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刑事诉权理论是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基础。其内涵表现为它是向国家审判机关请求的权利,是宪法性基本权利,是程序涵义和实体涵义的统一。其外延在程序上表现为公诉机关的公诉权、刑事自诉人的自诉权和被告人的应诉权,在实体上表现为控辩双方的期待胜诉权。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它是由宪法保障、国民平等享有的权利,对审判权具有制约性,自身具有程序性。刑事诉权理论为当事人主义审判机制的存在和发展及侦查权的刑事诉权属性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权利的合理配置、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诉讼主体地位及一些新型刑事诉讼制度和原则的引进和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是在充分反思传统诉讼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当事人意思自愿为基本原则,以保障当事人人权为根本宗旨,以修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为终极目标的刑事解纷模式.其制度构建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天然契合民法原则,较为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迎合国人的社会心理,是与当前的经济基础和法治水平相一致的制度设计,加以施行必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裨益于刑事立法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运用刑事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作为一种程序性保障措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益提供了锐利武器和强大制度性支持。我国刑诉法没有规定证据保全制度,尽管立法允许辩护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但是立法的制度性缺陷使辩护律师所享有的申请取证权无法落实。刑事证据保全的直接目的在于保障证据完整和追求诉讼效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刑事撤案制度在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和实现受害人控诉犯罪目的等功能上存在诸多不足,应当在立法上增设撤案类别,建立终止刑事追究制度、犯罪嫌疑人身份确立和撤销制度作为刑事撤案制度的补充,解决人案分离问题和公平正义问题,并通过增强刑事撤案的诉讼特性以保障当事人的参与权利和加强检察院对刑事撤案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刑事申诉制度涉及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障与裁判的稳定性,关系到社会正义的实现。应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完善我国刑事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的客体是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也是刑事和解的指针、确定相应的争议范围和设立相应救济措施的对象。刑事和解的客体包括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价值,从当事人的角度考察,在程序法维度上。自诉案件刑事和解的对象是自诉人的诉权和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不被追究;在实体法维度上,刑事和解的客体不能是被告人行为的质,而只能是量,具体就是被告人的刑事可罚,l生;在事实维度上,刑事和解的客体是当事人双方的生活秩序。通过刑事和解的客体考察,表达了当事人在刑事诉讼的决定作用逐渐强化,而司法机关的刑事司法权则呈现为适当退缩的趋势,反映了我国的刑事司法出现了从司法能动主义向司法自制主义转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刑事申诉检察工作除继续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外,还肩负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使命。通过心理疏导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能够化解当事人的心结,减轻当事人的精神痛苦,更好地体现刑事申诉检察工作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但由于心理疏导引入刑事申诉检察工作目前尚属初始阶段,一些基础性问题还需要结合心理疏导学科理论和办案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论证,以此为下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诉权是宪法性权利,刑事诉权也不例外。刑事诉权的概念不能简单借鉴其他诉权的概念,它应等同于自诉权与公诉权之和,是指刑事纠纷的当事人因权益受侵害,依法请求国家专门机关通过诉讼方式依正当程序解决该刑事纠纷和附带民事诉讼纠纷,并最终由裁判机关依法做出裁决的宪法性基本权利。从最终意义上讲,刑事纠纷的最终解决机关应当是法院,但在审前程序中,又不应当仅仅限于法院。刑事诉权具有主体多样性、内部关系复杂性、阶段性、其他诉权的后盾与保障等特征。对于当事人诉权主体而言,刑事诉权是基本人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化。当事人适格及诉的利益是其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9.
