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松州》2014,(5)
<正>本专著以新媒体文学中的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因网络文学相对其他新媒体的"新"和规模影响以及互动性,对传统文学提出挑战,也引发人们的质疑,所以本专著对此进行了重点研究。而对网络文学又侧重研究了特质、语言和批评三方面。手机文学是伴随手机媒体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简洁、短小、快捷、精炼,贴近生活,沟通情感,受到人们追捧。本专著特设一章研究手机文学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盛宴背后的审美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正从"另类"和"边缘"向文学主阵地挺进,在传统的文学广场上竖起一面新的旗帜.网络文学重整了当代文坛,它的迅速崛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文学新格局,加速了当下中国文学的转型.未来的网络文学,需要提升自身品质,让这一新媒体文学真正成为人类文学发展富含价值承载的历史节点.这主要包括:解决好"文学性"匮乏的"短版难题",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避免文学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方式;健全"他律"与"自律"并存的约束机制,通过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手段建立甄淘与遴选并存的激励机制,强化网络行为主体的素质提升和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4,(5)
<正>高瑞民,男,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宁城县。现为赤峰学院教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赤峰学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外国文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独立和参与撰写的著作和教材有《网络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人物画廊》、《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若干问题研究综述》、《文学语言审美论析》、《新媒体文学新论》等。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4.
马龙潜 《政策》2003,(3):64-64
谈起网络文学,不可避免要涉及网络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笔者所说的"形式",是指网络文学所依托存在的外在媒体、媒介。至于"内容",则是指网络文学借以表达作者思想与情感的素材和题材。"形式"与"内容"的无间融合,构成了广义上的"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形式就其外在媒介而言,经历了一个从"文字数字化"到"数字文字化"的发展历程;就内容而言,网络文学的发展则是从早期传统"移植"类的网络文学,到网络原创文学逐步形成,再到今日网络原创文学与传统"转换"类网络文学相并存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吴刚 《重庆行政》2014,(3):94-95
正什么叫新媒体?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也就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近年来,我国电脑上网、手机上网、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6.
空间转向: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批评对于网络文学和文学批评自身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当前,网络文学批评以跟帖、点击率、专家榜单、个人博客等方式存在.具有批评主体泛化和批评话语通俗化的特征.网络文学批评范式是迥异于传统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新范式.就是建构"个人化大众批评"批评主体、"跨语境文化批评"批评方法以及"开放性多元批评"的批评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倘若绳之以传统文学精品的价值标准,网络文学十年流变涌现出的顶尖之作,仍难以企及精英文学那种崇高醇厚的艺术品格。网络文学一方面承载着大量"网络写手"与"网络游民"的文学之梦与成名想象,一方面又在全民写作的艺术光环下沦为这个时代文化衰败的样本。实际上,文学的媒介特性与媒介环境并不是影响文学品格的唯一条件,网络文学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更多地取决于网络文学主体,取决于写手的文学素养与创作态度,当下一些口碑较好的网络小说在题材、历史与道义等向度上的文学求索,依稀透露的就是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价值诉求与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主体间性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的探讨,归纳出主体间性在网络文学中的四大表征网络文学的自由本性网络文本的互文性;网络写作的交互性;网络传播的在线性。对网络文学的主体间性进行研究,使文艺学理论研究视野紧密联系当下流行文学的现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批评改写了批评的机制与格局.在言者立场上以真话对抗虚假,话语表达上用犀利替代陈腐,批评方式上实现间性对话,是网络批评的价值所在.但网络批评用即兴式点评弱化思考的深邃性,用趣味式言说消解批评的学理性,以及恶搞式批评的"舆论暴力"和价值偏误等,造成了网络文学批评的局限.如何设定平民化开放空间的评价标准,怎样在共享式乐园里还原主体承担,以及由谁来为自由言说的"粗口秀"埋单?这是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学批评需要追问和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言意之辨"不仅仅就语言讨论语言的言与意关系问题,即语符与语义、能指与所指关系;而且立足于语言而深化拓展到言者与受者、语言与言语、语境与语用、语体与修辞等诸要素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与文学阐释系统的交流统一所形成的话语体系,构成"立言"与"文以足言"之言与文关系、"文言"之文言与白话关系、"言意之辨"之言与意关系、"言尽意"与"言不尽意"关系、"无言""不言""玄言"与"得意忘言"之有无虚实关系、"言外之意"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关系、"立象以尽意"之言象意关系、"文笔之争"之言与体关系等命题及问题探讨,推动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分离,强化文学语言的功能作用,从而将语言阐释与文学阐释有机统一,形成中国文学言意论特色与传统,为中国文学话语体系建构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当代文学批评发展提供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秋菊 《求索》2010,(12):212-214
