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2月14日,在立陶宛独立后的第一次总统普选中,前立陶宛共产党领导人布拉藻斯卡斯以59.2%半数以上的选票当选为立陶宛首届总统。外电评论说,布拉藻斯卡斯身材魁梧、快人快语,熟谙经济,是一位“令人放心,温文尔雅、出类拔萃的政治家”。他上任后必将为振兴立陶宛经济作出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2.
苏联《文学报》以“为什么当时要分配”为标题登了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工程师的来信,反映了青年工程师对被分配工作的不满情绪。该信问世之后,在社会各方面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为此《文学报》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事隔数月,1983年第36期《文学报》发表了一篇述评,综合了读者的信函。同时,还公布了《文学报》记者就此问题向苏联国家劳动委员会劳动资源管理局局长尤·克列依密诺夫的采访记录。现将这场讨论介绍如下:引起这场讨论的主角是青年工程师伊·彼。他与几位同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科研所和  相似文献   

3.
原苏联出于争霸需要,畸形发展军火工业,形成军事化经济。与此同时,为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不计成本,甚至免费出口军事装备。80年代,苏联出口军事装备和技术每年达200亿美元左右,1989年,出口额创高峰,达230亿美元。据俄罗斯跨部门分析中心1993年出版的《俄罗斯的转轨》一书中称,从1986年至1990年苏联军事装备出口情况分析表明,占40%的出口是按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是久拖不还的),27%是免费的,只有33%才是现金交易。  相似文献   

4.
革命的神话     
1990年第10期苏联《文学报》新辟了一个栏目“我们是谁?去向何方?”,介绍流行于苏联知识界的一些新观点。这一期刊载的是《人道主义》智力俱乐部的两位创始人克利伏罗妥夫和契尔尼雪夫的谈话,主持人是该报评论员采尔姆斯。这份谈话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苏联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看法。现译载如下: 采尔姆斯:今天我们就象圣经中的那些荒漠游子,没有领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前代总理盖达尔在1993年秋天制服议会反对派的斗争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不久前俄报刊载盖达尔的回忆:《1993年红色的秋天》,现摘要编译如下: 1993年9月19日上午将近12点的时候我来到了总统的别墅,我得知总统作出了下述决定:即停止最高苏维埃的工作,宣布新的选举并按宪法进行全民公决。总统作出这样的决定的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最高苏维埃公开地、故意地无视四月份全民公决所清楚表达  相似文献   

6.
1990年可以说是苏联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各种事件接踵而至。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说:“至关重要的事件数量之多达到了极点”。要举例子真是俯拾即是:年初开了两次苏共中央全会,接着是第三次非常人代会,实行总统制、多党制、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的条文;然后是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以及两个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迈进了新的21世纪后,随着叶利钦时代的终结,普京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担负起“照看好俄罗斯”的重任。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近10年的转型调整时期,但这只“熊”的伤势却越来越重,综合国力严重衰退,下降了近50%。普京在其撰写并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说,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大概是  相似文献   

