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高官显贵子弟,出生之时就注定他们要当官。在那个时代,嘴上喊着"俺爷是某某"、"俺爹是某某"的人,都是很牛的。他们见多识广,比草根阶层有着更多的成功机会。而如果他们的父祖作威作福,给孩子作坏榜样,他们便会与其同恶相济  相似文献   

2.
中国"80后"是一个平凡又特殊的群体,平凡是因为他们只是80年代出生的一群人,80年代只是一个时间概念;特殊则是因为美国<时代>周刊直接介入了中国"80后"的命名,也因为"80后"在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转型期逐渐显露出与其他时代的人种种不同:他们在中西文化撞击中成长,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里逐渐成人,在商业娱乐文化与消费主义浪潮中崛起.  相似文献   

3.
1988年12月的一天,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与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香港富都酒店相聚。这是一次特殊的会面。他们一位来自大陆,一位来自台湾;一位是中共党员、一位是国民党党员;一位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一位是国民党立法院立法委员。然而,他们是父子。当他们双手紧握、双臂相拥,动情地呼喊着对方的时候,人们为他们的团聚而高兴,更为他们40年的离别而感叹!战争和祖国分裂的厄运使他们分离,和平与统一的愿望使他们得以团聚。当本文中的那个中年人、包头市人民政府侨办主任牛长贵回首往事的时候,涌上心头的是岁月留下的沉…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文人命运因受到悲剧时代的制约,他们的心态也普遍具有忧伤的色彩."伤春"的词作大多出自多情、失意的女性之手,主要表现词人感情世界中的"柔性"一面,也体现出词为艳科的特色."悲秋"词作中,一般都凝注了比较宽广的人生感慨.这与那个时代造成他们"病态"的心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庾体是南北朝后期徐、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在声律方面,徐庾体诗人对永明时期的"四声八病"规则作合理的扬弃,基本探索出一条简单通用、平仄调配的诗联规律。近体声律格式到他们这里已初步成熟。在对仗方面,徐、庾父子崇尚排偶,并显示出新的特点:既字义相对,又平仄相对;善于工对,且能流水对、借对。唐代的近体诗,其对仗技术正是沿着徐庾体诗人拓展的道路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存活在人们记忆中的美好时代,至今依然彰显着特殊的魅力。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追忆那个时代的激情和梦想,那是一个堪称高举理想主义的文化启蒙时代。而音乐,则因为其易于传播、受众面广等特征,成为那个时代的启蒙利器,不断地以其韧性与人性,突破禁区、直达内心,唤醒了每个人对生活、美好、自由的向往。【爱上“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7.
赵亮 《理论月刊》2012,(8):51-54
施蒂纳是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唯我论、个人主义的先驱。"唯一者"是施蒂纳的核心理论观念。要想真正理解施蒂纳的"唯一者",就必须回到他所处的历史情境和思想境遇中去,因为施蒂纳的"唯一者"不是酣睡中发现的应然状态,而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反映和对当时历史发展惊掠的时代精神,是那个时代赋予了"唯一者"灵魂,是那个时代造就了施蒂纳。拨开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为我们敞开的是"唯一者"对那个动荡年代和无数思想碰撞的精神抉择。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的长河中,豫商曾经是中国商帮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成就了一个豫商时代,甚至代表了那个时代最精英的商人形象——他们是中国商人的鼻祖。  相似文献   

9.
素年锦时     
<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平静的心情很容易会被击得粉碎,为之奉献的事情很轻易会受到质疑的时代。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安妮宝贝,成了都市里很多人为之沉溺乃至为之疯狂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安妮宝贝式的忧郁,安妮宝贝式的沉默,安妮宝贝式的麻布长裙,似乎就是他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另一面"。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安妮宝贝是女性作家写小说的"三个顶峰"之一:第一个是张爱玲,那个演尽末世繁华的女子;第二个是王安忆,那个纤细而精致的女子;最后一个就是安妮宝贝。  相似文献   

