育的活动而形成的教育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法律明确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然而审判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却突破了该原则。行政诉讼原告、被告双方的和解导致原告撤诉,进而使行政诉讼案件终结的情况不在少数。针对行政诉讼的审判实践与国家法律规定不相符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探究当今学术界为解决这种不相符而提出的对策——构...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行为可诉性是指高校因其管理行为损害学生合法权益而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可能性。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行为具有可诉性已是我国学术界的基本共识,司法介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行为应以是否妨碍学生受教育权实现和侵害其公民基本权利作为判断标准,遵循比例原则、普遍的道德认可等原则,对其进行法律审查或事实审查。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复杂的,行政诉讼被告地位反映了司法制度障碍以及行政法治缺失等一些本质性的问题.目前的行政诉讼被告地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官本位"流毒的影响,行政诉讼被告相对于原告甚至审判方具有某种特殊的强势地位;行政诉讼被告与原告平等的诉讼关系是一种拟制的平等,但实际是不平等的;行政权相对于司法权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网约车案件行政诉讼的类型主要是行政处罚(罚款)和行政强制(扣押车辆)争议,原告绝大部分是网约车司机、被告的类型和名称多样,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主要是各省市的道路运输条例和出租车管理条例。网约车案件行政诉讼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未追加网约车公司为行政诉讼第三人,缺乏对暂扣或扣押涉案网约车车辆的必要性审查,对陈述、申辩或听证放弃的审查不严,适用错误的法律做出裁判以及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和人民法院裁判依据的冲突。网约车案件行政诉讼的发展趋势是行政许可诉讼及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增加,公平竞争权行政诉讼以及劳动权行政诉讼的出现,顺风车的快速发展以及与网约车经营行为的区分成为重要的争议焦点。  相似文献   

10.
知识卡片     
编号{类别编号 一一口”类行政诉讼的概念我国的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行政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诉讼制度。行政诉讼的基本特征行政行为的组织,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实施某种具种具体行政行为组织。 (三)行政诉讼的审判要点,是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四)行政诉讼是行政救济的一种手段,以人民法院的裁判为解决行政纠纷的最终裁决。 又五)行政诉讼的宗旨,是通过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  相似文献   

11.
“被告人认罪案件”司法程序作为一项具体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否简化审判程序,简化到何种程度,和我国的历史传统、法律文化、诉讼习惯尤其是现实案多人少的现状有密切联系。这也足以解释为何刑事诉讼中存在简化审理而行政诉讼中却没有类似的制度。因此,我国的“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制度的构建,也应适应我国基层司法的现状,做出灵活、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般意义上的公益诉讼涵盖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两大领域。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制度特色就是公益诉讼的原告制度。与传统私益诉讼的原告制度相比,公益诉讼的原告具有原告资格的多元化、原被告双方力量的差异性、原告处分权的限制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一度成为传媒的热点 ,也向法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不服学校处分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校方处分学生的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诉讼标的 ?本文作者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4.
具有违法性的行为,在民事与行政上的效力一般被予以否定,即违法则不可能有效。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肯定这些行为的效力,更有利于法益保护和立法目的的实现.故在民法上出现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与管理性规定的区分。这体现了有效性与违法性判断一定程度上的分离.而这在行政法上也有体现。这种分离既体现了法秩序的统一性.又体现了各部门法不同的利益导向及法的利益权衡本质,也决定了各部门法判断的相对独立性,即使具有保障法地位的刑法也是如此。“一般违法性”的存在,与刑法判断的独立性不相冲突,而民事、行政法有效性与犯罪的成立也并不完全排斥。  相似文献   

15.
行政主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行政法学概念。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但却与西方的行政主体理论存在明显的实质性差异。行政主体理论曾经对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实际运作起了重要作用,但在近十年的实践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司法权力机关的程序性违法行为是影响司法公正、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程序性辩护是纠正程序违法、保护被追诉人基本权利,使其获得公正审判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现行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并未形成系统的可操作的程序性辩护规则,应尽快在立法上确立程序性辩护制度,并完善相关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诉讼纠纷日益增多,但是目前的行政法律理论和行政法律制度都已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关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但是都不足以解释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中的事实关系.而现有法律规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纠纷不能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这也给实践中妥善解决高校教育诉讼带来了障碍.目前虽有部分司法案件对这种制度缺陷有所突破,但是还需要通过立法的手段为其确立明确的依据,以此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并使学生能够通过行政诉讼的手段维护自身权利.  相似文献   

18.
南昌市青云谱区青云谱乡施尧村因未依法公布村务、财务和分配征地补偿费的行为而被村民告上法庭.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公布村务、财务并非行政职责,而对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则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权利的重要内容之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土地管理法关于村委会依法管理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规定并不构成行政授权,故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范畴,因而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相似文献   

19.
"幽灵抗辩"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为减轻或者免除其刑事责任而提出的无罪或罪轻的辩解,在司法实践中,如何从证据上对其抗辩进行排除是一大难题。在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被告人不承担举证责任,侦查机关要搜集证明被告人主客观方面的相关证据,难度很大。我国应借鉴英美法中的"积极抗辩"制度,思考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如何履行好举证责任,从而通过举证来排除被告人的辩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立法层面得到了细化,体现了司法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但理论上对该制度仍存在着误读,其根源在于:一是没有将该制度放在我国法治的社会基础上进行考量,过分强调了民事审判制度的独立性;二是忽略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纠纷解决价值;三是将法官的权威与司法权威画等号。为了实现法治理想,应当在中国社会的法治基础这个视角下来审视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发展及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