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其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梅奥通过其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组织管理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严格规则和等级制度的正式组织,还存在着另一类组织形式,即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亦称为非正式群体或非正式团体。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生活习惯方式,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的需要构成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基础和纽带。 非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在组织行为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与功能,将会有助于组织效能的提高。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在高校,由于大学生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意见领袖』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校非正式群体与“意见领袖” 按照社会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以及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把社会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高校学生正式群体是指有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学生组织,有固定的成员和组织结构,成  相似文献   

3.
巫春华 《求实》2005,(8):90-91
人们通常容易忽视非正式群体对思想教育可以起到的作用。相对于正式群体来说,非正式群体也具有利于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作用的优势。从群体动力角度看,非正式群体为思想教育创设良好机制:从群体决策角度看,非正式群体为思想教育构建作用平台;从群体沟通角度看,非正式群体为思想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校非正式群体是由于某种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爱好、共同处境,还有同学、同乡、同血缘等因素自动形成的群体,是没有明文规定的自然形成的组织。以感情为纽带是非正式群体最显著的特征,群体成员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依附关系。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高校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与维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日益增多,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研究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化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帮助大学生顺利成才,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基本背景群体,一般是指按某个或某些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一种人群结合体。群体的组成人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据群体的形成原因和群体内各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是指由于某种特殊关系和需要而自发形成的无成员编制的大学生群体。随着社会学、心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的客观事物,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  相似文献   

7.
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行为引导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长青 《求实》2006,(Z2):112-113
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特征与行为 1.群体规范的约束性.学生非正式群体不像班集体那样的正式群体有明文规定的规范,如守则、纪律、准则等,但这不等于它没有行为规范.只是这种规范是无形的、不成文的,是从各自需要、利益、情趣和爱好出发而自发约定俗成的,它对每个成员行为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有时比正式群体规范的作用更有效、更显著.因为这些不成文的无形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心理特点的表现和反映,与成员内在心理需求比较融合,加之非正式群体规模不大,很容易相互监督和参照,因而这些无形的规范就具有很大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8.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海兵 《探索》2003,(3):87-89
本文从群体的内在特征出发,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群体的结构与主体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自决、自主、自控,是群体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现有的正式群体很难满足他们丰富、复杂的各种需求,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式群体的途径加以补偿、满足自身求美、求助、求德、求知、自尊、理解、归属、交友、娱乐等各式各样的需求。于是各式各类的公开或不公开的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除了党支部、青年团、妇联、工会等各类正式组织,总还有一些人自然而然地组合在一起,三五成群,形影相随,言谈投机,行动一致,彼此保持着一种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默契关系,形成一种非正式小群体。一般说来,非正式小群体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如果引导正确,作用发挥得当,其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往往能够自然而然地和正式组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既减少完成工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现象。研究非正式群体对企业的影响,掌握其成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其积极性对企业管理十分重要。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群体,它是性格相投、志趣相同、信念一致、情感亲近、关系密切的个体集合。非正式群体追求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它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满足成员的某种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比如书法学会、自学小组、钓鱼协会、业余爱好兴趣小组、活动队、同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等。它们和企业中的班组、车间、科室、党、团、  相似文献   

12.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艳红:非正式学生群体是相对那些经某级组织认可、登记、管理的正式学生群体而言的,它一般以成员间的共同兴趣与个人友谊为纽带,自发形成、自由组合、自然产生领袖人物。非正式学生群体参与人数众多,活动频繁,几乎涉及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分散和即兴的形式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成员,并且对群体外成员也会产生一定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解析当今中国社会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有机体的运行需要来自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支持,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综观我国制度变迁与创新过程,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存在诸多不和谐的方面,需要我们在认清原因的基础上,促进其协调发展,以保证制度对于社会有机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转型条件下,组织社会资本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本文对正式结构的变迁和非正式结构的表现及其功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是结构制约与组织建构的关系,正式结构规定了组织行为的可能性空间,非正式结构则将这种规定性现实化和策略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镇企业中普遍存在非正式群体。乡镇企业的非正式群体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内聚力,核心人物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围绕非正式群体的冲突比较多。企业管理者应重视非正式群体,在管理方式上对不同非正式群体区别对待,注重联络感情、有效沟通的艺术,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重视对核心人物的研究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录用正式制度,按照狭义理解,仅是人为制定的“正式规则”,也就是指围绕公务员录用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录用流程、考试程序与内容设计等体系制度。录用的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能。这种主观性的制度认可则属于录用的非正式制度。因此,公务员录用的非正式制度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包括官员考选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意识形态等因素。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共同组成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制度环境,两者的结合才是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客观存在。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可以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在实行党政分开、校长负责制的新体制后,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具有启发性。 1、通过各种非组织群体的渠道收集学生的思想信息,可以较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基本思想状况和“兴奋点”,从而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 2、研究分析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组合结构特点、群体意识,通过调节人员的组合,利用性格、思想特点分层次进行协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可以增强群体健康前进的总动力。  相似文献   

18.
干部非正式群体是一种由干部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接近或观点相同、彼此需要等原因,自发或自然形成的、以心理或情感力量维系的人数弹性较大的群体。其实质就是干部的“交际圈”,是干部“八小时之外”的重要表现之一。干部非正式群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也可以成为一种阻力。当前,认真研究、正确对待、科学引导干部非正式群体,对切实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动各项工作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干部非正式群体的主要特征形成的自发性。干部非正式群体通常都不是由哪级组织或哪位领导者有意组织或精心安排…  相似文献   

19.
邓彪 《学习月刊》2014,(23):32-34
组织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信访活动中,有地缘关系、亲缘关系、事缘关系的诸如同乡、同事、同学、亲朋等初级群体联合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群体组织,目标明确、分工具体、步骤清晰,这就是信访活动中非正式组织。研究信访活动中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沥清信访人组织架构,疏导信访人情结,甄别信访问题轻重,规范信访活动秩序,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推动问题迅速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无极>剧组破坏环境事件,彰显出行政问责制度的不足.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过程,不仅包括一系列正式制度的更新,而且包括非正式制度的扬弃与重建.实施行政问责在注重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的同时,必须关注非正式制度的培育与改进.因此应建设行政问责文化以寻求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