10.
富二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特定时代环境下孕育出的一个特殊青年群体.他们通过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与其他人群相比,他们过着富足的生活、接受优质的教育、拥有更好的创业条件.但是,他们之中有的人却迷失在财富之中,不断卷入负面新闻的舆论漩涡,引发了社会对"富二代"群体的质疑,不能不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1.
苏瑗 《公民导刊》2011,(9):52-53
在中共党史上父子两代同属彪炳千秋大人物的,就有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仨,正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矣!生前的沉雄令了解他们的后人扼腕不已,身后的不朽让父子两代足以永立世界英雄之林。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实践”定义的重新思考霍福广“实践”定义集中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实践活动本质的认识,是对这一认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不同时代的人们或同一时代的不同个人对“卖践”定义的表述,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他们那个时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水平和他们对人类实践活动本质的...  相似文献   

13.
安迪 《中国保安》2010,(5):53-55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一诗中,曾经对"开荒者"有过这样的描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每当提到"开荒者",人们总会联想到那些去到北大荒,为祖国开垦北大仓的知青,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骄子。然而,对于保安公司来说,发展新客户,拓展新驻点,就等同于"开荒"。那些走进新驻勤岗点的队员,则被统称为公司  相似文献   

14.
布衣哈尼     
罗涵 《今日民族》2016,(2):31-34
正在那个层层青山包围的名叫路同的寨子,我遇见了带着草木芳香的当地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青山般安静、泉水般单纯的生活方式抵御着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他们是哈尼族,属元江县因远镇清水河流域的梭比人支系。哈尼人在十月年期间采棉、纺织、靛染、做手工,唱歌跳舞"打牙祭",成为冬日山寨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也说利用     
高平 《北京观察》2016,(5):66-68
正"利用"这个词,用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不会产生歧义,大家都是很容易接受的,没有人会感觉有什么不舒服;但是一旦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问题就来了。对于这个提法,许多人都不愿接受它。"利用"二字的关键在于那个"利"字。人类懂得,只有锋利了才更有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工具,从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石臼,到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人类都在不断地制造工具,越造越"利",越"利"越有"用",越好"用"。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些人,注定与身处的时代和民族紧紧捆绑在一起。他们荣誉等身,却依然拼搏不止;他们功成名就,却始终心忧天下。他们爱那方生养了他们的土地,爱那个培育了他们的民族。他们是时代的歌者,经世致用,苟利国家;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临难不惧,初心不改。他们身上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体内流淌着民族的气血。他们有一个深沉而响亮的名字——大师。  相似文献   

17.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的蜀学在当时独树一帜。他们的思想儒、释、道兼容,其中儒学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苏洵重视圣人之道与"机权"的关系,苏轼从仁、礼的角度研究儒学,苏辙以"圣人之道,不求为异"为核心,探讨儒学经典。他们学说的主要特征,就是重视圣人之道与人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肖杨 《两岸关系》2010,(11):60-62
<正>远离台湾求学在台湾,政坛名人之后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媒体的关注力度向来火力集中。父母的特殊身份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难逃"某某人之子"、"某某人之女"的印记,成为媒体和民众热议的话题。虽然李戡选择北大而放弃台大,是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时代产物。而在两岸关系没有如此热络前,为了躲避岛内新闻炒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4)
<正>1949年1月27日,在那个纷乱离散的小年夜,新旧时代更迭的最后时刻,搭载着近千人的中联公司"太平"号轮船从上海驶向台湾。暗夜中"太平"号与一艘运煤船相撞,两船在短时间内相继沉没。"太平轮"从此消逝在从上海驶向台湾基隆的茫茫海域中……对于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的几百万人来说,"太平轮"也许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旅程,但却是他们的共同记忆。昔日"太平轮"的故事早已消逝在历史烟云之中,当年它常常停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的眼中,他们是盛名显赫的数学家、富可敌国的亿万富豪、克里姆林宫的“幕后铁腕”、散尽千金的慈善家。然而,他们也是千夫所指的“窃国大盗”。在那个颇为特殊的年代,不甘平庸的他们乘势而起、借势而为,在俄罗斯上演了一幕幕峰回路转的传奇故事。不过,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