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及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立已日渐引起关注。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应被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而不应当是当事人或普通的诉讼参与人;一定范围内的程序启动权和广泛的程序参与权与知情权是被害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加强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应当是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重点;刑事诉讼法应当增加对被害人程序参与权利的规定和保障。刑事被害补偿作为国家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得不到民事赔偿的被害人进行补偿的一种救济制度,必须有法定的构成要件,被害人过错是刑事被害补偿法定的构成要件之一。要在保障被害人自愿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公诉与自诉转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协商.法律援助、刑事补偿等相关制度的探讨,来深化对被害人司法救济制度的系统研究,为我国建立切实高效的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作了重大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但两大当事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人权保障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以期构建更完备的刑事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犯罪数量逐年递增,受司法能力和犯罪分子个人经济状况制约,每年有相当规模的刑事被害人难以从犯罪分子手中取得基本的赔偿。通过对从国外引入一系舛相关学说的批判,并结合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有限国家责任说。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体系应以有限国家责任说和社会保险说为主要理论构件。以社会福利说为辅。并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作了内部区分。通过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补偿主体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补偿慷慨原则。  相似文献   

12.
对刑事责任的本质进行阐述的学说,西方刑法理论界主要有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等三种学说,我国刑法理论界主要有刑事法律关系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说、最高层次否定价值判断与最严厉的惩罚性义务统一说、伦理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说、国家评价与个人负担说等几种。由于学者们研究的方法、角度和立场各不相同,从整体而言,这些学说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缺陷,刑事责任的本质应是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危害性说一直居于刑法学的帝统地位。近年来,受大陆法系的影响,不少学者主张以法益侵害说取代社会危害性说。但实质上法益概念具有多义性,极易落入形式概念之泥沼,实难以担此重任。可以说,在当前中国刑法学语境中,社会危害性说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4.
雅各布斯的刑法哲学观对风险刑法是“革命式”的建构,罗克辛的客观归责理论则是对风险刑法的“渗透式”改良,而法益精神化的思想清理了物质的法益观对风险刑法的羁绊,它们为风险刑法摆脱传统刑法观的束缚,建构以普遍价值之学为根据、以社会有机论为立场、以行为不法判断机制为核心的全新刑法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出于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环境权益和改善大多数人社会福利的功利主义目的 ,许多国家已经承认了法人甚至单位犯罪的环境刑事责任主体理论和无过错或严格环境刑事责任理论。在环境刑事责任客体理论方面 ,世界各国主要采用环境要素说、社会管理制度说、环境权说和复合权利说等学说。在我国 ,社会管理制度说目前在理论上比较成熟 ,在实践中也可行。在预防优先和注重社会公平原则的指导下 ,行为犯、危险犯和因果关系推定理论等客观方面的理论被引入到了一些国家的环境刑事责任领域  相似文献   

16.
保安处分是指为了保护社会安全,对具有犯罪或类似犯罪的反社会行为危险性的人或物所采取的刑罚之外的保安性强制措施。人身危险性和社会防卫论的刑法思想的提出,使以改善犯罪人,预防犯罪,从而保全社会为价值取向的保安处分理论更趋于系统化、具体化。作为刑法过渡桥梁的保安处分制度,代表着未来社会预防犯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反映恢复性司法精神理念的刑事和解制度体现了对被害人与犯罪人双方主体地位的尊重,寻求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利益价值最大化,它被认为是在刑事诉讼价值多元化的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平抑社会冲突、修复被破坏社会关系、对被害人权益救济的一种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刑法理论根据行为人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不同,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正确理解间接故意问题,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社会危险性,有利于正确确定罪名,为准确量刑提供依据,因此,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的实施,在刑法理念更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障人权、宽严相济和尊重国际化趋势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总的来说,刑法实施六十余年来,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力地保障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全.当前我国社会治安总体稳定,但是仍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这给我国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冲击,也让刑法的实施面临了不小的挑战.展望刑法未来的实施,我们要继续坚持科学的刑事司法理念、进一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进刑事司法改革、促进刑事司法的国际合作.唯有如此,我国刑法的实施才能朝着更为科学、文明、人道、公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敌人刑法是雅科布斯提出的针对某些特殊危险犯罪的新理论。敌人刑法与市民刑法相对,它以规范适用论为基础,主张对从根本和原则上破坏社会秩序的人视为"敌人",对该类人员应当予以实施特别处遇。敌人刑法理论与政治斗争无关,并不违反法治国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敌人刑法理论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反恐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