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曾多次论及“经济全球化”现象 ,表现出了对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关注 ;另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的结果。根据《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论述 ,我们可以确定 :(1)经济全球化并非一种新现象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诞生 ,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形成的 ;(2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各国经济的联系与相互依赖 ,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会对各国经济 ,尤其是弱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造成挑战和威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效益与公平的原则 ,才能促进各国经济 ,实现世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展为比较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包含着多方面的方法论意义.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全球化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没有改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相伴随的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紧张关系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在民族国家地位问题上形成焦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是不断受到挑战和回应挑战的历程。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和东方社会的蜕变,催生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和世界范围内的剧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具有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葆活力的关键,就是不懈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果,是实践并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完善与发展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社会状况,分析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现并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进入马克思主义所科学预测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和过程。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冲击和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想,是高屋建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形成和普遍性世界交往,民族史日益成为世界史。经济全球化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逐渐以民族矛盾的形式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超越资本主义狭隘的利益观、国家观和世界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关于东西方社会比较而得出社会道路多线可能的立场和方法,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在一种普遍价值共识前提下,尊重和支持各国选择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倡导为实现共同利益和人的发展的价值指向而协同合作,团结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今世界现实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历史和经验都证明,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在当前资本主义全球化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我们更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住有利时机,快速发展经济,扩大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通过对《共产党宣言》中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描述,揭露了资本主义主导下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政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资产阶级主导下的全球化,扭曲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使人与人之间变成了冷漠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环顾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威胁人类生存的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了消除这些潜在的威胁,扭转资本主义主导下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需各国携手合作提供新的全球治理方案,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国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以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为理论依据,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争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繁荣、开放、清洁美丽的世界。挖掘《共产党宣言》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思想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卢卡奇、柯尔施的社会革命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新文化革命运动、阿尔都塞与齐泽克的存在论幻象批判理论进行历史考察,梳理其意识形态理论演进的逻辑线索,不难发现,卢卡奇和柯尔施在对第二国际庸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中阐释了总体性思想,希望借助阶级分析方法并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葛兰西和法兰克福学派采用人本学方法,对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反思批判,以此来动摇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根基,获取文化领导权,确立社会革命的方向;阿尔都塞、齐泽克采用了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对意识形态的结构、功能及其存在属性作了极为"晦涩"的研究剖析。三种不同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均有合理与偏颇之处。准确把握其思想精髓,对于我们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对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过程的考察,马克思在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世界市场思想。扩大历史视角,那些曾经影响早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仍然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全球化的环境是始于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市场的当代表现。关于如何"把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社会主义中国在参与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陷入低谷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动荡多变的世界,要发展就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深化改革,走多模式化发展的道路;参与全球化进程,顺应、融入世界潮流;加强社会主义国际联合;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发展要与新技术革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马克思哲学传统解读的哲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柯尔施解析并批判了正统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倾向。通过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柯尔施重申了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并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念哲学,而是从经济、政治、哲学与历史的统一中,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的批判,通过革命的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与发展前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在今天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探索和创新中开拓科学发展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真理,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指针.但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一般基本原理",并未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革命规定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萌芽于工业革命时期,马克思于19世纪40年代,根据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指出世界市场的开拓把各国卷入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之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为全球化理论奠定了探讨的基础.19世纪中叶,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及其内在规律性,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统治和经济剥削这一历史运动的表达方式,是资本对世界的征服.在马克思晚年,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沉寂,促使其关注东方社会,在研究俄国农村公社的基础上提出"跨越论",希冀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提供新的社会发展模式.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视野考察经济全球化的渐进,整个思想脉络的发展始终和当时的革命实践紧密联系,体现了其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共同富裕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坚定的拥护者和继承者,以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引领人民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思想理论,为新时代新理念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石,提供了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对在中国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作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主张,这一成果集中反映在《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1-7卷中。刘少奇关于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为我国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当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解决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国梦"等现实问题留下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拉克劳与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西方学术界和左派学者中引起很大的影响,其代表作《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是争论的焦点。他们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西方政治运动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工人阶级的解体,工人运动已经终结,单一的反经济压迫斗争让位于多样性的民主政治斗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运动已经让位于后现代的多元性认同政治运动。所谓的政治运动转型与革命方式的新变化,在后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主要是指社会运动关注的中心已经由社会资源的分配正义转移至身份与生命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条件下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新的角度构造批判资本主义的主体立场,努力把新社会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目标相联结,对我们有一定的理论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竞争与发展和中国迅速走向全球与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话语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极为不公平的现象:关于现代性话语的皇冠属于马克斯.韦伯,而与具有原创性地位的卡尔.马克思无缘。实际上,马克思对现代性是本然的肯定,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为现代性社会。马克思当时的出场是通过对资本全球化为主体的现代性的双重向度进行的———肯定与否定、“改造现存世界”、建设新世界而显示出来的。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建设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取得巨大成功的。面对新旧全球化的时代大转换,没有对马克思的关于现代性话语的记忆和继承,不仅对马克思极为不公平,而且没有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用"世界历史"的概念,深刻地论述了生产力发展与全球化的进程、资本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全球化的历史起点是资本主义,但它的终点是社会主义。尽管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借鉴和自我调整,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则由于偏离全球化而经受了巨大的挫折,但全球化的总趋势则是社会主义的复兴。积极参与并影响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