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一般来说,人有五种年龄:一、时序年龄。即一个人从出生至今所有时间总和,也称日历年龄或自然年龄。二、生理年龄。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机体结构、功能的老化程度,即指一定时序年龄时,生理达到的水平。三、心理年龄,又称主观感受年龄。它指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自己主观感受老化的程度。四、社会年龄。主要指人在社会中的经验、能力。五、外貌年龄。即一个人外表看上去的年龄。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8,(5):108-108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描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3.
笑别丁聪     
舒展 《新湘评论》2010,(2):52-52
丁聪善于把悲痛和苦难化为幽默或自嘲,不仅外貌不显老,他的心灵也总是年轻。难怪友人们称他是个“老顽童”、“国家级珍稀动物”。  相似文献   

4.
笑别丁聪     
舒展 《学习导报》2010,(2):52-52
丁聪善于把悲痛和苦难化为幽默或自嘲,不仅外貌不显老,他的心灵也总是年轻。难怪友人们称他是个“老顽童”、“国家级珍稀动物”。  相似文献   

5.
陈原 《新湘评论》2013,(21):29-29
人生不能缺少娱乐,而且还要“寓教于乐”,这是人们的共识;娱乐是有界限的,有些事情万万不可娱乐,似乎也被多数人所认可,起码在舆论中是这样表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娱乐的界限极其模糊。  相似文献   

6.
于钦读 《奋斗》2007,(5):39-4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中,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行为才能和谐.社会也才能和谐。所以《决定》要求,“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7.
中央关于取缔“法轮功”非法驵织的决策非常正确,非常必要。近年来,愚昧迷信和假科学现象在一些地方抬头,有些地方很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和心理的等等。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人对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现象丧失应有的警惕,甚至在一些人看来,什么唯物论、无神论,都无所谓。参加“法轮功”非法组织的不仅有一般群众,而且也有共产党员,有些人甚至是担负一定职务的干部和资历很深的国家干部。“法轮功”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反人类的本质已经昭然若揭,造成的社会危害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8.
重千金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常常感受到信任危机的可怕——早上买牛奶,你会问:这奶是不是掺水;买肉又担心是注水的;抽烟时怀疑是假烟;喝酒时信乡遭灾,讨钱谋生”纸片的小孩,可能就是丐帮中的要员;看见大街小巷墙壁上的“治疗牛皮癣”,就会产生一种不寒而栗的上当受骗感;无论到哪儿,付款时,对方怀疑你的钞票,而找钱时,你又担心对方给你的是假钞。有些口口声声讲廉洁奉公的官员,实际上是一些欺上瞒下、假公营私的“蛀虫”。由此看来,信任危机正在无声无息地侵蚀着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和友善相处的人际关系,若泛滥开来,既败坏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语》和《孟子》最真实地记载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这两部著作表明,孔子和孟子的认识论是朴素的反映论。他们认为,人们的知识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是学习获得的,是人们的认知器官对外界事物和自身心理的反映。一、学而知之孔子和孟子是主张“生而知之”,还是主张“学而知之”,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大难题,而多数老学者认为孔孟是主张“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者,笔者以往也持这种观点,现在却不敢再苟同了。1.学而知之。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也是管理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现代管理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不仅是有物质需求的经济人,是社会人,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如果不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的社会心理,就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革命者永远年轻─—徐特立的心态年龄黄子云人有实际年龄,即按出生年月计之,也有生理年龄:健康者精力旺盛,容光焕发;反之,体弱多病者,未老先衰。还有一种是心态年龄:乐观者朝气蓬勃,充满对生活的爱,如50年代那首歌所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反之,忧心...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而苦难无疑是人生中最苦的那味药。时间的装订线穿过无数个日与夜,串联起不断轮回的春夏秋冬,于是我们拥有了一本日历。日子一天天地过,我们也一天天地撕去那挂在门后的日历。理解苦难的人每天怀着烈焰般的激情,用坚定不移的心撕去那注定辉煌的一页;而排斥苦难的人则是朦胧着睡眼,恍恍惚惚地随手撕去,这日历对他们来说终将成为一次次无意义的消逝的小碎片。  相似文献   

14.
肖健 《学习导报》2012,(4):43-43
对于89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来说,除了吃饭不挑食、生活有规律之外,似乎也找不出更多养生秘诀。但从他“人,都会变老的。有的人年龄不老,精神状态已经老掉了。有的人年龄老了,精神上却保持着年轻。我觉得后一种人是幸福的”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悟出他“精神年轻人不老”的长寿奥秘。  相似文献   

15.
对于89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来说,除了吃饭不挑食、生活有规律之外,似乎也找不出更多养生秘诀。但从他“人,都会变老的。有的人年龄不老,精神状态已经老掉了。有的人年龄老了,精神上却保持着年轻。我觉得后一种人是幸福的”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悟出他“精神年轻人不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全面建设小康成为新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提高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主要是从“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发展,甚至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同起来。但是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五毒”、“三害”、“打老虎”这些名词儿,对于今天的青年已经陌生。如果将其译成今天的流行语:“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腐败分子”,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建国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不流血的内部战争。毛泽东甚至向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你有贪污吗?”周恩来的老厨师也受到嫌疑。人们说:“杀了两个人,管了几十年。”它的警示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干部管理机制,是件好事。然而,就在好事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把交流作为“奖惩”干部的手段,其结果影响了干部的正常交流,违反了党的干部人事政策,对地区的发展和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据调查,有些地区的领导干部动辄就用交流作“黄牌”,敲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或不顺眼的干部,不听话就将你交流到不好的地方去,以示惩罚;有的领导干部拿交流作为一种“奖赏”,对与自己关系紧密的人不时许愿“到时将你交流到某某好地方或好位子”;还有的领导干部用交流排斥异己,一…  相似文献   

19.
日历年龄———由每一个人的出生地年月日机械推算出来的年龄,满12个月为一周岁。遗传年龄———每个人的寿命长短,与父母的遗传基因有关。社会年龄———指人们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不同的平均寿命。如解放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而助部国有部,不现在  相似文献   

20.
艾迪 《党课》2008,(1):98-99
无礼,常常即使有理也会变得无理;有礼,有时候就算是无理也可以变得有理。 “礼”与“理”,本来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汉字,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二者却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与逻辑关系。人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意思是说,只要你站在了正义和道理的一边,便可以在社会生活中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