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新的景气上升期 “买方市场”不等于“过剩经济”。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短短20年中,中国的短缺经济变为了相对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进入新世纪,中国企业深深感受到了生产容易销售难的市场压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市场策划的重要。 企业需要点子 专家预言:21世纪策划人才紧缺,商务策划将成为本世纪发展前景最好、收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短缺经济在大多数领域已基本结束,一些竞争性行业甚至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在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和形成究竟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4.
经历过了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短缺之后,中国经济过剩的苗头已经浮现。过剩与短缺.为何中国经济总是如同摇摆的千秋?平衡之路何在?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5年年底以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关键词。历经一年的冷热之争,中国经济最终以“高增长,低通胀”的不俗成绩画上句号。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警灯也随之亮起。当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从政府到研究机构与学者正在形成共识:严格监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规模之余,首当其冲的仍是收紧“钱袋子”。事实上,对于尚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有关专家认为,消化产能过剩,刺激  相似文献   

6.
我省企业由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开始于80年代初,大约用了10年时间。1996年下半年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企业正经历第二次由生产经营型向开发经营型的转变。这次转  相似文献   

7.
黄泰岩简介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或从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市场的转变,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随之从供给不足转向有效需求不足,这就要求经济政策也要随之从扩张供给转向刺激有效需求,以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一、启动需求的关键是启动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8.
买方市场,在80年代中期以前,还只是印在少数书本上或留在经济学家头脑里的一个名词。如今,它已频频见诸于报端,成为政府官员、民众百姓所熟知的一个概念,并成为日常经济生活中能时时感受到的一种实际的市场氛围。应该说,买方市场的出现已成定局,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是,我们不宜过早地欢呼,而必须冷静、理智地分析、认识当前买方市场的性质和特点。那么,当前我国买方市场的特色和性质是怎样的呢?当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元璋时,他指出: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远远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买方市场,还只是初生的、尚不成熟的买方市场。具体来讲,王元璋认为我国的买方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有限需求约束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短缺状态,供给满足不了需求,经济增长只有碰到资源约束时才会放慢速度。进入90年代后,以大面积的市场疲软为先导,直至目前形成买方市场,一改过去的经济常态,相对过剩又成了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就不能不使人们考虑...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在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产能过剩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产能过剩为何出现?化解产能过剩到底难在哪里?本期,我们特邀五位专家共同探讨产能过剩这一难题。难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内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市场需求减弱主持人:最近产能过剩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请各位专家介绍一下本轮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呢?于晓东:从国内看,国内市场需求转弱,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今年我国一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8.2%,总体回落1.6个百分点,比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平方市场的出现,商品销售不畅,许多行业生产相对过剩,库存增加,企业再生产和宏观经济运行都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有人主张全面放松银根,改变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时期根据供求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加大需求拉动,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这是必要的。需要弄清的是,当前经济运行的梗阻,是否主要由于银根过紧,是否由于城乡居民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因而需要改变宏观调控适度从紧的政策和买方市场的格局。1993年以来我们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并不是全面紧缩,而是有松有紧…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化市场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界和民间对此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方面,大众惯于把文学艺术当成奇观,把文化消费当成娱乐;另一方面,一批学者又大声疾呼文学的失落,纷纷为当代文学把脉。市场/消费是否必然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桎梏?中国当代文学是否真的走进了精神窄门?如果不是桎梏,那么文化市场的催化带来了哪些新文学的景观?文学写作者、批评家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调整思路?鉴于这些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推出4位学者的文章,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其中,发表看法。——主持人:叶祝弟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文化市场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界和民间对此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方面,大众惯于把文学艺术当成奇观,把文化消费当成娱乐;另一方面,一批学者又大声疾呼文学的失落,纷纷为当代文学把脉。市场/消费是否必然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桎梏?中国当代文学是否真的走进了精神窄门?如果不是桎梏,那么文化市场的催化带来了哪些新文学的景观?文学写作者、批评家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调整思路?鉴于这些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推出4位学者的文章,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其中,发表看法。--主持人:叶祝弟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文化市场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界和民间对此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方面,大众惯于把文学艺术当成奇观,把文化消费当成娱乐;另一方面,一批学者又大声疾呼文学的失落,纷纷为当代文学把脉。市场/消费是否必然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桎梏?中国当代文学是否真的走进了精神窄门?如果不是桎梏,那么文化市场的催化带来了哪些新文学的景观?文学写作者、批评家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调整思路?鉴于这些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推出4位学者的文章,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其中,发表看法。--主持人:叶祝弟  相似文献   

15.
杨扬 《探索与争鸣》2006,(11):14-15
当代中国,文化市场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界和民间对此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方面,大众惯于把文学艺术当成奇观,把文化消费当成娱乐;另一方面,一批学者又大声疾呼文学的失落,纷纷为当代文学把脉。市场/消费是否必然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桎梏?中国当代文学是否真的走进了精神窄门?如果不是桎梏,那么文化市场的催化带来了哪些新文学的景观?文学写作者、批评家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调整思路?鉴于这些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推出4位学者的文章,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其中,发表看法。--主持人:叶祝弟  相似文献   

16.
董波 《今日浙江》2008,(17):40-41
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需求因素,一直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需求增长带动生产跟进,并经乘数效应放大,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而消费、投资、出口这三大需求也往往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尤其在世界经济出现产能过剩趋向,全球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当今,需求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更不待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现象:市场消费不旺,相当一部分工业产品和消费品过剩,物价持续走低。这表明,我国拉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已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相应地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战略,由过去短缺经济下侧重于扩大供给拉动经济增长,转向买方市场下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贸易增长速度放慢的影响,我国出口由连续五年的快速增长转为去年的进出口总额增幅大体持平。这表明我国的出口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要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主要依靠国内需求拉  相似文献   

18.
张守凤  张伟 《前沿》2001,(4):36-38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 ,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生产力迅速发展 ,产品数量激增 ,品种丰富多样 ,市场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大部分社会生产、生活消费品已告别了短缺经济 ,许多领域出现了供大于求 ,许多产品的生产能力处于过剩、闲置状态。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大幅下降 ,企业从经济高速增长中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越来越少 ,中国经济实质上已开始进入微利时代。同时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金融壁垒逐渐被打破 ,市场进入者越来越多 ,银行正面临国内同业竞争的加剧。此外 ,外资银行的…  相似文献   

19.
李继文 《中国妇运》2001,(10):46-48
信息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中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特别是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买方市场的出现,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纷纷暴露出来,更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如果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在长线、短线上做文章的话,那么,在目前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其“长线”就显得太多了,因为现在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我国目前正在千方百计地刺激需求。而作为需求中重要方面的投资需求,其方向是什么呢﹖原有各产业的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小轿车、房地产等虽“热”了一时,但终究未成大气候。于是,一些经济学家曾预计我国将要…  相似文献   

20.
刘亚娟  王静怡 《传承》2008,(10):102-103
18世纪末,英国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取代了阿姆斯特丹—一个城市的经济霸主地位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讨论荷兰输在哪里,民族主义的缺乏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英国取代荷兰,究竟是从城市经济到民族市场的合理过渡,还是民族主义作用的结果?从城市到国家,民族主义是否真如格林菲尔德所说,已是资本主义兴起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本文在此试图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