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的后半期,依据新的历史发展的事实,特别是广大的东方社会的民族运动的日益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以其"东方理论"充实、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以巨大的精神理论指导.当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的21世纪,我们重温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探讨其现代意义,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帝国主义时代是资本全球化的新阶段,也是资本剥削和压迫普遍化的新阶段。随着全世界范围的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日益明显化,列宁积极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既立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考人类解放命运,又着眼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施"两种制度"共处和共赢的战略。列宁的这些思想与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确定,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中国梦"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梦"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4.
先进文化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文化建设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学说,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走上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继俄国后在中国继续得到成功实践,不仅彰显了其强大生命力,更为重要的是论证了当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命题有一种动态的视觉立体感。其表现力给人触手可及,呼之欲出的三维逼真感。推进"三化"是从思想、理论、政治上建党的重大举措,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时代价值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系统明确地指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如何顺利地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特别指出了加强社会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保证作用。深入认识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社会稳定的理论,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我们顺利完成改革开放的宏伟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社会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相对于欧美模式、苏联模式以及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欧美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对于苏联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理论成就主要包括: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两类矛盾学说和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两步走"战略和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这些理论成就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成果,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建立适应牛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的重要论述,对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产义现代化,开创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1904.8.—1997.2.)诞辰100周年。邓小平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而奋斗的一生。其中解放大西南在邓小平波澜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提出过许多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及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论断既说明了民主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关系,又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根本保证。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前提。只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利用政治的力…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六大以来,学术界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重要命题作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回顾,不难发现,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命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基础、基本内涵、探索历程、重要意义、主要成就及经验、如何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几个维度进行展开的。所有的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朝着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迈进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但进一步展望之,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学界相关人士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本质、民主运动的基本方式与规律等的论断,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团结自己革命队伍和建设队伍的理论依据,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的人民自治理论、政党理论、民族自治理论、议行合一和普选制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怎样理解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中国小康社会建设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进一步指明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极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对于这些经验,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概括:一是官方表述并认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二是"中国模式"理论。考察这两种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探讨今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同时也具有紧迫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8.
概念之间的逻辑演变决定和反映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最早可追溯到毛泽东时代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概念,以后又依次经过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概念,直到在党的十七大上水到渠成地演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理论方面,也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社会建设"等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就社会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法制思想极为丰富,它涉及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制教育和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论体系。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法制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