尽管拥有"新媒体文学"、"新世纪文学"的新型态,但网络文学彰显着俗文学的基本品格。特殊的生长平台、媒介和主体,造就了网络文学锐利的精神特质,当它行进在"文学的野路子"上与后现代语境中文学非文学的种种因素邂逅时,其锐利品质作为最基本的内在动因促成一些文学观念发生蜕变,为中国文学催生出新型意义生产机制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黄曼青 《求索》2012,(7):152-154
网络文学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本文分析了新兴媒体对文学转型、文学形式及文学接受三方面的影响,探究文学形态和新媒体之间的能动关系。新媒介时代,媒介的内容远重于形式,文学只有适应了媒介主导下的环境,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文学形式在新媒体时代的流变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既是我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在网络创作日益繁盛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范式及风格也表现出自身特点,如文体式样相对集中、母语创作比较活跃以及地域色彩明显等。从当代文学史建构层面而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出现丰富了现有文学版块、修正传统文学体制、并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文学秩序。展望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未来,大数据技术、多民族文学史观、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以及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将重塑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蔡爱国 《求索》2012,(1):219-221
网络文学步入一个繁华的时代,但网络文学作者的主体性正面临被消解的危险。资本的介入,改变了网络文学的生态;类型化的写作,谕示着网络文学写作创新力的衰微;文学写作标准的降低,则是网络文学作者写作空间被挤压的重要证明。网络文学所代表的文学大众化,或许并不值得我们欢呼。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关键要素的资本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是主导网络类型文学生产的关键性要素。同时,网络文学工作者与资本方之间的矛盾,以及网络文学读者阅读需求与高度预设的类型化生产机制之间的矛盾,也制约着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只有在直面真实矛盾的基础之上,一种属于人民的网络文学才有可能从期待走向实现。  相似文献   

16.
欧造杰 《新东方》2007,(6):54-56
21世纪被称为网络的世纪,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迅猛发展,文学创作也被搬到了电脑屏幕上。网络文学的出现不仅拓展了文学的生长空间,表现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而且对传统文学的观念和审美标准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如何看待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突破和超越,它在审美上又有哪些特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学与语言艺术:新时期两大文学理论范式的演进与汇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人学"和"文学是语言艺术"作为新时期两个最主要的文学理论研究范式在其演进中走向了汇通.人学范式文学理论研究早期对人的规定趋于静态化、抽象化,带有古典人道主义特征,到了新理性精神和文学主体间性的讨论,把文学的语言和交往特征纳入其中,而语言范式的文学语言学、文体学、叙事学研究等也从相对单纯的形式研究走向社会文化分析.与此同时,超越这两种范式,把文学的语言审美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加以综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整合被淡化的文学的政治维度、认识维度,将是中国文学理论下一步发展面临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文学曾被憧憬为一个神圣的领域,文学家也被认为是一个精英团体。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文学的发展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观。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文本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文学网络化和网络文学的出现一改文学千百年来"精英创造"的烙印,使文学创作失去了原有的神圣魅力,更是消解传统文学文以载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读者在文学接受上产生了分化,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人群面临萎缩,传统发展模式进入瓶颈期。为此,应通过关注网络文学读者的反馈与期待视野、利用媒介融合拓宽网络文学传播渠道、重视文学内容本身,促进网络文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10,(6):33-33
与10年前相比,商业化的网络文学似乎走入了一条歧路。被点击率逼迫下的疯狂写作使网络文学泥沙俱下,跟风逐利成常态。连书名都难以让人看懂的小说,动辄数百万字的篇幅,让人头晕目眩。千字2分钱,30万字以上才可以上架,正在不断制造着最低级的东西。尽管有批评认为“网络文学99%是垃圾”,但网络必然是未来承载文学的主要媒介。走出商业误区,中国的网络文学才有可能涌现出世界通俗文学的优秀作品,才有可能在未来若干年中出现丹·布朗、史蒂芬·金、东野圭吾这样的类型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