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海涛 《党建》2010,(5):51-51
学习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的事迹,感慨颇多。如何做一名像王彦生那样的组织部长?我认为,组织部长要姓“方”不姓“圆”。  相似文献   

2.
温继平 《求贤》2010,(2):34-34
王彦生同志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典范,展现了当代组织部长的精神风范.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行为标杆。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学刊王彦生事迹要“内生于心、外化于形”,提升五种品质:  相似文献   

3.
王彦生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在位时让党员干部由衷敬佩,离世时让群众洒泪相送。他走了,没留下什么临终遗言,留下的是“山生”博客和大量工作手记;没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留下的是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的身影;没留下什么丰功伟绩,留下的是被众多党员干部群众称颂的口碑。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专门收看了已故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感触颇深。同为基层的组织部长,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王彦生精神应从四个方面努力,自觉担负起忧党、兴党之责。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0,(1):F0002-F0002
<正>2009年2月4日,49岁的王彦生走完了短暂而又华彩的一生。王彦生生前任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王彦生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一往情深、对本职工作十分敬业,生动地书写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的时代风范。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十年,是群众文化事业空前发展的十年。自建国以来,群众文化工作从来没有得到过今天这样广泛的关注和支持,群众文化活动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天这样自由话泼、丰富多采的生动局面,群众文化工作队伍从来没  相似文献   

7.
组工干部的楷模——王彦生同志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铮铮誓言,树立了组工干部的伟大形象。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备受震撼。这震撼中有感动,有敬佩,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服气。我作为和王彦生同志担任相同职务的县委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株洲市每周举办的“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坚持群众办、群众演、群众看。每场演出由不同单位承办,群众自编自演。那些有行业特点、反映身边事、身边人的节目,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无论是员工还是战士,上至80岁高龄的老人,下到4岁幼儿,都纷纷登台“献艺”,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群众办群众演群众看@许志汉  相似文献   

9.
收看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的心备受震撼,曾多次热泪盈眶,这种震撼中有感动,有钦佩,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深深叹服。作为和王彦生同志担任相同职务的县级组织部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发生在王彦生同志身上的每一件事尽管普通但却感人至深,尽管质朴但却见真情,尽管平凡但却折射出伟大。  相似文献   

10.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既是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掌握群众工作方法的核心问题,也是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热情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之源,更是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为追求真理、实现梦想而团结奋斗的法宝。  相似文献   

11.
对党员干部来说,有一种“脸色”是应该多看的,那就是群众的“脸色”,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真实的东西。群众过着怎样的生活、有什么困难,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情况如何,都会在这种“脸色”上有所反映。老百姓“愁眉苦脸”,就表明子女上学、住房求医等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笑逐颜开”,就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看看群众的这些“脸色”,就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身上闪耀着共产党人很多可贵的品质,感人至深,令人感佩,其中一点就是"低看自己、高看群众"。正因为如此,他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一辈子像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唯独没有他自己。杨善洲从20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在30多年时间里,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始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成林在与中青年领导干部座谈时语重心长地说:“强化群众观念,就要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政绩的重要尺度。千奖万奖,不如群众夸奖。”这句话,形象地回答了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上级领导的评价与群众的评价问一般情况下,上级部门对干部的评价与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是一致的。一个干部只有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组织上才会给予肯定,群众也会打心眼里赞许。但在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没有为群众办实事之心,也不在乎群众对他们的评价,但却很在意自己在上级领导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外来“大领导”当上“小村官”,干给群众看,组织群众干,帮着群众干,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5.
龚斯宇 《廉政瞭望》2014,(19):64-65
“对你们来说,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而对我们交警来说,这从来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近日,一篇网帖在微博和微信上悄然流传开来,引起交警群体的强烈反响。作为与群众接触最频繁的警种之一,交警工作的危险和种种“难处”,却常常不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17):20-21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没有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不是真正意义的改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诉求和智慧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使人民群众有条件、有渠道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人翁”,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共识、形成了这样的制度,改革才能顺利趟过“深水区”。  相似文献   

17.
去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到基层调研时,针对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短腿”现象,提出了在全市的村、社区中,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和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三项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我与各区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代表谈心谈话。并到联系点开展了一些活动,通过亲身下基层了解实情,掌握社情民意。为基层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对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有了更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一次,某市一位领导针对一些县、乡镇干部平时不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意见很大的现状,在会上严厉提出批评“:如今一些县、乡镇干部,对市领导的话,言听计从,但对群众的话却装聋作哑,根本听不进去。那怎么行呢?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父母’的话都听不进去,听上级领导的话也是假的!”听了这位市委领导的一席话,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由此想起刘少奇同志1961年在湖南视察工作时的一段话。刘少奇同志当时问一名犯了错误的农村干部:“你为啥犯错误?”对方回答:“没听党的话,没听毛主席的话。”少奇同志听后说:“我看还要加一条,没听群众的话。”遗…  相似文献   

20.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群众工作这个传家宝我们须臾不可忘记、千万不可丢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是需要着力提高的“第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