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左权县人民检察院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度出发,紧密围绕"延伸检察触角,搭建便民平台"工作思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将法律触角向基层农村延伸,将巡回检察室真正建成了贴近一线、便利基层、服务百姓的"暖心室",使"阳光检察"活动为之推向了新的发展水平,赢得了基层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2.
"阳光检务"是指检察机关依法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活动和事项,克服神秘主义,避免暗箱操作,使检察工作保持一种长期的、全面的、深入的"阳光"状态。"阳光检务"  相似文献   

3.
检察民主是指在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前提下,让民众通过一定的途径参与检察活动,并在必要的时候对检察权的运行加以监督。国外对检察民主有一定程度的实践。我国则以相对的检察独立、检务公开制度及人民监督员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的检察民主。  相似文献   

4.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检察院,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检务进社区”活动,使阳光检务普照社区,既广泛宣传了检察工作,又积极履行了检察职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死刑案件刑事检察总政策是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其实施和发挥作用要凭借我国刑事检察职能,落实在具体的刑事检察实践活动中。其现阶段价值取向定位是侧重保障人权,兼顾惩治犯罪。以诉讼阶段或环节分类,我国死刑案件具体刑事检察政策分为立案监督检察政策、批准逮捕检察政策、侦查监督检察政策、审查起诉检察政策、提起公诉检察政策、出席二审检察政策、复核监督检察政策和执行监督检察政策共八类具体刑事检察政策。我们要正确把握死刑案件各诉讼阶段或环节的刑事检察政策,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促进我国严重犯罪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最近浦东新区检察院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这是浦东新区榆察院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深化检务公开,更好地接受人大监督的又一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认罪从宽制度的完善是时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现行立法关于认罪认罚案件并没有规定专门的处理程序。检察环节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独特的价值,同时该制度也存在内生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能够通过科学的程序设计有效地加以规避。因此,检察环节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正当性依据。在搭建这一制度框架时,应当围绕"自愿认罪认罚"与"从宽处罚"两项核心内容展开。  相似文献   

8.
检察建议原本只是检察机关的一种工作方式。《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关于操作程序和法律效力方面的规定,影响了实施效果。与抗诉相比,检察建议具有以下功能:扩大监督范围,丰富监督手段;实行同级监督,合理配置资源;监督手段谦抑,平衡检法关系。民事诉讼检察建议的操作流程包括:申请与受理,案件审查,调查核实,制作审查终结报告,作出决定,案件移送法院,跟进监督。应在程序上进一步规范提出、接受与回复、采纳情况跟踪、救济渠道等环节。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确保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促进检察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2008年5月,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出台《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行“阳光检务”的决定》,要求全省检察机关在全面落实“检务公开”20项内容的基础上,依法将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活动和事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减刑假释案件审理模式经历了从书面审理到听证审理再到开庭审理的演变。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开庭审理进行检察监督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应加强开庭审理前、开庭审理中、开庭审理后的检察监督。为保障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的检察监督,应建立健全层级审批制度,建立健全证据开示、交换机制,推动法院裁判文书吸纳检察监督意见,推动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对检法之间存在重大分歧的减刑假释案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温州刑事案件量居全省首位,近五年来,温州两级检察院共办理审查逮捕案件45802件,办理审查起诉案件77162件。面对繁重的办案任务,温州检察始终坚持以案件质量为核心,不断创新刑事检察办案机制。2017年11月,浙江省委政法委在温州召开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充分肯定"诉前把关、审前过滤"刑事检察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最大限度公开的信息公开原则下,检务信息也应当坚持"最大限度公开"。从应然角度来看,检务公开范围包括"检察事务信息"和"检察执法信息";从实然角度来看,检务公开的范围会受到传统保密理念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为实现"公开"与"例外"的平衡发展,检察机关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应当在宏观上把握公开推定、例外先定、例外有限以及例外时限原则,并将二者范围和标准的界定纳入专门立法议程。  相似文献   

13.
刘旗胜 《传承》2010,(24):166-168
检察自由裁量权是指检察机关在行使刑事诉讼相关职权的过程中,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法律的相关规定,就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酌情作出公正、合理决定的权力,其基本特征有四点。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并不狭窄。但是,为了使检察机关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检察自由裁量权,就必须进一步发展、完善检察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4.
<正>据检察日报7月2日报道,按照最高检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将建立全国统一的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可以向办理该案的检察院查询案由、受理时间、办案期限、办案部门、办案进程、强制措施、处理结果等程序性信息。将大力推进检察环节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工作,在案件信息公开系统上发布;加强执法办案信息发布,通过新闻发言人或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检察机关办理的重要案件信息;大力推进以最高检门户网站为龙头的四级检察院门  相似文献   

15.
八面来风     
郑州市金水区检察院办事大厅为民服务办实事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暨检务公开办事大厅是该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检务公开,坚持廉洁、高效、为民、便民,树立检察形象的具体举措。该大厅将全院12个科室的内勤调整为自侦内勤、刑检内勤、综合内勤、特勤、外勤和统计员6个职位,统一在大厅办公。当事人询问、了解案件情况一律由内勤负责接待,并按照检务公开的原则和要求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当事人提出的申诉和其他材料也由内勤受理、登记后移交主办官。高效便捷的服务避免了以前当事人由于不了解案件进展情…  相似文献   

16.
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可以弥补其他法律监督的不足,本身具有很强的制度优势,可以有效预防公务人员的不法行为。对法定情形下涉嫌职务犯罪的行政强制措施执法人员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对行政强制措施相对人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进行抗诉、提出完善行政强制措施执法的检察建议是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的主要方式。在现行宪政框架内,应该从建立重大行政强制措施案件的报告制、备案制,建立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措施检察建议的联席会议制,将相对人数量众多的行政强制措施纳入法定公益诉讼案件的范围等方面进行检察监督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查询资金流向是侦办电信诈骗案件的核心,公安部相关平台的搭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查询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过,随着微信、支付宝等快捷支付方式的普遍使用,案件侦办中的资金查询又面临新的难题。要克服这些困难,侦查人员必须对案情进行细致分析,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存在概念表述不一、法律规范缺位以及司法机关各行其道等制度屏障,单纯利用传统法学的概念式研究方法难以突破研究困境。问题的症结在于现行规范类型导致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的空洞化:立案登记制度的改革规范了法院的立案受理行为,审判监督程序吸收了对生效的不予立案、驳回起诉裁定的法律监督,民事公益诉讼的兴起弱化了支持起诉、督促起诉的职能。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性质以及其与审判权和诉权的关系上看,民事检察监督权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行使。民事立案检察监督程序的设计应当与其监督的案件的性质、争议事项的重要性及复杂程度等因素相适应。民事立案检察监督程序主要由检察机关依职能启动,以当事人申请为辅助。检察机关在实施时,可区别案件情形,采取支持、督促起诉,检察建议,抗诉,移交纪检、反贪、反渎等职务犯罪侦查机关四种方式,通过刚性监督和柔性监督构建多层次的立案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刑罚执行变更检察监督的对象、模式、流程和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刑罚执行变更检察监督存在各刑罚执行机关对刑罚执行变更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适用不统一;刑罚执行变更检察监督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检察监督定位尴尬、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建议从更新检察监督理念、创新检察监督工作机制,将检察院保留的部分案件侦查权与刑罚执行变更监督相结合,尽快出台相应的刑罚执行变更单行法等方面优化刑罚执行变更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20.
<正>检察意见是修改后刑诉法新增的司法文书,在此之前,与其类似的文书便是检察建议。本文拟对检察意见本身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一、检察意见的特点: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