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文清 《法制与社会》2010,(35):286-288
近些年来,宗族逐渐成为乡村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宗族势力的复兴必然给正在推行中的村民自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民自治的进程。如何遏制、消除宗族势力的负面影响,加快乡村民主化进程是我国村民自治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本文拟从分析当前宗族势力复兴表现与现状入手,逐步探讨宗族势力复兴的原因,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最后提出正确引导宗族发展,推进村民自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体制建构不断完善。但是在一些地区宗族势力的复兴对村民自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三个方面分析宗族势力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影响,并试图提出削弱宗族势力消极影响的相应措施,对其加以引导使其成为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可用力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宗族势力重兴,并呈现出日益蔓延泛滥之势。对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农村宗族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范立华 《法制与社会》2012,(34):220-221
村民自治是在家庭承包制给予农民经济自主权的同时,以村民自治体制赋予农民政治自主权,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村进行整合和再组织的一种民主化治理方式,创造了国家与社会分权治理的一种新范式。甘肃省的村民自治自实施以来,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但是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它也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张燚  汪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1,(33):217-218
作为中国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地区的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村委会的民主选举、乡村治理以及对村委会权力的民主监督。其中,对村委会权力的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保障,但从村民自治运行的目前状况来看,相对于民主选举和民主治理两个环节,民主监督并未引起国家和村民的重视,以至于村民自治的推广引发了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以人民公社体制为载体的控制型治理模式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确立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这两个阶段,农村社会呈迥然相异的发展状态。反思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可得到如下启示:乡村治理须以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为基础,乡村治理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与创造性,乡村治理不应割裂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中几重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广大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住自治组织.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尝试,是我国基层民主的坚实基础.其实现程度好坏与我国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研究村民自治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在村民自治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号令人深思的问题.这就是农村中存在的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关系.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关系,村民自治与遵守国家法规制度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些理论分析和对策的思考,希望能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点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不仅仅是国家治理乡村的一种方式,也是国家赋予农民的一项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基本权利。村民自治权既是宪法赋予广大村民的一项民主权利,也是广大村民对村中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自我管理的权力。作为"权利",它带有明显的"政治权利"的色彩;作为"权力",它带有典型的"社会权力"的性质。从目前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现实状况看,行使村民自治权的主体实际上包括作为个体的村民和作为村民代表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权的类型也就包含了个体权利和集体权利。村民自治是国家法律确定的村一级治理制度,其中心就是以法律的权威赋予广大村民自治权,这种自治权对于个体村民而言是权利,对于村民整体而言则是权力。  相似文献   

9.
完善村民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英 《行政与法》2007,(10):12-15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集体经济薄弱、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现行乡村政治文化环境及乡村关系冲突等是制约村民自治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培育健康的村民自治意识,使农民成为合格的村民自治主体;着力推进村民自治的科学化和法制化;理顺村民自治中的各种关系;营造村民自治法治环境,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依权"自治"下,干预性方式牵制政府职能转变,政策性推动损害了法制统一,管制型运作侵越了村民自治权利,外生性民主消解了村民民主热情,共管型机制产生了巨大行政成本。30年来村民自治的实践经验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的进步以及广大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提高,为从依权"自治"走向依法自治创造了条件。应当通过完善立法,为依法自治创造法治条件;通过改革农村基层政权对村民自治的工作方法,以宏观指导取代具体包揽;通过摈弃乡镇党政对村民自治的监管方式,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领导、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救济机制,强化对村民自治的法律保障,从而实现从依权"自治"走向依法自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村民自治存在的种种困境进行多角度分析,总结出影响村民自治的多种原因,并通过经济-心理-制度等级次序探讨完善村民自治的对策。发展经济并鼓励自发建立经济利益组织,致富能人引进权力系统是带动村民致富的手段,特别要结合熟人社会特有的社会规范的现实因素,促使村民对民主自治的认同最终推动和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1,(10):225+227-225,227
"村官"虽小,影响却大,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但从近年来我区的司法实践上看,"村官"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贪腐手段花样翻新、涉案金额持续上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因"村官"腐败引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成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一个严峻问题。"村官"腐败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制度和现实原因,本文以一起典型的"村官"腐败案件进行分析,对"村官"腐败产生的原因、具体手段、法律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从加强监督权方面探讨遏制"村官"腐败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谢明 《法制与经济》2008,(14):40-42
村民自治不仅仅是国家治理乡村的一种方式,也是国家赋予农民的一项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基本权利。村民自治权既是宪法赋予广大村民的一项民主权利,也是广大村民对村中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自我管理的权力。作为“权利”,它带有明显的“政治权利”的色彩;作为“权力”,它带有典型的“社会权力”的性质。从目前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现实状况看,行使村民自治权的主体实际上包括作为个体的村民和作为村民代表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权的类型也就包含了个体权利和集体权利。村民自治是国家法律确定的村一级治理制度,其中心就是以法律的权威赋予广大村民自治权,这种自治权对于个体村民而言是权利,对于村民整体而言则是权力。  相似文献   

14.
韦少雄 《法制与社会》2012,(31):210-211
自第一个村民委员会1980年在广西宜山县诞生以来,村民自治制度已有了30多年的发展。但是,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定位不准、职能交叉、法律人格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基层民主实现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定性两者关系,明确各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界限,已成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和村民自治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村各项事业改革的日益深入,乡镇政府逐渐成为改革的焦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改革方案,其中之一就是主张像村民自治一样,在乡镇一级也实行自治式改革。本文就针对“乡镇自治”这一改革方向从其提出的背景、意义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阐述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的宪政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澎 《北方法学》2009,3(5):78-84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社会综合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保障农民依法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和自治权利的制度设计。中国的宪政建设不能忽视农村基层民主宪政,没有农村基层民主宪政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民主宪政化,村民自治自身具有丰富的宪政内涵和宪政价值。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应当突破传统思维视角和研究进路,从宪政的角度对村民自治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揭示村民自治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实现了村民的民主选举权利。村民自治过程中,选举是重要的一环,而贿选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村民自治功能运行,困扰着村民选举。本文指出解决村庄选举的民主悖论需要一种公共治理,对此,文中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监督是为了保证一项程序合法、公平、公正的进行,通过对程序的监控和督导来实现实体正义。我国农村民主选举是一种群众自治性质的选举,关系着我国的基层民主治理,因此应当得到广泛关注。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包括四个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民主监督贯穿于民主自治的全过程。本文着眼于我国村民民主选举的现状,阐述并分析了我国农村民主选举监督主体定位的意义和角度,对农村民主选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小群 《行政与法》2004,(10):30-32
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村民自治则是我国农村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建设。村民自治的推进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民自己是如何看待村民自治及其成效的,这种看法表明了什么?预示着什么?对村民自治有什么影响?本文提供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骆勇 《行政与法》2009,(10):77-79
审视现行的农村党组织吸收党员配置政治资源的方式可以发现,农村非村委会组成人员党员身份赋予得太少,普通乡村精英党员资格不足已成为影响普通村民进入乡村政治场域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阻碍了村民自治应有内涵的释放,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之代表性的发挥。因此,优化村庄政治资源配置方式,是实现村庄自治、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