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农村工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动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动力。城镇化发展要经历城乡分离、城乡对立最终走向城乡融合,融合变革的根本路径在于改造农业和转变农民。我国城镇化首先要从农村建设突破,在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基础上塑造新的城和镇,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坚持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2003年以来,成都市打破城乡分割、只重城市的定式,把规划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延伸到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直接催生了规划的理念变革,成都新的规划不再只覆盖城市,而是从城市规划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从城市延伸到城市以外的广大农村,城市和农村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成都市提出以中心城为核心,按照城、镇、村三级结构构建覆盖全市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3.
《前线》2009,(9):46-48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让农民享有土地增值收益,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充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农民权益的客观要求。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区的丰台区草桥村,充分抓住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政策机遇,依靠农民自主开发建设完成旧村改造,依托城市经济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加快转居转非,实现富民增收。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已连年列居京郊百强村前列,并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北京市基本城市化生态文明村等多项殊荣,走出了一条农村城市化、产业非农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有经济学家认为,城镇化应该是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即农民从农村拔根,到城市落地。所谓从农村拔根,就是农民让渡自己在农村的住房、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来换得进城的第一桶金。从农村拔根,不仅可以获取进城所需安家的资金,而且可以自断后路,从而真正城市化。既然城镇化是农民从拔根和到城市落地,就一定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城乡一体化。城乡一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职业道德培养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的特殊国情。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较大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比重,就必须让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成为城市人口的排头兵。农民工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工能否融入城镇,走进企业,实现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刘立仁 《唯实》2013,(8):21-23
100多年前马克思曾论断的“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正在被中国城乡己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历史演变印证着。中国的城镇化,要让深受乡村恩泽的城市切实反哺农村,让世代躬耕垄亩的亿万农民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其本质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笔者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鉴于此,对城镇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喻波 《支部生活》2009,(8):25-26
乡镇,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薄弱点,也恰恰是希望所在。尽管是城市,玉溪市红塔区依然拥有着广阔的农村腹地。如何缩短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提升郊区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无疑是衡量该区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遍观国内外,日本有“一村一品”运动,韩国有“新村”运动。在我国广东,发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专业镇”也搞得红红火火……而在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力度,积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乡镇发展究竟如何破题?在一次次乡镇调研之后,红塔区逐渐找到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城乡关系大体有两种形态,即城乡融合与城乡分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城”与“乡”浑然难分。近代城市在市镇基础上逐步兴起和发展,政府对城、乡实行了分治政策。近代中国的城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开埠城市,一种是传统城市,开埠城市首先迈入了近代化的大门。中国近代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城乡关系由融合转向分割,“文明的城市”与“落后的乡村”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产生的原因深刻而复杂,对当代及后世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城乡关系大体有两种形态,即城乡融合与城乡分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城”与“乡”浑然难分。近代城市在市镇基础上逐步兴起和发展,政府对城、乡实行了分治政策。近代中国的城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开埠城市,一种是传统城市,开埠城市首先迈入了近代化的大门。中国近代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城乡关系由融合转向分割,“文明的城市”与“落后的乡村”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产生的原因深刻而复杂,对当代及后世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07,(13):20-21,28
为适应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的现实要求,使农村人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青铜峡市借鉴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在村民居住比较集中、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服务功能比较完备、主导产业比较明显的邵刚镇沙湖村和峡口镇谭桥村,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试点,探索出了村居合一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思想。它是指:从长远目标看,就是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秩序,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进步,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要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区域开发重要依托的城市往往倍受瞩目,而其周围的广大农村则在“城市偏好”的影响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尤其是农村资金和劳动力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过快非农化,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深化“半城半乡”这一概念,不仅可以重构和细化学界对“半工半耕”的讨论,而且能够揭示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传统,定位和统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迁,打通改革开放40年与前30年、前30年与中国传统之间的联系。“半城半乡”具有平衡城市与农村、工商业与农业、现代与传统等富有想象空间的理论张力,具有反大城市中心主义、反农村消灭论的理论指向,对于理解当下的城乡关系和预测未来城乡关系的可能走向具有启发意义。充分认识“半城半乡”城乡关系保障体制的制度优势,在“半城半乡”的框架之下思考和定位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可以使改革开放前后的两种道路互不否定,从而找回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以来,玉溪市委、市政府根据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针对玉溪市农村大、农民多的特点,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产业带农户和多予少取的方针,着力从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促进玉溪市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钱志新 《唯实》2013,(4):52-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大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也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以人为本走城乡发展一体化之路城市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不是城市的形态建设,建造高楼大厦,绿化、美化、亮化等环境建设。城市化的基本内涵是非农化,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将农民转化为市民,既要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又要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晋江突出同城同步,主要是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农村农民与市区市民享有同等待遇。——城乡建设一体化,坚持"全市一座城"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自2001年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规划)中等城市以来,晋江将全市649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城来统一规划,确立"全市一城、一主两辅"的空间发展格局,中心市区控规覆盖率达65%,镇级总规、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同步,以开展"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6.
缩小城乡差距不是抑城强乡,而是在发展城市的同时更加注重扶持农村,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农村、农业、农民天然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必须以改革塑能力平等、以制度保权利平等、以市场创机会平等,要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平等,有必要实施追赶战略,做强农业基础稳步提高农业作业回报率;实施带动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施互动战略,以政策扶持农村,以市场联动城乡.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症结。统筹城乡发展,要在"统筹"上很下功夫。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镇)化发展道路。刚刚起步的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发展是否能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城乡二元结构能否从根本上得以破解的关键。农村城市(镇)化和农村社区建设应该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两大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得益于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有了明显改观,但总体而言,城乡发展失衡仍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城乡发展一体化.文章在对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最高阶段,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和重要载体.并提出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领乡村"为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以点带面求发展,统筹联动促和谐",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各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产业规模、农民生活理念、社会组织发展程度以及土地周转率等核心要素凸显的共性问题的总结,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优化城镇化建设的要素配置、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体系的新走向发展道路,不仅符合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实质和内涵,发挥总揽全局普适性的作用,也是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有序、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