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惠 《实事求是》2002,(6):36-3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 ,民族问题是影响国家兴衰存亡的大问题。在多民族国家里 ,民族关系的和谐 ,各民族的团结合作 ,是社会稳定、国家昌盛、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民族团结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对各民族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实现民族团结 ,就需要广泛持久地向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宣传教育 ,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凝聚力。提倡和促进各民族平等相待、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使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气 ,使各族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对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文化上推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 ,强化“文化纽带”建设 ,充分发挥“文化纽带”增强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巨大作用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努力构筑“文化纽带” ,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的战略任务。对于喀什…  相似文献   

3.
《实践》2021,(4)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极为重要。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前提,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的重要保障。对任何国家而言,文化认同都是最基本、最深层次的认同,是一种身份的构建和归属,反映了民族共同体对自己身份识别和情感依托的集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形成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是联结其他四个认同的精神血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大学生是肩负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和大团结历史重任的生力军,也是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外化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最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挖掘、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由此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民族大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确保学校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主要做法是: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等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必修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通过报告会、民族知识竞赛、辩论赛、图片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各族学生进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作为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效果明显;进一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开展交流、要克服语言关、结合实际拓宽活动形式、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执行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7.
大事聚焦     
《党建》2009,(11):4-5
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胡锦涛同志9月29日出席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时就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四点要求: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8.
李霏  黄荣广 《理论导报》2005,(12):20-22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似文献   

9.
让各族群众从今昔对比中、从社会变迁中、从身边变化中,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福祉,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民族团结进步日益深入人心,成为舆论强音、成为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为在新的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始终抓实抓细抓好民族团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4,(6)
<正>构建覆盖城乡、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民族地区来讲更是如此。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将为兴安盟加强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提供有力保障。一、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兴安盟各级文化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化文物部门与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帮助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坚持把保护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长河中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形成、强大。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于经受新世纪、新形势的考验,保证社会的高度稳定,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核心,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个民族有了坚强的政治核心,才能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全民族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族文化认同提出了内在要求:其一,社会经济体制全面转型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双刃性:既是社会的巨大进步又存在自身困境,而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国家凝聚力增强;其二,文化认同实质是一种“自我认同”,是以核心价值为原则的民族归属意识。民族文化认同的方式和程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合力、统一意志、遏制分裂、消除政治歧见提供了最坚固的精神堤防。倡导与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需要处理文化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辩证关系,从而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形势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新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是近年来海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如何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现将关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主要问题的讨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光  程丽云 《世纪桥》2012,(21):104-105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增加地方志教学,不仅在内容上是一个完善和补充,同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地方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立志投身家乡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实践能力,从而开启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地方志教育,有利于拓宽高校历史教学的知识体系,从而增添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以及对于增强学生的国防安全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四个认同"思想在近年来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日益深入人心,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域,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思想上的多元化。增强"四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共同繁荣发展的正确选择。加强"四个认同"教育,能够不断增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新疆地区长治久安及跨越式发展打牢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6.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始终是—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是以民族凝聚力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离开民族凝聚力而空谈和谐社会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长河中激励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和重要保证。一、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息息相关具体地讲,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合力,其中包括吸引力、亲和力、向心力,三个力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对广大儿童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对于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促进经济建设,加快国家现代化的步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培养儿童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社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旨在进一步增强做好我区民族宗教工作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推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持续发展,把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上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为促进宁夏各民族和谐相处,社会的长治久安,推进开放宁夏、和谐宁夏、富裕宁夏和美丽宁夏建设,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和统领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机活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影响力和教化力。  相似文献   

20.
民族凝聚力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这种凝聚力在抗战时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抗战时的主客观条件和历史背景是当时民族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原因。今天,面对国际复杂局势和国内艰巨任务,我们更需要这种民族凝聚力,它对完成党和人民肩负的历史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