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吴波 《法制与社会》2012,(20):32-33
现代司法救助制度作为彰显司法人文关怀,体现现代法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是检察机关发挥社会管理创新职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因此加强对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研究,将司法救助的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司法救助的司法惠民本质.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形成的特殊阶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弱势群体提供救助,帮助弱势群体脱离贫困、无助的状态,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司法领域,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救助是缓和社会矛盾、保障基本人权、实现公平正义的必要措施,司法机构对此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的有关经验,对我国现有的司法救助制度以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对司法机构进一步加强司法救助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娟 《法制与社会》2011,(23):222-223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遭受侵害的问题相当突出,因此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越来越多。黑龙江女子代力为其妹妹不惜冒死"以身试药"、河南省新密市的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农民工通过"跳楼"才能拿到回家过年的血汗钱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与一个词密切相关——弱势群体。一些极端的个例暴露出的是弱势群体所处的社会状态及维权的艰难处境。对社会弱势群体能否实施有效的司法救助,是司法机关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面对和完成的紧迫课题。针对此类现实问题,本文就如何在检察环节做好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学军 《法制与社会》2010,(22):131-132
司法救助制度是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确立时间不长,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制约了司法救助作用的正常发挥。本文从分析司法救助制度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出发,力图为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1943年的司法大检讨,是两种不同司法理念的交锋,一种是以工农干部为代表的革命传统之司法理念,一种是以白区来延安的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司法理念。在这次交锋的过程中,不仅仅有思想理念、理论的提出,更有行为与制度的实践。两种司法理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问题上,即几审终审更合理、司法是否应独立、司法干部是否以专业能力为必备条件等。这对当今的司法理念和司法实践也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对弱势群体进行特殊保护已形成制度。在我国民事司法活动中,人民法院应正确认定弱势群体并对其进行程序、实体保护以及司法救助,同时应争取社会公众对对弱势群体的上述保护的认同并尽可能将该保护规则化、适度化,反对个别人利用弱势身份谋取超额利益。  相似文献   

7.
林海 《特区法坛》2007,(4):10-11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不断深入,为已经和将要进行的各项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成为当务之急。一系列事实表明,对各项司法改革最好的诠释应当是践行现代司法理念。那么对于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应该如何正确把握?现行司法制度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差异在哪里?应从哪些方面完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使之符合现代司法理念?本文将从以上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黄一哲  纪永明 《特区法坛》2004,(9):19-20,28
现代司法理念是什么,它包含有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如何体现司法为民?这是本文需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司法救助制度是建立在司法平等、司法文明和司法公正理念之上的一种司法领域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并由于其独特的人丈关怀视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救助制度仍存有弊病,需要通过一些合理化变革来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郑淑旖 《法制与社会》2013,(28):144-145
执行程序中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制度,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执行案件当事人之间、涉执行弱势群体与法院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法院探索解决执行难的有益尝试。但是由于该项制度缺乏程序运行上的有效规范,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结合执行救助工作的现状和实践情况,着重对执行救助程序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使“弱势群体的保护伞”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其被解决的好坏都直接关系着社会是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存在的变化促使我们也要转变司法理念.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及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的分析,认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是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之前提,司法理念的转变主要应该由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特定阶段审时度势,对司法形势做出的准确判断。法治理念同时包含执法为民和服务大局的内容,实旨上是对我国传统国家本位司法理念和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统摄和扬弃。在此历史时期,司法机关,尤其是检察机关要积极拓展司法效能,即以法治理念为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充实司法资源,提高司法工作者的司法能力,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使法治理念的实现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何伟 《法制与社会》2011,(16):141-141,164
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是一项扶助贫困弱势群体,使之得以通过司法救济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制度。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是保障公民获得法律救济的两个孪生兄弟,他们在援助对象上、援助原则上、援助宗旨上都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仅仅是援助主体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现代司法理念与裁判文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录 《河北法学》2006,24(4):152-155
裁判文书与法律文化、司法理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裁判文书可以集中反映司法理念,而司法理念对裁判文书又具有制约和能动作用.如何将现代司法理念根植于民心,是当前司法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裁判文书的改革是弘扬和宣传现代司法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实现司法理念的现代化是法院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司法理念是司法制度的先导,也是现代司法制度必要的理念支撑。民事审判领域亟需树立法律至上、权利平等、程序公正、被动裁判等现代司法理念,这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司法救助制度体现了现代法的精神,它是贯彻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现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在我国目前社会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司法救助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然而,作为保障司法公正的基本制度,司法救助在我国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具体的司法救助制度很不完善。在此,本文对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完善进行探讨,以健全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理念、法的理念--论司法理念的普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申 《法学评论》2005,23(4):10-16
从根本上说,理念的存在是假设的,而我们的学术研究必须以某种推想或假设开始。司法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司法理念是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在司法体制、司法组织、司法程序中,并直接作用于司法人员,形成“行动中的法”即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因素。一部按照使得每一个人的自由能够与其他人的自由共存的法律而具有最大的人类自由的宪法,只有按照理念才是可能的。最普遍的理念是相通的,普遍意义的司法理念构成了国际社会公认的现代司法理念的标准,只有符合普遍意义的司法理念才能算得上是符合现代司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法治化的司法理念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现代化有赖于司法理念的科学定位和在此基础上的理性制度架构。没有现代司法理念的确立,司法现代化是困难的。司法理念现代化的基本取向至少应当包含下列内容:司法权应当是一种中立性权力;司法权应当是一种被动性权力  相似文献   

19.
司法理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制度的价值方向。现代司法理念是人们在认识司法客观规律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基本观念,是支配人们在司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指导,包括司法中立、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民主等。我国的司法管理制度缺乏的就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支撑,存在许多与现代司法理念冲突的地方。因此,必须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重构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虽然涉诉信访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司法问题,但其内在根源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民生问题,主要是弱势群体维权能力较弱,系争权益有限,相关政策及政府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等。要继续探索和完善涉诉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加大对涉诉弱势群体的法律释明和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并逐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法院救助向社会救助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