8.
卡廷事件在世界近代史上似乎是一个谜。1988年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莫斯科时,戈尔巴乔夫告诉他,1939年苏联占领波兰部分领土时所俘获的15000名波兰军人是根据斯大林命令被处决的。1990年4月初,卡廷事件牺牲者家属联合会在苏联驻华沙使馆面前组织了一次示威,要求了解卡廷事件的真相,并向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一年一月和一九九三年七月,前苏联和俄罗斯分别发生了一次经济大地震。前者虽不及“八·一九”事件及随后苏联解体所产生的震动效应而几乎被人们遗忘,后者虽因其时议会和总统权力斗争的日益白热化及随后的流血事件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但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忽视这两次非同寻常意义的举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运用衡量的效度和信度两个指标对《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简称《鉴览》)的衡量质量进行了评估,认为《鉴览》所创建的衡量方法与原先的一些事件数据分析(event data analysis)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其次,将《鉴览》一书和传统国际关系史书进行了比较,认为《鉴览》一书不同之处在于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数量化描述和明确历史事件累积效应的原理和大小;最后,提出了《鉴览》一书在理论上的三个突破是区分了关系分值和事件分值、区分了事件的不同影响力和涵盖了双向事件。而其主要局限在于对历史数据的理论分析不够充分以及定量衡量和定性判断之间存在不契合。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历史教学领域充满了形色各异的历史教科书,其混乱严重降低了历史教科书的教育功能。普京就任总统后,多次过问教科书问题,重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俄罗斯民族历史价值观。梅德韦杰夫总统承继了普京总统的做法,同时,颁布总统令,成立专门委员会,主要围绕苏联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研究和解决在俄罗斯境内以及独联体甚至欧洲的"篡改历史"问题。这表明俄罗斯领导人在重建正确历史价值观基础上,正在构筑一个"安全"的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根纳季·瓦西里耶维奇·奥西波夫系苏联社会学学会理事会副主席、哲学家、博士、教授。曾任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哲学研究所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研究组组长。现任苏联科学院实际社会凋查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杂志编委。1973年起任苏联社会学学会理事会副主席。布热津斯基的书《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复灭》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能对它保持沉默。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正等待着答复。可以“从里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研究》2012,(1):205
《俄罗斯研究》的前身是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社科院合办的上海市苏联东欧研究所于1981年6月开始出版的《今日苏联东欧》杂志。2000年1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俄罗斯研究》(季刊),2007年,经批准改为双月刊。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最近出版的《绝密文件:卢比扬卡①致斯大林关于1922-1934年苏联国内情况的报告》,是一部大型的多卷本历史档案汇编,收录了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1922-1934年间致斯大  相似文献   

15.
苏联《共产党人》1987年第4期以《按新方式思维和工作》为题的专栏刊登了党政、经济、文教、科技等各界人士撰写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当前进行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具体情况。读读这些文章可以了解一点苏联改革的进程,增加一点感性知识。  相似文献   

16.
苏联《共产党人》1987年第5期发表了阿尔巴金和安奇什金的文章对该刊编辑部所提出的一些经济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阿尔巴金(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科学院通讯院士)(1)关于经济科学问题——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不能不引起经济科学的关注。经济科学涉及到国民经济如何向集约化发展轨道过渡以及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途径。经济科学在这个方面已取得了某些科研成果。然而,人们指责经济科学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是完全有根据  相似文献   

17.
对俄罗斯总统制的研究,国内学术界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前苏联和俄罗斯为什么要选择总统制?总统制出现以后为什么会屡经波折?俄罗斯总统制会发生哪些可能的变化?这些都是亟须探讨的课题。本文拟从政治制度化的角度解释俄罗斯总统制演变的过程,并对目前总统制所处的阶段作出估价。 一、制度资源短缺与总统制的产生 在苏联实行总统制并非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才提出的。早在1936年和1964年苏联曾两度有过总统制的创议但都没有获得认可。其原因在于苏共仍有足够的政治动员能力来维护其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苏联闪电般地分裂为15个独立的共和国;三年后,这些共和国又趋向于联合。大多数前苏联共和国都是经济幼儿,并且还有5个共和国需要俄罗斯军队维持和平。上个月,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选举了新总统。这两位新总统在竞选纲领中主张加强同俄罗斯的联系。在这些共和国中仅有3个既不需要俄国援助又不需要俄国军队。经过几个月的拖延,俄罗斯同爱沙尼亚签署一项协议:俄罗斯最终于8月31日前从波罗的海国家撤走所有军队。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0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稳定国民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以下简称《方针》)。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问世,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苏联经济体制根本改革迈出的决定性一步”,“标志着苏联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观将《方针》的产生背景、出台经过、基本内容、各界反应以及实施前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俄罗斯”在上周六的代表大会上作了以下总结: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在叶利钦总统的领导下,已经促使全俄劳动人民大罢工,并且连续数月不给劳动人民工资。代表大会一致决定:“要让这种开端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结局”,目的是要“摆脱资产阶级政权,消灭“反人民的殖民主义制度”,而后就要将政权移交给劳动人民阶级及其先锋核心——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